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乳腺导管内癌诊断中的价值。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钼靶X线、常规超声及ABVS的影像表现。常规超声、ABVS及钼靶X线对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63.16%、86.84%、84.21%,ABVS及钼靶X线检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4及5.68,P0.05)。ABVS能提高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检出率,有助于乳腺癌早期发现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分析保乳术和根治术的治疗成本和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从2002年1月~2005年6月湘雅医院乳腺科的乳腺癌资料库中,随机抽取64例I~II期乳腺癌分为保乳治疗组(A组,32例)和根治术组(B组,32例),并随访。结果显示,A、B两组全部药品费用分别平均为32474.11±16126.00元、35107.30±19352.71元,总费用平均为53959.64±22033.28元、53382.10±24042.87元。两组药品费和总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556、0.921)。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两组病例均无局部复发。A、B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25%、9.38%,两组无明显差异(P=0.64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B组生存率分别为96.88%、93.7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4566)。保乳术患者对残乳的满意率为90.61%,认为保留了乳房后其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仍充满自信的分别占75%和87.5%;相反,根治术者仅占28.13%和40.63%;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由此得出结论,保乳术和根治/改良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对I~II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差异,成本亦无明显区别,而保乳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家庭、社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3 383例,筛选出符合IMPC为实验组,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本组IMPC 167例,占同期乳腺癌4.94%,年龄29岁~80岁,中位年龄54岁.淋巴结转移者共135例,占80.8%,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共105例,占62.9%,HER2阳性率58.7%,与ID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为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行为.应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鉴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分析保乳术和根治术的治疗成本和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从2002年1月~2005年6月湘雅医院乳腺科的乳腺癌资料库中,随机抽取64例I~II期乳腺癌分为保乳治疗组(A组,32例)和根治术组(B组,32例),并随访.结果显示,A、B两组全部药品费用分别平均为32 474.11±16 126.00元、35 107.30±19 352.71元,总费用平均为53 959.64±22 033.28元、53 382.10±24 042.87元.两组药品费和总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556、0.921).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两组病例均无局部复发.A、B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25%、9.38%,两组无明显差异(P=0.64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B组生存率分别为96.88%、93.7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4566).保乳术患者对残乳的满意率为90.61%,认为保留了乳房后其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仍充满自信的分别占75%和87.5%;相反,根治术者仅占28.13%和40.63%;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由此得出结论,保乳术和根治/改良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差异,成本亦无明显区别,而保乳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家庭、社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回顾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及预后分析.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并可随访到的348例乳腺癌病例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预后.结果TNBC多见于50岁以前未绝经女性,肿块>2cm(72.2%)比例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 51.4% (P<0.05),复发转移率显著高于non-TNBC (P<0.05).5年无病生存率(DFS),TNBC 62.8%低于non-TNBC 79.6%(P<0.05).5年总生存率(OS),TNBC 73.6%低于non-TNBC 89.8%(P<0.05).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复发率高,预后差,生存率低,其有效治疗方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探讨右美托咪定基础麻醉联合局麻在Ⅰ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A组)、右美托咪定基础麻醉联合局麻组(B组)、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36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A组和C组的麻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近,但均高于B组(P0.05)。B组和C组的麻醉成功率相等,但均高于A组(P0.05)。三组的麻醉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较A组略高,C组最高。右美托咪定基础麻醉联合局麻可以满足Ⅰ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麻醉需要,麻醉安全,不良反应最少,费用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筛选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4 609例,老年乳腺癌(≥65岁)共795例。按年龄65岁~70岁及≥70岁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结果显示65岁~70岁组及≥70岁组患者分别554例(12.01%)及241例(5.60%),初诊Ⅳ期患者及骨转移者≥70岁组均高于65岁~70岁组。两组患者肿瘤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中Ⅰ级和Ⅱ级者均较高。65岁~70岁组患者选择改良根治术高于≥70岁组患者(χ~2=4.792,P=0.029),局部切除术以及放弃手术治疗患者均低于≥70岁组。而在乳房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单纯切除术以及乳房切除+低位淋巴结摘除术方案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乳腺癌患者自查意识差,但其恶性程度低,由于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方案需个体化,手术方式可选择局部扩大切除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共3 383例,筛选出符合IMPC为实验组,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本组IMPC 167例,占同期乳腺癌4.94%,年龄29岁~80岁,中位年龄54岁.淋巴结转移者共135例,占80.8%,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共105例,占62.9%,HER2阳性率58.7%,与ID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为一种少见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淋巴管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行为.应与其他类型肿瘤进行鉴别,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6例青年胃癌和59例超高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及预后情况,结果提示青年组与超高龄组TNM分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年组女性比例明显较超高龄组高(P0.05);青年组胃体部肿瘤较超高龄组多,而超高龄患者组贲门部肿瘤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低分化腺癌比例较超高龄组高,但肿瘤大小则超高龄组较大(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是影响生存率的关键因素。青年胃癌和超高龄胃癌均属于非常见发病人群,且预后较差,但早期发现及积极治疗仍能提高这两组人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金属硫蛋白(MT)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及2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T及β-catenin的阳性表达,并分析MT及β-catenin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乳腺癌组织(38/50)中MT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9/24)(P0.05),乳腺癌组织(33/50)中β-catenin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3/24)(P0.05)。Ⅲ期~Ⅳ期中MT及β-catenin阳性率高于Ⅰ期~Ⅱ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MT及β-catenin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乳腺癌组织中MT及β-catenin的阳性表达与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乳腺癌组织中MT与β-catenin表达正相关。MT及β-catenin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及基因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随机选取2008年10月到2011年6月本院83例经B超或B超联合钼靶检查阴性的中青年女性行乳腺MRI检查,对MRI发现可疑结节病灶的患者进行手术活检,通过病理诊断来评价MRI在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83例中青年女性中,发现病变7例(8.4%),癌前改变4...  相似文献   

12.
