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儿童计算的元认知监测及其对策略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灵丹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06,29(2):354-357
为了考察儿童在计算中的元认知监测及其对策略选择的影响,选用两种实验材料,对五种元认知监测判断的特点及监测判断对策略选择的影响进行考察,发现:儿童的元认知监测判断等级值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元认知监测判断大多与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具有较好的预测力,但受材料、指导语等因素影响,又呈现出复杂的关系。本研究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元认知监控的基本假说和元认知监测判断的状态说。  相似文献   
22.
杨海波  刘电芝 《心理学报》2016,48(3):230-237
内隐序列学习到底能习得何种知识呢?已有研究从任务分离范式发展到加工分离程序试图来捕获习得的知识。本研究根据信号检测论原理把三元素再认测验的成绩离析成击中率和虚报率, 再试图运用加工分离程序的思想来分离习得的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知识, 为示区别将这种测验命名为片段再认任务, 并以序列生成任务为效标, 通过两个实验来检验片段再认任务的效度和敏感性。实验1以反应–刺激间隔(RSI)为自变量来检验片段再认任务和序列生成任务在测量习得知识上的效度, 结果显示前者的效度高于后者; 实验2进行测验的敏感性分析, 以参与度为自变量, 结果表明前者更为灵敏所以测量效度高。总之, 与序列生成任务相比, 片段再认任务是一种高效而灵敏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3.
微表情是人压抑的真实情绪的泄露, 时间约为1/25~1/2 s, 常出现在说谎情境, 可能源于椎体束运动系统控制的自主面部运动和椎体束外运动系统控制的非自主面部运动的“拔河比赛”。已有研究构建了微表情数据库, 开发了BART和JACBART等微表情识别测验以及METT训练, 并探讨了微表情识别及训练与认知、人格、文化、职业等的关系。但这些研究考察的中性表情背景下微表情只是镶嵌在各表情背景下真实微表情的特例, 生态程度不高; 少量研究探索了表情背景对微表情识别的影响但未建立标准测验。未来应开发生态化微表情识别标准测验和训练, 尝试跨越微表情发生和识别的界限, 并采用生理−心理、电生理和脑成像技术探索其机制。  相似文献   
24.
内隐序列学习意识已有三类理论如全局工作平台理论、神经可塑性理论、新异刺激理论都忽略了身体感受的关键因素, 难以揭示意识产生的根本原因。具身意识理论和研究发现, 运动/情感镜像神经元系统及与自我、认知控制系统的交互, 是初级/高级意识产生的本源, 但未涉及内隐序列学习规则意识这个对人类学习认知至关重要的领域。内隐序列学习研究实质上已接近揭示其学习机制正是感知觉运动具身学习, 其意识机制很可能是感知觉运动/情感具身意识, 并且其意识加工脑区与具身意识脑区有关键重合。未来研究可采用Granger因果大脑网络技术证明内隐序列学习意识的具身本源, 并考察已有三类意识理论的具身基础, 以及探索意识影响因素的具身机制。  相似文献   
25.
阳泽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04,27(2):410-412
概念结构表征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团体及表征理论为基础,通过设计不同的团体认知条什来研究认知交互作用对概念结构表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团体认知表现出了不同的认知交互,对概念结构表征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采用刘电芝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甄别出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被试。在此基础上,对双性化和未分化个案进行深度访谈,以探究影响大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个性特点、父母期待、亲子关系、玩伴和自我期待是性别角色的六大影响因素。其中家庭因素最为重要,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双性化和未分化个案的比较研究,表明教养者的温柔、鼓励,民主型教养方式,良好的家庭气氛,兄弟姐妹间友好关爱,积极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双性化的发展;反之,则加剧未分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7.
人际互动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表征自身想法和感受的同时试图去理解他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以驾驭复杂的社交环境。最近研究发现个体主要通过模拟自我加工过程实现对他人的理解, 但这种自我加工以及心理模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自我与他人。因此, 为进行成功的人际互动, 大脑必须灵活区分自我和他人相关的表征, 这种能力被称为“自我-他人”区分(self-other distinction, SOD)。通过探讨感知、动作、认知以及情感等不同加工水平社会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他人”区分及相应的研究范式, 实现对人际互动过程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为改善社会认知、情感障碍以及自闭症的干预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8.
什么是课题类化?据藩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指出:“课题类化指学生通过思维把握具体课题内容的实质,找到它与相应知识的关联,从而把当前的课题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鉴于人们解决任何问题,均需以已有知识为背景,因此众多研究均指出,能否进行课题类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课题类化虽在已有研究中引起了高度重视与评价,不过,课题类化究竟是怎样进行的,即对课题类化过程的研究尚少。本文以期通过对小学生解题中课题类化方式的探索,寻求提高小学教学应用题教学  相似文献   
29.
何华  李凌云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08,31(2):353-355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五年级儿童的执行功能进行测试和训练,探究小学五年级学生注意转换能力、记忆刷新能力和抑制优势反应能力三种执行功能的特点.研究表明小学五年级儿童执行功能中的这三种能力是相互独立的,且具有不平衡性和可发展性特点.结果表明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注意转换能力明显低于大学生,同时也比成人平均水平低;记忆刷新能力优于成人平均水平;而抑制优势反应能力已基本达到成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0.
褚勇杰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10,33(5):1070-107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通过算式符号判别任务,探讨反应-刺激时间间隔(RSI)的连续变化(RSI=250ms、500ms、750ms、1000ms)对序列学习意识性的影响及时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1)序列学习意识性随RSI的增加而增加;(2)不同意识性认知加工存在大脑激活区域的差异,意识性程度越高,激活区域越广泛和弥散。意识性由小到大激活区域有由后向前连续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