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经济伦理与社会和谐--兼论经济伦理学的宗旨与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保持利益与美德的和谐发展,经济伦理学的宗旨与使命正是通过确保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相互和谐,从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推进利益与美德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经济伦理学建构和谐社会,特别是论证与研究当前国内外效率基础上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建构的视角指向李荣海社会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因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绝不仅仅涉及到经济运作方式的转变,它对价值观的建构也提出了相当强烈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3.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经济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市场经济模式特征的分析,提出经济伦理是我国小康社会的内在要素,依据我国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论证了健全伦理关系应当积极培育的五种相关意识,并提出了小康社会实现过程中经济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宗教经济理论是研究宗教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之一,是以排他性宗教为对象建构起来的.在运用于非排他性宗教和排他性宗教共存的多元宗教市场时,从适用性和适用度两方面看均存在不足,本文以中国台湾地区的宗教实践为例,阐述宗教经济理论的解释限度,论证修订和拓展宗教经济理论相关命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与伦理结合角度去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的伦理本性是建构市场经济体制的伦理基础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伦理道德在市场经济生活中的本质要求。因此,从市场经济关系出发来建构市场经济的伦理本性应当成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沿着这一思路,我们认为市场经济关系所建构起的伦理本性只能是工具理性伦理。一、市场经济的工具理性伦理的本性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研究人类理性行为时,把其分为工具理性行为和价值理性行为。所谓工具理性行为是指那些行为者以可以计算、可预测的技术性方式和可以带来的现时利益对目的加以选择,同时致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基督徒对于市场经济的两个要点不能一无所知.这两个要点是什么呢?就是"激活"与"约束"--市场经济可以激活经济,但又亟需受到约束.  相似文献   

7.
解决经济活动中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冲突,谋求两者的和谐与协调之途,是经济伦理学的基本任务.人的生存方式与活动方式、经济活动的主观目的性和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客观制约性和有限性的矛盾性,是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对立的历史根源;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则是其认识论根源.这种对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最为尖锐、紧张.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伦理学的繁荣则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谋求两者的有机统一.两者统一、整合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经济伦理:"考虑整体的经济价值",即经济价值的创造行为要有兼顾道德价值的创造行为,经济决策要有兼顾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和顾虑.在解决两者的冲突、保持和谐与合作方面,它是一种合适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8.
有效制度安排:市场经济走向道德经济之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这个断语是个含义不确切的命题。我们不能凭此就对我国市场经济的道德前景盲目乐观。市场经济不是天然的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成为道德经济的关键 ,不在于道德说教 ,而在于有效的制度安排。现代广义信用制度的建构和有效供给 ,将是我国市场经济走向道德经济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哲学反思的审美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有 《学海》2001,(2):19-24
本文从人类的审美活动出发,对哲学的根本特性--反思性--进行了系统的本体论追问与论证,从而以新的理论视野阐释了哲学反思的生存论根据.本文认为,有必要从"审美维度"出发理解"哲学反思",因为"哲学反思"的根据是人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在"审美"活动中本真地显现.从"审美维度"出发,就为更加深入地理解关注、守望人的"存在"的"哲学反思"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敞开和确证"哲学反思"的合法性,为进一步建构、发展哲学提供本体性的生存论根据.  相似文献   

10.
西方市民社会的经济理论和文化观曾为道德和市场的二元分裂提供理论支持,企业活动的非道德性似乎在经济与市场活动中得到确证.但是,随着现当代经济实践活动中面临的各种伦理问题,道德市场的合理性与建构已成为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探讨的重大课题.鲍曼论证了企业作为道德人比作为自利的"经济人"更能理想地实现自己的效用.这一观点得到现代博弈论的进一步论证;而马克思从人的本真性存在为道德市场的合理性提供了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家的心理演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日益突出、以及中国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和重视,对民营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即民营企业家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民营企业家的心理演变阶段及其主要特点:民营企业家基本需求的改变.价值取向的改变,人格素养的改变,社会焦虑的改变,归因方式的改变,应对策略和利益表达方式的改变等;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家心理演变顺利进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与契约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需要文化的支持 ,因此 ,建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这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就是契约文化 ,契约文化的建设应当从树立契约信念、培育契约意识、完善契约道德和建构契约制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建构多维视角的精神文明建设机制.这个多维视角至少包含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方面.与之相适应,应该包含三个核心问题,即共产主义信仰与精神文明培育机制问题,社会主义道德与精神文明评价机制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预警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证的评估与建构是论证活动总体中相互联系着的两个方面。理性地建构有说服力的论证,不仅有助于探求知识,阐述真理,它也是有效地评估他人论证的一个基本逻辑要求。道理很简单,评估本身也应有充分的根据,这些根据的存在形式便是论证。在某种意义上,不会建构论证的人也就不会评估论证。由于不同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实正义问题,阿马蒂亚·森批评罗尔斯的建构方法是不必要的,但罗尔斯通过批评社会选择理论,阐明了建构方法的理论诉求是通过建构非经验的选择约束框架——原初状态,让"互不关心"的人们达成社会合作.罗尔斯与森在理论方法上共享了一种社会选择思维——社会原则由个体选择产生,但建构方法论证了社会合作的理性规范,这是社会选择理论无法论证的.鉴于所有针对现实正义问题的经验选择均有赖于一个社会选择框架的存在,而社会选择框架以社会合作为前提,罗尔斯的建构方法是经验选择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何建华 《现代哲学》2006,46(1):37-44
经济与伦理都以利益为共同基础与最终指向,二者都有规则的含义,都体现了人类的理性原则。但这并不否定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和冲突。经济与伦理的冲突是由社会分工为前提的实践方式的分化所引起的,是以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工为前提的。构建经济学的伦理维度,旨在用人类整体理性方式来反思经济活动及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伦理辩护,奠定经济发展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论试图复兴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契约论传统,但是,罗尔斯的复兴和继承是有选择性的承继。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功利主义传统之悖谬和契约论传统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罗尔斯对契约论传统本身的扬弃之实质所在。另外,本文驳斥了单纯认为契约论对罗尔斯思想建构仅有“论证方式”之意义的观点,同时为罗尔斯这一论证方式提供了一种经验性辩护。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后苏联的城市是被当做处于过渡中的城市--亦即正在或多或少直接走向市场的城市--来论述的.这使人联想到住房资产通过私有化的重组,遵循过去的集体主义准则的某些国家中的个人的重新定义,经济和政治结构的后国家重构(参见德雷斯勒著作).列昂尼德·科甘的研究要求我们深化对于"城市文明"的形成、城市政策建构的分析,改变我们关于城市常量构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任何形态或模式的经济,既需要有一定状况的生产力的支撑,又需要有经济主体相应的精神因素的维系.在中国,由于商品经济的先天不足和后天乏力,使国民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这是与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不相适应的.因此,在国民中建构和培育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就极有必要.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我们无疑应立足于中国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并且表达着生活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中的"人"的理想.在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普世价值观念的话语权,谁就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就在国际交往中处于主动地位.但是西方国家至今垄断着普世价值观念的话语权,对中国的"妖魔化"正愈演愈烈,我们则处在欲辩无词的窘境.中国的现代伦理学应当高举"自由"的旗帜,从"自由"这些普世价值观念的角度深入和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建构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中,在历史给定的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通向"自由"的道路永远敞开着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