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组织所处环境的深刻变化, 如何促进管理者更加积极地表现出授权行为, 成为领导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围绕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以领导者为中心”倾向突出等不足, 导致其未能很好地解答现实议题。因此, 以目标理论为视角, 并整合性地考察领导者和下属的作用, 以工作团队为研究情境, 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首先, 通过多案例研究, 探索出促进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目标融合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构建出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 其次, 将收集纵向的团队主管下属对子数据, 明确这些目标融合关系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效应; 最后, 将通过进一步数据收集, 对提出的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模型进行整体验证。这将拓宽并加深对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把握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规律, 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与此相关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2.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探讨组织情景中领导者创新性工作表现对下属创造力的影响,将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和威权型领导作为情景因素,来探索它们的交互效应对下属创造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选取领导-下属配对数据,通过两个子研究来验证假设。研究结果显示:(1)领导创新性工作表现与下属创造力存在积极的正相关关系,创新的内在动机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2)威权型领导能够有效地调节这种关系;(3)领导创新性工作表现、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和威权型领导对下属创造力存在三重的交互作用。最后,文章讨论了研究的局限与启示,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道德型领导是新近提出的一种领导理论,大量研究证实这种领导方式会对员工和组织带来积极影响。然而,在领导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领导者从中获得了什么收益却较少受到关注。以50个工作团队的248名员工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考察了道德型领导与个体层次和团队层次上领导者收益的关系及其作用过程。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道德型领导对个体层次的员工对领导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以及团队层次的团队绩效和领导者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作用;(2)团队平均领导-部属交换中介了道德型领导与下属对领导者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以及团队绩效的关系,但在道德型领导与领导者绩效关系间无显著中介作用。本文揭示了道德型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获得的“收益”以及团队层次社会交换的中介作用,为道德型领导和团队社会交换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现实中很多领导者对商业活动中的伦理议题不指导和不回应?下属对此又会作出何种反应?该研究基于情境强度理论探讨道德无涉领导的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运用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工具-道德认知框架探讨道德无涉领导对多层次工作绩效产生的双刃剑效应及其过程机制,并从观察者视角识别道德无涉领导影响结果的情境条件,如领导高绩效要求、团队感知的领导底线心态等。通过对道德无涉领导产生机制及影响结果的系统化研究为组织针对道德无涉领导的管理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领导越轨行为是指领导者在工作场所中故意违反重要的组织规范的行为。通过整合分析组织内越轨行为和领导行为两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发现, 领导越轨行为的诱因大致包括个体因素(个性特征、个体知觉和人口学变量)和情境因素(组织文化、工作特征和人际影响)两类, 并且主要通过社会比较、社会心理和社会交换三条路径进一步影响下属的工作绩效。未来研究应从行为客体(组织-人际)和行为动机(利己-利他)两个角度对领导越轨行为的内涵进行纵深拓展, 并进一步考察不同诱因的交互影响以及领导越轨行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冯彩玲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1):1917-1928
领导愤怒(leader anger)作为最常见、最易被感受到的工作场所负面情绪之一, 对于改善工作关系、行为和绩效具有显著影响。然而, 已有文献关于领导愤怒阻碍还是促进领导有效性的观点存在许多争议, 对于领导愤怒为什么以及何种条件下影响领导有效性的问题尚不明确。在回顾工作场所领导愤怒概念起源和内涵特点的基础上, 从消极效应和积极效应双刃视角厘清了工作场所领导愤怒的有效性, 基于情绪即社会信息理论阐释了工作场所领导愤怒有效性的双路径中介机制, 并从个体/团队/组织三层面分析了领导愤怒有效性的边界条件。未来研究应从工作场所领导愤怒的概念和结构测量、事件前因和后果、中介机制、情境因素、研究方法和研究层面等方面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7.
