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者一般都认为,基于管仲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功绩,孔子对管仲的最终评价是肯定性的。然而,这却直接与孔子所言之,"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相冲突。实际上孔子并没有直接否定子路、子贡对管仲的看法。结合孔子的施教目标和《论语》中孔子回答弟子提问的基本方式,可以推断出孔子并没有肯定管仲为"仁"。"如其仁"一语,与管仲并无直接关联。究其本质而言,孔子的回答旨在教化、激励弟子;而从孔子对礼制的一贯立场来看,违礼之管仲不能为仁者。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有关管仲遗言的论难张素贞《国文学报》管仲学术思想及其才智评估李勉《中国国学》论语“如其仁如其仁”意义的检辨郑力为《鹅湖》孔子究竟怎样评价管仲雷家骥《鹅湖》关于拙文“论语如其仁意义检辨”敬答雷家骥君郑力为《鹅湖》敬答郑君有关“如其仁”一文的答文雷家骥《鹅湖》管子思想与其新义孙斌《国立编译馆馆刊》齐桓公与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吕安《今日中国》管子的法治思想陈敏男《革命思想》关于拙文“如其仁意义检辨”再敬答雷家骥君郑力为《鹅湖》孔子究竟如何评价管仲黄兆强《鹅湖》与黄兆强君论孔子评管仲书雷家骥《…  相似文献   

3.
管仲的执政实绩,深得后世景仰。孔子曾称赞管仲为有益于人民大众的仁爱之人,对子路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对子贡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司马迁也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鞠躬尽瘁于蜀汉的诸葛亮隐居隆中时,也“每自比管仲”,对管氏的功绩,充溢着景仰之情。凡此,皆可见出管仲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克己复礼"并非孔子的首创,但他常以此阐发其"仁"的学说,可以说孔子的"礼"就是使天下仁义,它本质上是一种"仁"的存在。同样是讲礼,荀子与孔子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不同。孔子言语中的礼、法概念是疏离的,而礼、仁概念是切近的。荀子固然也有一些重视礼的言论,但他对法同样津津乐道。荀子主张"隆礼重法",甚至有时候援礼入法,有时候更是抛开礼专讲法。韩非排斥"仁",剥离"礼"的外壳而阐扬其"法、术、势"理论,主张"一行其法",建构起了比较完备的法治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5.
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齐文化的优秀代表 ,有“春秋名相”之美誉。他以卓越的才华和超人的魄力 ,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 ,他以非凡的睿智而“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 ,达到了军事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他以深邃的思想 ,成为“管仲学派”的创始人 ,对齐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曾对其有“如其仁 ,如其仁”、“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的高度评价。战化军教授的《管仲评传》是山东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 ,全书共8章 ,2 0万字 ,主要从时代的呼唤、早…  相似文献   

6.
宗超 《孔子研究》2016,(5):27-33
孔子之教,实乃人格之教,以教人求"仁"为最大教义。孔子"仁"的思想源于他"对人性的自觉",即:人性即"仁",它本身就充分自足、尽涵万物,赋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故终可与天道合一以"成仁"。孔子之教立足于这种自觉,以教人"下学而上达"为主要内容,欲人于"博文约礼"之中自达"知天命"之境,自悟得"性与天道"的高深道理。孔子以典范人格的身教为教育之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而其本人正是最佳典范,他以身作则地为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孔子“仁义”观的内在结构、普遍价值及现代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出的"义"与"仁"具有普遍的伦理学价值。"义"是规范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仁"是美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从"义"到"仁",孔子奠定了伦理学的逻辑基础。立足当代语境,需要对孔子的"义"与"仁"做必要补充:用"个体生命权利"观念补充"义",用"同命意识"补充"仁",如此方可使孔子伦理学符合当代现实语境,具有更坚实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8.
孔子之教,实乃人格之教,以教人求"仁"为最大教义。孔子"仁"的思想源于他"对人性的自觉",即:人性即"仁",它本身就充分自足、尽涵万物,赋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量,故终可与天道合一以"成仁"。孔子之教立足于这种自觉,以教人"下学而上达"为主要内容,欲人于"博文约礼"之中自达"知天命"之境,自悟得"性与天道"的高深道理。孔子以典范人格的身教为教育之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而其本人正是最佳典范,他以身作则地为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援仁入礼仁礼互动——对"克已复礼为仁"的再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援仁入礼 在<论语>中,我们没有看到孔子关于什么是"礼"的论述,没有给"礼"下定义.这可以说是孔子的一贯风格,就如同他从来不给"仁"下定义一样,而只是在对"仁"的具体实践中言"仁",在对"礼"的具体实行中言"礼".  相似文献   

10.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所达到的人生成就的最后评述,其真谛是"从心之仁,不逾礼",即自觉于规矩,这是真正的自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但绝不是牺牲内心去迎合不合理的社会规矩。孔子"从心所欲"所意味的自由,非随心所欲,而是自觉自愿行礼为仁、立德顺天,在此过程中"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地达到了礼与仁的合一,达到人与天的合一;在这种天人合一中,人实现真正的自由,即无论人做什么,都符合天地的根本原则——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