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静斋与汉译《古兰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斋与汉译《古兰经》木白王静斋(1880──1949),名文清,回族,天津人。为我国著名伊斯兰学者、翻译家。他毕生从事伊斯兰学术研究和宣教工作,熟谙阿拉伯文、波斯文和英文等多种外语。他学识渊博,译著宏丰,译有伊斯兰教经籍和文学名著多种,故与哈德成(...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记者马利强)王静斋大阿訇是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学家、翻译家,与达浦生、哈德成、马松亭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阿訇"。他毕生潜心从事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翻译伊斯兰经典,译著极富,被誉为"现代中国伊斯兰教经学大师"、"学通古今中外、品学兼优的伊玛目",其丰硕的学术成果和高尚的人品对中国伊斯兰教事业和广大穆斯林群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的回族伊斯兰教学者,以富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作品,系统地研究、整理、总结伊斯兰教的教义理论与实践,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经学化,并力求使之更趋完备、具体,与中国封建社会相适应,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性,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他们建构的这种思想体系,有人称之为“中国伊斯兰哲学”,也有人名之曰“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伊斯兰教教义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两种名称均不够精确。首先,它仅仅是回族学者根据伊斯兰教传统经学并结合回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实践提出的思想体系;其次,这套思想体系属于伊斯兰教经学,很难…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法律、伦理三位一体的特点,伊斯兰教法不仅约束着穆斯林的内心世界,也约束这他们的外部行为。伊斯兰教法包括宗教功课、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三方面内容,随着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了伊斯兰教法律文化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明清时代回族学者汉文译著对这一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研究了汉文译著活动与教法的传布诸问题,试图从一个方面揭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王文清,字静斋,天津人,生于1880年3月12日(光绪六年二月初二日),1949年5月25日(农历四月二十八日)病逝于贵阳,终年69岁,安葬在贵阳白桦山回民公墓。今年是他诞生109周年和逝世40周年。王静斋是我国回族中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宗教家,在近代中国伊斯兰教史上占有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伊斯兰教的学理传承和经典诠释史,除去唐、宋有限范围内的口耳相传外,明清时期特别是以回族为代表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经典的诠释,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典诠释的汉语话语体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由明清汉文译著家倡导而践行的"以儒诠经"。"以儒诠经",不只是"诠经",重要的还是"以儒"。"以儒"是经典诠释的一种创新,它使仅  相似文献   

7.
正光阴冉冉,岁月如梭,父亲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几十年来,中国的穆斯林社会一直没有忘记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中国翻译家辞典》《中国回族大辞典》《中国回族名人辞典》等辞书在介绍他的辞条中均称其为"中国现代伊斯兰学者,翻译家";在其归真40周年的时候,《中国穆斯林》杂志推出了"陈克礼先生归真40周年纪念专辑",中国伊  相似文献   

8.
王静斋(1879-1949),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学家、翻译家、大阿訇,与哈德成、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阿訇”。  王静斋,名文清,经名叶尔孤白,以字行。回族。清光绪五年(1879)农历二月初二日诞生在天津清真北大寺附近一阿訇世家。8岁时始学习阿拉伯文,受教于其父兰庭阿訇膝下。后来他在《五十年求学自述》中回忆道:当时自己贪玩,“因此屡受先父痛挞,邻里亦多白眼相加。戚友怂先父迫我改途,先父不可,居恒语余曰:‘汝既知戚友不以尔为可造之材,自当努力上进。异日学成,能集二三子课读,余愿已足,不敢再作非分之…  相似文献   