观察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常规和血脂变化,初探西黄胶囊对化疗后乳癌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选取湖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诊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比较化疗前、化疗后常规凝血功能的指标。(1)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均有PTA升高,PT、AF-Ⅲ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均存在着TG、TG/CH的升高,HDL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Ⅲ期、Ⅳ期乳腺癌患者中化疗后的Fbg、TT较Ⅰ期、Ⅱ期患者化疗后升高,而APTT、HDL较Ⅰ期、Ⅱ期患者化疗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辅助服用西黄胶囊者较无服用者的PLT偏低,而HDL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体内存在着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功能及血脂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西黄胶囊可能对化疗后的乳癌患者的高凝状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超声生物显微镜与病理检查测量剖腹产后皮肤瘢痕的一致性观察的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前来妇产科进行二次剖腹产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组,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检查,同期选择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水囊加普通高频检查。两组患者在年龄、剖腹产相隔时间、体重和停经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使用测量的瘢痕组织厚度分别为(0.41±0.16)mm、(0.42±0.22)mm,术后病理数据分别为(0.43±0.15)mm、(0.46±0.1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研究组的测量准确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超高频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提高对剖腹产瘢痕厚度判断的准确性,对于瘢痕厚度的测量、术后瘢痕状态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去瘢痕技术的提高,帮助患者追求更完美的治疗结果,也为其他部位皮肤瘢痕定性定量的测量提供可靠的测量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预后中的价值。检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的血清PAPP-A水平,随访两年。PAPP-A浓度在TIA和急性脑梗死的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有差异(P均0.05),预后预测的OR值分别为1.41(P0.05)和1.25(P0.05)。笔者由此认为血清PAPP-A浓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榄香烯联合多西他赛和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有心脏高危因素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选取60例具有心脏高危因素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ET组(榄香烯联合多西他赛)32例和XT组(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28例。两组患者计划完成4个~6个周期化疗,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ET组和XT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63%vs.67.86%,P0.05),两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5个月vs.6.90个月,P0.05)。ET组的心脏应变性恶化程度较XT组显著减轻(P0.05),而两组在血液毒性、肝肾功能和外周神经毒性无明显差异,但是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XT组明显多于ET组。榄香烯联合多西他赛和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均是治疗有心脏高危因素乳腺癌有效方案,但榄香烯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消化道毒性较轻,并在心功能保护方面优于卡培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方案。  相似文献   

16.
探讨化疗后不同时间运动干预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将60例行根治术并完成第二周期化疗,接受第三周期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人,对照组行医院常规护理;试验组分为A、B、C三组,除常规护理外按护士制定的有氧运动干预方式分别于化疗后第1天、化疗后第3天,化疗结束后规律锻炼.使用修订的Piper疲乏量表(RPFS)对四组患者在化疗前2天、化疗后第1天(运动干预之前)和化疗后21天进行评估.结果化疗前2天四组RPFS得分均无差异(P>0.05),化疗后21天对照组RPFS得分均高于试验组,试验C组RPFS得分高于试验A、B组.因此,化疗后及早活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17.
分析缺氧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收集缺氧性肝炎患者41例,其中死亡18例(死亡组),生存23例(存活组),病死率为43.9%,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缺氧性肝炎患者平均年龄(74.7±12.5)岁,以70岁~89岁患者居多(占73.2%),并发于感染性休克者占70.7%;死亡组患者中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百分数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AST、LDH、INR、Cre、Bun、乳酸水平分别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H、HCO_3~-水平分别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中合并酸中毒者的百分数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是影响缺氧性肝炎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44、4.59,P0.05)。可见缺氧性肝炎多见于老年患者,常并发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冠心病、糖尿病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298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行动态血压监测、血液检测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晨峰血压组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非晨峰血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峰组与非晨峰组相比,晨峰组24h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h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左室重量指数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能是晨峰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妇女骨量下降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选取215例绝经后(T2DM)患者并根据骨密度将受试者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下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显示骨量下降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收缩压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均0.0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比例亦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1,P=0.000),且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下降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因此,骨量下降可能会增加绝经后T2DM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应用心脏超声观察中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变化,以评估疗效有无差异。将2009年1月~2014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中危急性PTE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单纯抗凝组,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右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和单纯抗凝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中危急性PTE患者的右心功能,两种方法对PTE的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