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刘玉宇 《现代哲学》2004,2(3):69-79
以西学方法整理中国思想史的必要,前辈学者已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范例。但如何看待重构中国古代思想史图景和运用西方理论和概念体系的矛盾?本文比较了史华慈和葛瑞汉对先秦思想史的研究,试图以此来探讨不同方法论进路对研究和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意义。本文考察了两人的文化观,认为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持文化类同说还是文化特殊论,而在于他们是在文化的哪个层面讨论问题。史华慈不承认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文化现实背后存在什么本体性的结构,认为构成文化的人、事件、思想都是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下的特殊经验,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葛瑞汉则试图揭示文化中相对稳定的、普遍的因素。在不同视角的引导下,两人向读者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古代中国思想史图景。  相似文献   
102.
意向性理论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向性是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人的本质结构的重要一维.就其功能作用来说,它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得以可能的条件和枢纽,是行为的内在动力,是人们相互理解、解释、预言和社会联系得以可能的主要根据,也是行为评价的重要参照系.  相似文献   
103.
刘贲 《美与时代》2004,(1):56-58
标志是一种可以表达一定含义,传达明确信息,克服语言和文字上的障碍及表达困难的大众传播符号,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志设计要遵循独特的识别原则,简练的造型原则,时代的延伸原则.  相似文献   
10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诚信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一种美德 ,这已经是不需要讨论的。但是 ,在市场经济领域 ,无论从道德功利主义推出的诚信原则 ,还是从道德理想主义推出的诚信原则都不具有普适性。因此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原则应该是一种保持必要张力和弹性的有限诚信 ,这种诚信原则既具有广泛的普适性 ,又是培育手段和目的价值相统一的理想诚信精神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5.
日本哲学家广田永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研究日本的思想史,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在现实中予以运动,取得了一系列科学的认识成果。  相似文献   
106.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蒋京川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04,27(1):168-170
成就目标理论整合了曾经分离的动机研究和认知研究,是社会认知取向在动机领域中的代表性课题。文章对近十年国内外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加深了我们对学习内在机制的理解。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这一领域应改进测量工具、进行重复验证、跨文化研究以及干预研究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7.
以小四、初二和高二年级中有音乐经验和无音乐经验的学生为被试,采用等级量表评定法,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在无概念提示和有概念提示的条件下,要求被试对音乐旋律片段的张力进行判断,探讨概念提示和音乐经验对于音乐张力感知的影响。结果发现:(1)音乐张力感知是一个随个体成熟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之间音乐张力感知变化较大,到高中二年级趋于稳定;音乐训练经验仅对小学四年级被试的音乐张力感知有促进作用;(2)概念提示有助于小学四年级被试对音乐张力概念的理解,而对高二被试无显著促进作用,说明音乐张力概念的掌握  相似文献   
108.
刘精忠 《世界宗教研究》2011,(2):127-137,194
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建构深受犹太教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的影响。后者近代从被动的律法主义向积极的信仰主义倾向创新与转换意义重大。通过脱胎于哈西德主义神秘范式之上的"我—你"对话哲学,布伯的宗教存在主义哲学不仅从信仰向度上实现了对传统西方哲学认识论的超越,同时也在对人之"生活世界"的强调中,实现了积极行动意义上的宗教普世主义关怀。与此同时,这一哲学建构本身的内在理路亦体现了现代犹太思想哲学化重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109.
110.
该研究使用句法错误句子更正任务、阅读理解自信度评定和阅读理解错误觉察任务、完形填空任务探查了初三学生的英语句法意识、阅读理解监控与背景信息利用的关系.被试为武汉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三学生.结果发现,英语句法意识、阅读理解自信度、阅读理解错误觉察和背景信息利用之间两两相关非常显著.英语句法意识对英语阅读理解自信度和阅读理解错误觉察有显著预测作用,英语句法意识可以直接预测背景信息利用,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理解自信度间接预测背景信息利用.这些结果表明,英语句法意识既是阅读理解监控的一个显著预测变量,也是英语阅读中背景信息利用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