仁慈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对部属表现出个别、全面而长久的关怀,是一种具有建设性、最受部属欢迎的领导行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仁慈型领导与领导-部属交换、变革型领导和伦理型领导等其他类型领导方式的异同及其在组织中的功效上.实证研究表明,仁慈型领导对下属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等许多积极工作结果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未来研究应从仁慈型领导影响领导效能的中介和调节变量等研究内容以及使用追踪研究和多层次研究等研究设计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频发的道德丑闻和管理渎职现象使真实型领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基于近十年来国、内外重要理论文章和67项实证文章, 本文对真实型领导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析。总体来看, 研究者主要从特质/行为视角和过程视角界定真实型领导。真实型领导的测量已有标准化工具, 并在测量主体和方式上呈现多样化趋势。真实型领导受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影响, 也会通过积极组织行为学、社会学习、社会认定和社会交换机制对个体、团队和组织产生积极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入讨论真实型领导的概念、结构和测量问题, 对其影响因素、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做进一步探索, 并适时进行跨文化和本土化考察。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实验检测了内隐领导理论与几种领导类型之间的启动效应。结果显示,绩效线索影响优秀领导者与一般领导者和较差领导者之间的特质评价,并且主要表现在对正性特质的评价方面,在一般领导者和较差领导者之间启动效应不显著。"潜伏期"测量显示了对理想领导者正性原型特质比负性原型特质启动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突破了以往研究过于聚焦谦逊领导积极效应的局限,从领导者谦逊行为动机出发,认为领导的谦逊表达实际上存在两种动机:真心实意的内在特质表达或逢场作戏的自我展现策略,其领导有效性存在差异。基于上述思路,本文以谦逊领导的“真伪性”辨析为核心,构建谦逊领导积极效应、消极效应和转化机制模型。具体而言,首先从“下属应对”视角,构建真实性领导谦逊下的员工发展策略模型,和策略性领导谦逊下的员工生存策略模型与迎合策略模型;其次,从“组织转化”视角,揭示策略性领导谦逊的个人层面形成机制与组织层面干预机制。研究成果将丰富谦逊领导理论研究版图,为大变局背景下发挥谦逊领导独特效用、将管理“伪君子”现象“化虚为实”提供组织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1.
邢志杰  贺伟  张正堂  蒋旭婷 《心理学报》2022,54(9):1093-1105
基于工作场所中具体积极情绪的理论模型和内隐领导理论, 探究了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 具体是检验了崇敬感的中介作用和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一项问卷调查研究(193份上下级配对数据)和两个情境实验获得的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伦理型领导能够正向影响员工的崇敬感; 崇敬感能够中介伦理型领导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积极作用, 但对任务绩效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 此外, 员工的伦理型领导原型会强化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崇敬感之间的正向关系, 即相比于拥有低伦理型领导原型的员工, 拥有高伦理型领导原型的员工更容易对伦理型领导产生崇敬感; 崇敬感能够中介伦理型领导与员工伦理型领导原型的交互作用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佘卓霖  李全  杨百寅  杨斌 《心理学报》2021,53(9):1018-1031
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加剧, 工作狂领导在职场中愈发普遍。然而对于工作狂领导在组织中的有效性, 无论是在实践界还是在学术界都尚存争议。鉴于此, 本研究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分析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通过对某物业管理服务公司进行多时点、多来源的问卷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 工作狂领导会提升团队工作卷入, 促进团队绩效; 另一方面, 工作狂领导也会引发团队消极情绪, 损害团队绩效表现; 团队工作重要性能有效缓解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消极作用, 同时促进其积极作用。以上研究发现有助于辨证理解工作狂领导有效性, 为组织培育管理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面孔研究已渗透进领导力研究领域,并掀起了一股领导者面孔特征的研究热潮。目前,可操作化的领导者面孔特征主要包括:面孔年龄、面孔宽高比和面孔特质,这些面孔特征不仅会影响下属的态度和行为,还能提供客观的组织绩效信息。认知心理学的内隐领导理论、原型匹配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的优良基因理论、本能释放理论是上述机制的重要依据。未来研究可探讨华人领导者的娃娃脸效应及权变因素。  相似文献   

14.
