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去拜访一位事业有成的老同学,坐在宽敞豪华的办公室里,他电话一个接一个,进来找他的人络绎不绝,忙得连说话的工夫都没有。他自我感叹:自己好像是在为别人而活,整天静不下来,  相似文献   

2.
大二的时候,一位资深的经济类专家来学校做报告。做报告的人总希望在下面听的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报告厅里有多少学经济的学生。专家问了三遍,我们底下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人作声,甚至头都一时间低了下来,生怕专家询问的眼神触及自己的眼光。其实,我们之中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学经济的,但由于怕老师跟着提问,故都不愿意让专家注意自己。专家是个很会揣摸心理的人,他苦笑着说,既然大家都沉默,我就先停顿一下给大家插一个小故事。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也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演。每次…  相似文献   

3.
正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而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站在前台时,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我站在后台把人和物也一律看待,我只觉得对着这些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许多年前一位同事常常很气愤地向人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因“诺贝尔奖”而闻名于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著名化学家、无烟炸药的发明者、历史上罕见的企业家型的科学家。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伟人的母亲呢?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母亲阿尔塞尔在诺贝尔人生征途上, 起了多么重大的作用呢? 诺贝尔一生下来就瘦弱多病,连吃奶都十分艰难。当别人对这个小生命失去希望时,阿尔塞尔却坚信,一定能养活这个孩子。诺贝尔18岁时,在一首自传体的英文诗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5.
智慧语丝     
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喜欢以是否有趣来评价自己对一个人的印象。在整容风靡,美的价值观判断被颠覆之后,能恒久留存下来的,必定是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写在脸上的气质和刻在骨子里的趣味。——sherry_chou过度考虑别人的感受,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认同。当每做一件事都在考虑"别人怎么看"时,你其实已经在放弃自己了。总是活在别人眼神里的人,也等于从来不曾存在过。——苏芩  相似文献   

6.
不要苛求这个世界完美,因为,你自己就并不完美 月下一湾水,水上一叶舟,舟中一粒人,而私欲,是心底里无边的月色。  相似文献   

7.
从飞机上往下看,白云缭绕,山峰林立,莽莽苍苍,煞是壮观。在人的世界里,同样也是山峰林立,如刀似剑,直插蓝天,可以说每个杰出的人都是一座山峰,都有自己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哲学可以说是关于智慧之学。人作为社会的人,都是有智慧、有理性的;人的智慧和理性是在人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哲学作为智慧之学,是把人类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活动中所表现的智慧和理性精神集中和概括起来的产物,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把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所以哲学是人类智慧和理性精神的结晶。反过来,哲学又应该为人们正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工作与侍奉     
张远来 《天风》2012,(10):8-10
常常听到信徒说:"侍奉神的人真有福!"感叹自己因着工作多、时间紧,天天忙于世界而不能蒙这福分。圣与俗真的如此水火不容吗?只有在教会里的服侍才是侍奉、只有读过神学的人才能侍奉神吗?工作中难道就不能侍奉吗?跟从基督的人当如何出世而又入世,在生活中展示自己对上帝的侍奉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几位同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我开始学习把自己的重担放下,全然交托给神我是一个很骄傲的人,却总是忧心多虑,十分悲观。我总是用笑脸掩盖自己内心深处的景况;至于无法让他人看到的黑暗面,在日落返家后独自一人去面对就是了。痛苦总是往自己内心塞,是为了不让家人、朋友担心。儿时,我的父母感情不睦。我总是羡慕弟弟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任何影响,而我总是牵挂着家人的一举一动,因恐惧的环境而精神紧绷。家里只要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追求便捷和效率,流连于快速变幻的信息世界。就像高温环境下运动的分子,高速振动着,无序而持续,用零碎细散把每个时刻填满,不时焦虑不安。我们有多久没有认真等待过了?车站,午后,天气阴沉,你什么也没有带,什么人也没有约,只是一个人在等待,雨声滴答,风喃绕耳。没有人知道你在等待什么,包括你自己,就这么放空一段时光,让浮躁的心情慢慢平和下来,人也像重新充好了电。等待是不可思议的艺术。它似乎永远都是漫长的,看不到时  相似文献   

