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修定之证得及其它◇如吉修定加行圆满,必证禅定。证定的过程,《瑜伽师地论》卷20中说,包括了得定、定圆满和定自在三个基本层次。本文就证定的三个层次及修定所发善根的真伪、禅境邪正之验证及退定因缘加以说明。(一)轻安得定修定经过九住心(初内住心、二续住心、...  相似文献   
62.
母亲的谎言     
正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别的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  相似文献   
63.
科学解释(scientific explantion)是科学哲学中的经典问题,科学就是追求对经验事实给出解释性原理的学科。科学解释也是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2005年《综合》杂志专门刊登整整一期来讨论科学解释问题,作者主要从认识论视角研究科学解释问题,其靶子文章就是由哈洛宁(Ilpo  相似文献   
64.
慧如 《法音》2006,(4):27-29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6篇、“精进奖”20篇、“法缘奖”20篇。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能从获奖征文中选登一小部分,尚有许多优秀文章未能刊出,读者可自行到相关网站查看。  相似文献   
65.
“趋吉避凶”是人类共同的天性。《易经》曾一度作为占卜预知吉凶福祸之书,是中华文化对人生问题探讨重要之一环。其中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尤为世界各文化所推崇。德哲卫理贤氏一方面介绍《易经》思想给西方学者,另一方面以其传教士身份,比较中西文化对吉凶概念之异同。译文与注释中多有创见和发挥。其德文译本亦成为西方翻译文字之范本。笔者分由“趋吉避凶”、“吉凶意义”、“吉凶来源”、“幸福论与德性论”四方面,针对译文和注释,对吉凶概念作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6.
列宁从革命活动一开始,以及在他所创立起来的党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就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有的敌人进行了不可调和的斗争,对这些敌人作了歼灭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67.
2003年的春天很特别。很多年之后当我们回忆这个春天的时候,也许我们已经不记得这个春天的春光如何,但我们肯定记得这个春天中的焦虑、不安。首先是入侵伊拉克的炸弹爆炸声打破了人们对于新的世纪和平的盼望。伊拉克战争战火未熄,抗非典之战就吸引了人们全部的注意力。也正是在这个春天,人们也更加感到了媒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由于非典造成的恐慌,在有的城市中发生了短暂的抢购现象。尽管由于实际上物资丰富而很快平息了抢购风浪,但人们心中的焦虑却并未平息。这并不说明人们不再信任什么,因为这些行为是非理性的,它是人们要表达自己对于危…  相似文献   
68.
走过神宫大道巨大的朱红鸟居,就来到平安神宫应天门前。现在是暮春时节,残樱飞舞、柳色弄晴,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平安神宫更加宏伟庄严。平成时代最后一次春季献茶仪式在平安神宫内拜殿举行。  相似文献   
69.
一位教授与学生做了一个游戏:让一个女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难以割舍的20个人的名字。这个女学生照做,写出了20个亲人、朋友的名字。教授说“请你删掉一个你认为最  相似文献   
70.
如海 《佛教文化》1997,(4):25-27
山川满目时为何泪沾衣唐代有一位朝廷高官,权重位高,名满天下。人生得意之际,忽一日行经山西境内,他举目四望,不觉心有所动,一时悲从中来,当下赋诗一首: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以后人眼光来看,这诗说不上有多新鲜,但真情发露耳!不过,最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山川满目,为何会惹动泪下沾衣?要知道,这诗的作者可不是什么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而是宦海弄潮儿、久经考验的政治家哪!这疑问存于胸中甚久,名山大川也算过眼不少,也算山川满目,但基本上无动于衷时多。直到这一回,自北京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