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指出阻碍生产力发展是邪教的应有之义。根据秘密教门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得出封建社会的秘密教门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邪教,民国以来的秘密教门,丧失了反封建的革命性质,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蜕变为邪教。  相似文献   

2.
新书简介     
天津社会科学院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濮文起研究员的新著《秘密教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溯源》已于2000年8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28.5万字,分5章,论述了自东汉至民国年间中国民间秘密宗教发展的历史。该书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在书的最后以专章提出了“教门文化”的新概念,并论述了这种以民间秘密宗教为载体的文化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影响。新书简介  相似文献   

3.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基督教和民间信仰的发展都很强势的地区,基督教和民间信仰之间的共处关系,受到基督教的全球地域化特征的强烈影响:基督教地域化后出现的民间信仰化趋势,使得基督教日益被接纳为乡土社会的组成要素;而基督教的全球化特征,又使得它与乡土社会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在基督教与民间信仰既混融又紧张的环境下,闽南H县J镇民众在社会资本与宗教资本之间的理性选择行为,给乡土社会的信仰秩序的建构带来了复杂的图景。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基督教在中国愈来愈呈蔓延之势,特别是在广大的基层社会。一些地处偏僻的小乡村出现了富丽堂皇的教堂,村民家居门前的十字架也在不断地增多。基督教在基层社会的广泛流播,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产生互动。一方面,由于教义、教规、组织形式的不同,基督教与民间信仰之间多有冲突碰撞;另一方面,受民间信仰的影响,不少地区的基督教也越来越呈现出民间信仰化的趋势。基督教与民间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中国,基督教作为一种异域文明,难以嵌入曲阜儒家乡土社会的文化空间。但自20世纪80年代起,特殊环境下的"因缘际会",却使少部分乡民走进了基督教信仰的世界。近年来,乡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增加、传统文化习俗活动的张扬等诸多因素,逐渐削弱了基督教迅速传播的外缘性"动力",基督教在儒家乡土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式微态势。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如何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是深圳基督教会安身立命、健康发展之要务,也是深圳市基督教两会一直以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圳基督教会也与深圳这座城市同步发展,从"乡村型"教会逐渐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型"教会。进入新时代,如何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是深圳基督教会适应社会、健康发展之要务,也是深圳市基督教两会一直以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新时代,如何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是深圳基督教会安身立命、健康发展之要务,也是深圳市基督教两会一直以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圳基督教会也与深圳这座城市同步发展,从"乡村型"教会逐渐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型"教会。进入新时代,如何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是深圳基督教会适应社会、健康发展之要务,也是深圳市基督教两会一直以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乡民艺术是村落文化体系中的外在性组成内容,在乡村社会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甘肃临潭太平社火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展演内容、时空场景描述的基础上,以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视角,探讨了乡民艺术与村落历史、宗教信仰及文化秩序建构的关系。文章认为乡民艺术是乡村社会的重要文化表达形式,与当地的生产、历史、宗教信仰紧密联系。同时,受村落具体语境的影响,乡民会对艺术进行个性化的重构,赋予历史和宗教的特征,使其成为村落的标志性文化。  相似文献   

13.
2000年5月我参加了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宗教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为《民间宗教研究之方法论琐议》(同年12月在《台湾宗教研究通讯》第二期发表)。读了路遥先生的新着《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4月版)之后,受到很大启迪,尤其是他的一套方法论,使我感到那篇《琐议》殊嫌不足,有必要再议一番。一民间秘密宗教是秘密流传在社会下层中的,很不容易了解他们,很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内幕资料,这是历来研究这一课题的学者们最感困难的。不像佛、道教那样,佛教有《大藏经》,道教有《道藏》一类的经籍汇…  相似文献   

14.
高永丽 《天风》2013,8(8):18-19
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基督教信仰观念的改变,教堂婚礼成为了现在不少青年人向往的婚礼,教堂婚礼也已成为许多城市教会中的重要事工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国外资料探讨了美国基督教新右派的形成、组织、代表人物及其参与政治、教育活动,和同共和党的关系,认为在美国社会中,宗教与政治密不可分,政教分离不彻底也不可能彻底。  相似文献   

16.
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州民间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福州地区民间信仰源远流长,自古有“好巫尚鬼”之风尚。19世纪中期来华的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在福州传教14年,撰汉学著作《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书,对当时清人熟视无睹的百姓宗教信仰现象进行思考研究,于东西方文化比较之中,再现了清末福州地区民间信仰的真实面貌,对我们研究当时乃至现在福建地区人民的宗教生活提供了多视角的、第一手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局长,我再次来到洛城,与在座的美国基督教的朋友们进行交流与分享。我想,各位感兴趣的首要问题,是我怎么看中国的基督教?我愿意高兴地告诉大家,摘掉了“洋教”帽子,实现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找回了自我的中国基督教,已经成为真正体现爱德、弘扬文化传统的宗教,成了中国人民自办的宗教事业,成为团结信徒、建设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中国教会是属于基督的,也是属于中国的。中国教会以其完整、独立的教格,以其爱为上、和为贵的精神,致力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成为“耶稣基督在中国的美好见证”…  相似文献   

18.
韦伯系统地对卡里斯玛展开了学术性的讨论,并将其从基督教的范畴引入社会科学,成为讨论政治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后很多学者都延续或补充了这个讨论,本文主要梳理了自韦伯以降,从希尔斯,经格尔兹,到林德荷姆的这个传统或学术脉络,并对之进行反思,同时还讨论了王斯福和王铭铭关于中国乡村社会中的民间权威的研究,及其作为一个东方的案例对于卡里斯玛理论和研究的承继和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姚民权 《天风》2014,(10):52-55
上海景灵堂堂史要从十九世纪40年代基督教(指基督教新教,早期曾名为耶稣教,下同)说起.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失败并签订《南京条约》告终.从此中国开放五大通商口岸(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1843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最早来到上海的主流派有伦敦传教会、尼泽兰(荷兰)传教会的传教士(时间很短),以后传入的主流派有长老会(在美国分南、北两派),又有英国圣公会、美国圣公会、美国公理会(时间也很短)、美国浸礼会(分南、北两派),美国监理会(分南、北两派,南派英文称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South;北派被译为美以美会)等差会(教会组织,派遣传教士并给以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20.
道院是民国新兴的统合性教门宗教。本文首先分析道院扶乩文中多次出现的耶稣临坛降训内容,指出其用意乃以基督教教主之名确认道院教义的真理性,并由此敦促参与道院活动的基督徒改教。继而通过基督徒侯雪舫皈依道院的个案,分析"高知型"基督教人士从道德伦理的正确性和灵异功用对扶乩活动作出价值判定,将扶乩之劝善与基督教追求之社会伦理相等同,并由此接纳和支持道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