康勇军  彭坚 《心理学报》2019,51(2):227-237
服务型领导被以往大量研究证实能够对下属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然而, 我们对服务型领导如何影响领导者自己还知之甚少。基于此, 文章根据工作-家庭资源模型, 探讨了服务型领导的收益与代价。采用经验抽样法, 对广州市76名企业单位中的主管进行为期5天的日记研究, 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主管每日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既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 从而改善工作-家庭关系, 又可能会引发资源损耗, 从而恶化了工作-家庭关系。主管感知的组织支持是服务型领导行为双刃剑效应的“门阀”, 当主管感知到高的组织支持时, 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会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 而当主管感知到低的组织支持时, 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可能更容易增加资源损耗。以上结果能拓宽我们对服务型领导影响效果的认识, 并为如何干预服务型领导行为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领导授权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领导行为类型。组织中管理者在授权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管理者出于维护威权等目的, 不想赋予员工自主权或相应资源的现象大量存在。鉴于此,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因素, 但目前研究较为零散, 亟待整合。研究发现:(1)更多的学者强调领导授权行为并非一种稳定的领导风格, 而是领导对不同下属所采取的差异化授权行为; (2)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领导者因素以及员工因素; (3)领导成员交换理论、信任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与授权风险视角是解释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重要理论/视角。此外, 基于情境领导理论、CIP领导模型(魅力型-意识形态型-务实型)以及追随理论, 提出了领导授权行为影响因素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震  林钰莹  彭坚 《心理科学》2018,(4):883-889
以往研究指出员工会对不同主体产生多重认同,且这些认同之间具有转化性,突出表现为对“领导者”的个体性认同会转化到对“组织”的群体性认同。本文考察了这一转化过程的边界条件,指出员工对领导者的认同在多大程度上能转化为对组织的认同,取决于领导者与组织的关系。基于对266 名员工的调查,研究发现:当领导者与组织价值观相匹配,或领导者被员工视为组织的化身时,员工对领导者的认同更有可能转化为对组织的认同;进一步地,领导者-组织价值观匹配对认同转化过程的调节是通过领导者组织化身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孤独感已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消费者行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个体的孤独感会对补偿性消费行为、回避性消费行为、非理性消费行为及独特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会受到消费者亲密关系状态、营销策略、产品属性及消费情境等因素的影响。社交替代理论、控制感理论、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可用来解释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孤独感对利他型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类型和程度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调节因素、孤独感影响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消费行为对孤独感的反向影响等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日本PM领导行为理论,用中国修订版的PM量表对138名组织中层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以评定其组织上层领导者的领导行为类型,并与中、日企业界的有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目的是研究组织上层领导所特有的领导行为特征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情境因素,试图为科学地评估组织上层领导的管理水平,以及培训高绩效的管理人才,提供标准化、客观化和量化的可靠性数据,为组织领导行为的优化提供实证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李健  翟璐 《学海》2023,(1):167-176
非营利组织领导者的领导风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既有研究已经识别出组织生命周期、下属成熟度等因素对于领导风格的影响,但领导职位晋升与领导风格变化的作用机制却往往被忽视。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选取一位在国内有着多年非营利组织从业经验的领导者作为长期观察对象,探究其在职位晋升过程中的领导风格演变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非营利组织领导者的职位沿着运营层、管理层和决策层的路线晋升,组织情景相应地发生变化,继而领导者的领导风格也会随之改变。在运营层,领导者主要表现出务实型的领导风格;随着职位的晋升,务实型领导行为会逐渐减弱,变革型和分布式领导行为逐渐加强。变革型领导成为其在担任管理层和决策层领导时所呈现的主要领导风格。在不同的领导职位阶段中,真诚型领导则总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变化态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管理认知视角,系统深入地探讨了环境不确定性情境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具体地,通过质性和量化方法相结合,首先基于意义建构理论(Sense-Making Theory)探寻领导者对于环境不确定情境的感知和解读过程;其次从管理认知视角探讨环境不确定性如何通过高层领导者的管理认知影响战略选择进而作用于领导有效性的过程和路径;最后基于权变思想探讨环境不确定性、组织文化、组织类型情境如何共同作用于领导有效性。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将克服过去领导情境理论研究不足,打通微观和宏观的视角昭示环境不确定性情境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过程和作用路径,揭示其背后深层作用机理。实践方面将为领导者如何有效应对不确定性以及具体领导实践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