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记忆错觉与消费者的年龄有关,老年组的错误率最高,青年组的错误率最低;(2)记忆错觉类型与年龄有关,老年组在英文和色彩项目上错误率最高,少儿在英文和汉字项目上错误最高,而对形状和色彩相对要敏感,青年组比较平均,是错误率最低的一组被试:(3)消费者记忆错觉的产生与消费者具体的消费实践有关,接触少的品牌产生错觉的概率高,接触得比较多的品牌错觉率相对要低。 相似文献
2.
问题提出基本的Poggendorff 错觉是指与两平行线相交的同一斜线看起来不在一条线上。国外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方面。第一是图形结构方面,如斜线与垂线的倾角对错觉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个经验方程:I=0.162W/tga(I 为错觉量,W 是平行线间的距离,α是斜线偏离垂直线的倾角);还有人研究,当斜线成垂直或水平状态时,这种错觉量减小到几乎为零。第二是对这种错觉的解释研究,它可分成两类:一是从结构机制(Structural mecha- 相似文献
3.
推理错觉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首先对以往四卡问题,THOG问题等推理错觉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然后总结了当前推理错觉研究的基本理论假设以及研究取向,并逐一进行了评价.最后对未来推理错觉问题研究的方向与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记忆错觉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记忆错觉的研究,对我们真正了解人类记忆至关重要,它是当前记忆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记忆错觉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关联效应、现实检测和信源检测的错误、流畅错觉,并介绍了有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6.
本研究探讨跨通道信源检测错觉的特点。实验中将简单、无关且易产生视觉和听觉想像的事件随机以看、听、想像看和想像听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方式让被试感受 ,2天后以视检测、听检测和全检测三种方式判断信源 ,结果均发现跨通道信源检测错觉 ,且信源判断受检测方式影响 ,知觉信息在源检测中具有更大的抗干扰性。研究结果支持信源检测理论。本文最后讨论了信源检测错觉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8.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探讨了权力及其合理性对控制错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权力启动会对控制错觉产生影响,即相较于低权力,高权力会导致个体产生高估的控制错觉;(2)权力的合理性与权力水平在控制感上存在交互效应,即权力关系合理时,高权力导致高估的控制错觉,而权力关系不合理时,低权力导致高估的控制错觉。这表明控制错觉会受到动态的基于情境的权力关系以及权力合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sound-induced flash illusion, SiFI)是一种听觉占主导性的多感觉整合现象,即当视觉闪光伴随不相等数量的听觉声音在100 ms内相继或同时呈现时,个体会错觉性地知觉到视觉闪光的个数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本研究分别将老年人群体和年轻人群体的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裂变错觉和融合错觉)与全脑的静息态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进行相关分析,考察老年人群体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与大脑静息状态自发活动区域的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裂变错觉还是融合错觉,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均增大。对于裂变错觉,老年人的错觉量与内侧前额叶皮层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对于融合错觉,老年人的错觉量与额下回、额中回和颞下回的自发活动呈显著正相关,与枕上回和舌回的自发活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结果表明,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量增大的原因与大脑中多个脑区的静息态自发活动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近现代,自公元1900年到公元1949年,这一阶段中国学习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理论研究:从翻译到评价再到独立探讨;实证研究:从实验法的倡导到大量实验研究的出现,实践研究:从近代学校的建立到大量有实践价值的学习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8
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初中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共2187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得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差异极显著。(2)男生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则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个人取向的道德价值感高于女生,女生的社会取向的道德价值感则高于男生。(3)重点中学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家庭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心理价值感、家庭价值感方面均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14.
Wayne W. Fisher Cathleen C. Piazza Lynn G. Bowman Patricia F. Kurtz Michelle R. Sherer Susan R. Lachma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94,27(3):447-457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ackages were developed for 3 children with high-rate severe pica using a discrimination training paradigm and a behavioral assessment-based procedure known as empirically derived consequences. Children received empirically derived reinforcers for eating under appropriate stimulus conditions (i.e., eating food only from a plate and placemat that served as a discriminative stimulus) and empirically derived punishers for attempts to engage in pica. This treatment package resulted in marked reductions in pica and an increase in appropriate eating for all 3 children in a “baited” analogue condition. In addition, low rates of pica were maintained for 9 months for all 3 childre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may be enhanced when behavioral assessment data are used to identify potent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15.
儿童理解程度副词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4—9岁儿童对程度副词的理解特征。结果说明9岁儿童的理解达到了成熟水平;幼儿偏向于夸大理解程度副词的词义;7、8岁是发展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试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相结合方法,减轻飞行学员的精神紧张及有关的生理反应、26名20—22岁的男性飞行学员,实验、对照组各13名、实验组学员每次飞行后进行一次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起落航线表象训练,共16次;对照组学员参加日常飞行训练不加任何干预。实验前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学员进行黑红数字测试,记录其测试前后的血压、心率;第一次升空及单飞考核飞行后也记录他们的血压和心率。结果表明,实验组学员的单飞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织学员单飞考核后的收缩压及第二次黑红数字测试后的收缩压比实验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的前述生理指标无变化。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能有效地减轻飞行中的紧张情绪及其生理反应,适于在飞行部队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汉字特征内隐学习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在汉字特征识别的范围内,在高强度练习和正确反馈条件下探讨内隐学习汉字的某些特点。实验采用了一种测量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特征分类方法.这些特征包括汉字的笔划维度(显著性特征)和汉字的偏好维度(非显著性特征)。实验结果发现:汉字偏好特征的学习,内隐组被试表现出更大的底层规则的迁移;汉字的偏好特征还表现出高潜力的内隐知识。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直销的特点出发,运用自编“直销人员心理品质测评量表”对183名优秀直销商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因素分析,抽取出优秀直销商必备的五项主要心理品质,即自我控制力、成就动机、社会适应性、推销技巧、职业兴趣。 相似文献
19.
Peter Alevizos William DeRisi Robert Liberman Thad Eckman Edward Callaha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78,11(2):243-257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a multicategory direct observation system, the Behavior Observation Instrument (BOI), is described. This time-sampling procedure for recording the behavior of persons is demonstrated in several treatment settings and the results applied to issues of program evaluation. Elements that have prevented direct observation from being widely adopted, such as costs, manpower, and training requirement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 basic psychometric analysis of the instrument is used to determine optimum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observation intervals as well as observer agreement. The results imply that direct observation methods, once assumed by some to belong to the special province of the single-subject design,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programs on groups of psychiatric clients in an efficient and economic manner. 相似文献
20.
“心理距离“在后悔加工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改编的虚构故事,通过240名大学生课堂实验的形式,对假设思维中涉及的最佳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影响后悔强度的主要因素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部分支持了该假设。同时表明,心理距离外的其它因素,如“孤岛效应”也对后悔加工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对后悔的后加工观进行了检验,为后悔的研究从实验室转向现实生活辅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