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综合治疗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和致盲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认识到DRP各种治疗手段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单纯依靠一种治疗方法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措施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科学合理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病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其治疗应该个体化.就其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方法的研究及具体的措施运用哲学原理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病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其治疗应该个体化。就其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方法的研究及具体的措施运用哲学原理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致盲已成为成年人首要致盲因素之一,通过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监测和系统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几率,因此有效的监测手段对于科学规范管理糖尿病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来确定,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监测可能会更加精确地监测糖尿病的变化。本文应用利益相关者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监测服务开展过程中涉及的各主体利益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有效管理糖尿病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而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因此运用科学哲学方法来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多,大约1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大约95%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2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也很复杂.因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诊治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系统论,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态所共有的系统联系和关系,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为现代医学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试用系统论的整体性、优化原理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为对其深人研究提供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而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因此运用科学哲学方法来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多,大约10%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大约95%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20年后可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因素也很复杂,因此,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及其诊治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系统论,研究各种物质运动形态所共有的系统联系和关系,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为现代医学的进步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试用系统论的整体性、优化原理阐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进展,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近年来通过科学研究,科学工作者坚持科学精神,努力探索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提出其可能通过炎症因子的刺激,释放炎症介质,参与免疫炎症反应,从而损伤视网膜血管。了解其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来早期明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黄斑区病变.采集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其图象特征.结果提示术眼黄斑区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厚度增加;黄斑区增生膜形成,部分伴有黄斑区视网膜水肿;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黄斑裂孔形成;老年黄斑变性(萎缩性),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断裂、厚薄不均;部分病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增殖、断裂,表现为色素上皮损害.OCT由于其独特的横截面成像技术,通过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及观察视网膜反射性的改变,可以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发现黄斑区视网膜的病变,定量地了解病情的变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正念干预在糖尿病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正念干预的核心内容、作用机制,糖尿病患者正念干预具体实施过程及身心干预效果。分析表明,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主导或辅助药物治疗方式可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缓解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改善饮食行为,减轻体重、心理健康及情绪调节,以提高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日及降低总的医疗费用等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为主要目的,尚无有效恢复受损胰岛功能的治愈性治疗手段.胰岛再生治疗将是一种可以恢复受损胰岛功能、改变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崭新治疗手段.目前现有的噻唑烷二酮、肠促胰岛素及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治疗,虽然不是一类新的胰岛再生药物,但其具有一定的促进胰岛再生、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体外诱导β细胞再生也将为胰岛移植提供新的来源,为治愈糖尿病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手术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手术治疗是从20世纪开始,首先是Gonin面开辟的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使得这一疾病从不治变为可治.20世纪70年代以后,玻璃体手术的出现,各种玻璃体替代物更新与临床应用,使视网膜脱离的手术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尤其是80年代以后,各种膨胀气体、硅油、全氟化碳液体的应用、眼内光凝、视网膜切开与切除技术的应用,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地深入,尤其是前部PVR的研究等,使玻璃体手术适应症逐步拓宽,手术技术日新月异,视网膜玻璃体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用现代系统思维方式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发展、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进程 ,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 1980年为 0 .6% ,1998年全国部分省市人群糖尿病普查 ,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上升为3 2 1% ,糖耐量减退为 4 67%。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剧增 ,随之而来的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心血管并发症的猛增 ,在 1型和 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分别占 30 %~4 0 %与 15%~ 2 0 %左右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的首要病因。深入系统及全面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是指导治疗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来早期明确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网膜黄斑区病变。采集我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改善不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OCT检查,观察其图象特征。结果提示术眼黄斑区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厚度增加;黄斑区增生膜形成,部分伴有黄斑区视网膜水肿;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变薄;黄斑裂孔形成;老年黄斑变性(萎缩性),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断裂、厚薄不均;部分病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增殖、断裂,表现为色素上皮损害。OCT由于其独特的横截面成像技术,通过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及观察视网膜反射性的改变,可以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发现黄斑区视网膜的病变,定量地了解病情的变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1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基础 糖尿病是终身性的疾病,又是可控制、可预防的疾病.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而并发症的降低有赖于血糖的良好控制[1].UKPDS和DPP证明: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并发症提前出现,导致残疾和死亡.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仅是降低糖尿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也是降低社会和糖尿病患者经济负担的关键,而最有效的推进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是普及糖尿病知识即糖尿病教育[2].被称为美国糖尿病教育先驱的Dr Joslin就提出:"糖尿病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地糖尿病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其他治疗手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强化血糖控制对心血管病变研究(ACCORD)发现,对于病程在10年左右,30%存在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人群,利用现有手段努力实现血糖"正常化",即糖化血红蛋白(AIC)<6.0%并没有减少糖尿病全因死亡.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对2型糖尿病是否还需要强调强化血糖控制、血糖控制的目标多少为宜.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也在今年重新修订了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AIC控制目标,AIC目标由原来的6.5%提高到7.0%.那么这一改变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到底有多大意义呢?ACCORD强化降糖治疗终止后的随访研究发现强化组患者在血糖控制目标与标准治疗组相似的情况下,全因死亡串并没有随之减少.因此,需要重新检视2型糖尿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淡化糖尿病的分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空间.即传统的1型和至少部分2型糖尿病可能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目前流行的炎症学说可能是对认可免疫损伤是糖尿病发病理论的一个过渡,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和研究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则采用小剂量、长时间的治疗理念,早期接受这种免疫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症状,遂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再次出现低血糖,我们就继续减少胰岛素的荆量.结果,有部分患者完全摆脱了胰岛素.我们对糖尿病的再认识是建立在对多脏器活检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活检结果表明,糖尿病肾病存在着免疫损伤.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使患者致盲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是一种自身免疫损伤的结果.我们尝试用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环孢茵素A(25 mg bid)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也证实糖屎病眼底病变是一种血管炎,与自身免疫痛变有关.其他的器官还包括垂体、大脑的血管、糖尿痛足、冠心痛、皮肤的病变和肌肉活检的免疫组化也均有证据表明,免疫损伤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多器官免疫损伤的结果无论是1型糖尿痛,还是2型糖尿病,肌细胞表面或多或少均有免疫复合物沉积.这些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势必会影响胰岛素与肌肉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即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为此,我们在临床上广泛采用了免疫抑制治疗的理念治疗糖尿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和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唯一担心的副作用发生在肝脏,即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总胆红索升高,而也有一部分患者总胆红素不升高.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个临床难治病,其病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基于以往认识基础上,本文侧重于对糖尿病足溃疡局部病理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了解溃疡局部因素在糖尿病足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可能在理论上对既往认识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三大影响因素基础上作一定延伸.由此引入的新疗法可能成为现行治疗糖尿痛足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及外周血管病变研究进展,各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经验及现状新途径等.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各国学者仍然存在争议.总结目前临床应用研究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及经验教训,各国学者在开展后续临床研究时,应该避免重要的方案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更值得一提的是,干细胞移植的长期安全性尚待评估,其潜在的致瘤风险已受到关注.近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撰写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立场声明》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立场声明》,就是希望能够为阻止当前临床医生和患者在认识上和就医行为上的混乱局面发挥作用,使我国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争应用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