12.
论坛荟萃     
田盛颐: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自由观有4方面的基本内容。一、自由的领域。自由既不在人的意志里,也不在人的理性里,而是存在于实践的人为世界里。这个世界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实现了人的目的和意向的世界,是自然的必然性不能产生的世界。这个世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展现了人所特有的性质。二、自由的特性。一是主体性。人有了主体性,就开始有自我意识,看到人和物的区别,摆脱了客观直接性的束缚。二是目的性。目的性代表着未来,也代表一种超越自然和现实的可能性。三是创造性。创造性的自由体现在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摆脱外在需要的束  相似文献   

13.
高峰段的地铁里,人与人之间近乎没有距离。陌生人在同一个空间,做着亲密而沉默的比邻。我们的躯体紧恰相依,这并不阻碍我们的头脑在各自的世界里驰骋。每个人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每个人却并无感觉自己的前进。我们只是低头、垂目、听MP3、读报纸或者眼望前方,目光呆滞。  相似文献   

14.
“家园没有了,那些我们爱着的人和爱着我们的人或伤残,或失踪,或者永远离开了我们,而我们也有很多人受了伤。我们是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在我们的心里,已经不仅仅是痛苦,而是很多很多纷繁复杂的情感纠结在一起。这些感觉,让我们找不到自己,找不到活着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人是哲学的奥秘——我对哲学如是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人与哲学的“对象世界”通过对哲学发展历史的多年研究和思考,关于哲学,我形成了如下的看法: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面对的虽是外部世界,表达的却是对人自己的观点。所谓哲学表达的实质上是人对自己的观点,这不只是说,人总是从人出发去看待世界、为了人的目的而去研究世界;而主要是说,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实际上不过是对人自己的认识,它是通过世界以理解、把握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意义和价值的。当然,这句话反  相似文献   

16.
钱耀君 《天风》2004,(9):31-31
世界是美好的,因为造物主赐下了美和善。然而,每一天都有人用自己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的人走向毒品,有的人……他们不是因为缺乏吃、穿、住、行,而只是为了一点心灵的空虚,情感的冲击,良心的折磨和精神的压力就轻易把生命丢弃。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美丽,也因为有了生命而有价值。假若空中没有飞鸟的飞翔,地上没有动物的伴随,海里没有鱼类的游动,城乡没有人的居住,路上没有人的来往;这个世界就毫无价值可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需要或拥有一些朋友,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不知你是否意识到,你更有必要首先做自己的朋友。做自己的朋友,首先要给自己必要的信心,在这个充满机遇挑战,充满竞争淘汰的浪潮之中,在这个倾斜骚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沉浮着五光十色的尘埃,只有自己充满自信,把自己的能量放释,坚持一种对生  相似文献   

18.
长寿的境界     
正一个人长寿的样子,是由对生活对世事温柔的心态所造就。杨绛先生喜欢在清净的氛围中陶冶自己高贵的灵魂。她凡事从不恶意揣度人,不以私利伤害他人,忍让,从容,不诋毁,不妄自菲薄,这是优雅、博学的她的长寿之源。性情如兰,守静中有气韵;谨言慎行,平凡中有豁达。在大自然和人际交往中提升自己,这是长寿的根基。长寿的人很少任性而为,他们的性情里有一个"暖"字,他们的眼眸里有一个"谦"字,因为读的书多了,看的世界多了,他们的心宽了,如  相似文献   

19.
正人的心理有时候是很古怪的,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更古怪的是,一旦自己得到了,似乎更不愿意让别人得到。前者,是想在平等中求得内心的平衡。后者,愿在优势中继续保住自我的优越感。这种古怪,本质上是自私。在人性的窄憋处,可以遇见许多类似的扭曲和阴暗。首先是见不得别人好,然后是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好。最阴暗的一类,恐怕就是:希望自己得到所有,而全世界的人一无所得。还有一类人,完全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自己的好坏倒在其次,他人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马桥人生活在语言对某些世间实相的遮蔽里而又浑然不觉。但这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生存的悲剧──至少有两个马桥人沦落在马桥语言的“暴政”里而不能自拔。复查是马桥最有文化的人。但马桥最有文化的复查后来却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被害得终生蓬头垢面──全体马桥人都相信他用一句“嘴煞”杀了一个人,让“罗伯第二天就被疯狗子咬了,走上了归途”。能写会算、游洒调说的复查后来完全相信了自己的罪想,生存从此变得艰难。他开始神思恍您衣冠不整失魂落魄,轻而易举便让人们看出了自己头上新添的白发,看出了自己再也不能当会计的尴尬;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