9.
中国伊斯兰教的学理传承和经典诠释史,除去唐、宋有限范围内的口耳相传外,明清时期特别是以回族为代表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经典的诠释,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典诠释的汉语话语体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由明清汉文译著家倡导而践行的"以儒诠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常言谓多难兴邦,正是凭藉各种风云交汇的锤炼,在当时的中国伊斯兰教界孕育出一批杰出的爱国爱教的学者型阿訇,如王宽、杨仲明、张子文、马良骏、达浦生、虎嵩山、哈德成、马松亭、庞士谦等。这些大阿訇,以信仰真诚、品格高尚、学识渊博、贴近社会而深受各族穆斯林的爱戴。译著丰富、热心伊斯兰教务,把大半生精力奉献给《古兰经》翻译事业的著名伊斯兰学者王静斋,更是上述大阿訇行列中的佼佼者。  王静斋8岁起先后投李春生、于勉斋帐下接受经堂教育。1914年翻译《回耶辩真》。1922年出国游学…  相似文献   

11.
刘智(字介廉,号一斋),在我国明清时代涌现出来的伊斯兰教思想家中,是一位深受广大穆斯林敬仰,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的著名回族学者。他撰写了以《天方性理》、《天方典礼》、《天方至圣实录》为代表作的数百卷汉文译著外。  相似文献   

12.
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来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曲折艰难,大致经历了唐、宋、元、明,特别明清之际的"以儒诠回"汉文译著活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  相似文献   

13.
书讯四则     
《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文化》即将出版发行由宁夏大学政法系教授、东方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宁夏大学伊斯兰哲学研究所所长杨启辰(回族)主编的《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穆斯林的礼仪礼俗文化》,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高占福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他跟我是同乡,也是我敬重的学者。欣闻高占福研究员推出新作《中国伊斯兰文化观察与研究》,我便拜读学习。该书2019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27万字,共收录33篇文章,分"本土化的中国伊斯兰教""回族社会文化教育与现代人物""伊斯兰热点问题观察与思考"三编。  相似文献   

15.
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来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曲折艰难,大致经历了唐、宋、元、明,特别明清之际的"以儒诠回"汉文译著活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  相似文献   

16.
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来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曲折艰难,大致经历了唐、宋、元、明,特别明清之际的"以儒诠回"汉文译著活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  相似文献   

17.
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1300多年的历史来看,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曲折艰难,大致经历了唐、宋、元、明,特别明清之际的"以儒诠回"汉文译著活动,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代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正道。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波斯四书"是指《艾慎阿忒·拉玛阿特》、《拉瓦一哈》、《默格索德·阿格撒》、《米尔萨德》等,他们是关于苏非理学的波斯文著作,在回族经堂教育中流传已久,且较早被翻译成汉语,对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尤其是在苏非理学层面影响很大。一、刘智提及的"六大部经"明末清初回族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发展成熟,文献积累逐渐丰富。穆斯林经师搜集、整理和翻译宗教文献的意识增强。同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整体定位,称之为"经",以示尊  相似文献   

19.
杨晓春 《世界宗教研究》2011,(3):118-131,194
清末民初发生在中国回族穆斯林和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的"回耶对话",是历史上文明对话研究的生动个案。而促成两方积极对话的《回教考略》(《四教考略》有关伊斯兰教部分的单行本)一书,则是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关节点。通过《回教考略》的出版以及版本状况的查询、《回教考略》对伊斯兰教批评的具体状况的分析、回族穆斯林学者针对《回教考略》有所反响的八个个案的收集(在回族穆斯林学者中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可以认识到《回教考略》一书在引起回族穆斯林学者注意到并起而反驳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批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从文明对话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到围绕着《回教考略》的回耶对话的一些特点:其一,这一回耶对话总体上是因为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明确批评及试图传教引起的,回族穆斯林学者对基督教方面所描述的有关伊斯兰教内容的辩驳和对基督教的批评,具有必然性;其二,对于伊斯兰教方面而言,这一回耶对话有着相当的"卫教"色彩;其三,虽然当时基督教处于一种主动的且是强势的地位,但这一次回耶之间的对话,却大抵是在一种平等的关系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伊斯兰教尽瘁一生的王静斋大阿訇,至今离开我们已整整四十年了。缅怀王老清廉和光荣的一生,他无愧于祖国,无愧于回族,我想全国回族较年长的一代,无不由衷地纪念他和永久地怀念他。在回族穆斯林中,都公认现代有四大阿訇——有人更称之为四大抗战阿訇,他们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