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论道家人生哲学的心理保健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锡琛 《心理科学》2002,25(5):622-622,611
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心理思想.千百年来.它不仅曾为处于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重压下的中国人提供着心灵甘泉和精神抚慰,而且可对现代人类的心理保健提供诸多启示。本文就此略抒浅见,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2.
民国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自觉地引入西方科学精神,改造道教内丹学而创建"仙学"这一新的学术形态。他的探索活动中彰显出鲜明的科学精神,其主要包括:坚韧不拔的求索精神;"道"与"力"乃宇宙之真宰;去伪存真的实证精神;兼容并蓄的广阔胸怀。陈氏还力图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彰显出会通中西古今的特征。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推动道教的改革与现代转型,而且超越了宗教改革的范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现代文化建设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23.
道教将人视为身、心、灵三位一体的整体,认识到到道德、心理问题对健康的危害,形成了身体、心理、道德三层面密切相联的整体养生观,强调修德与养生的密切联系,对于当代人类颇具启示.  相似文献   
24.
对全真道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的繁荣昌盛,时间源远流长,长达百年。无论是发表的论文,还是出版的著作,真可谓汗牛充栋,发展到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由于全真道倡导三教合一,以性命双修、功行双全为修炼途径,实现精神境界终极超越的目标追求,从而打破了传统道教的修炼模式,建立  相似文献   
25.
2010年11月2日至3日,来自两岸三地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70余人聚于惠州罗浮山下,出席罗浮论道:道教与人生学术研讨会。与以往大多数研讨会有所不同的是,罗浮论道没有过多地阐发玄而又玄的抽象理论,  相似文献   
26.
论《太平经》对两汉孝道的改造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经》在两汉孝道逐渐走向纲常化、片面化、绝对化之际,通过吸取并提升传统孝道中的生命关怀因素,以图克服两汉孝道轻忽生命、压抑人性、权责失衡的偏颇;把尽孝与道教"长寿成仙"的宗教信仰相结合,以"神道设教"的方式标举孝道信仰;独创"承负说"以改造传统的善恶报应观,完善道德赏罚机制;提出"身神论"以补充神灵监督说,强化道德赏罚的权威性。《太平经》的改造不仅有助于两汉孝道的合理化,且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