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第十二章 最大幸福的原则 选自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功利主义》。 问题: 1.“功利原则”是什么?穆勒为什么感到有责任用这种仔细的处理来捍卫这一学说? 2.穆勒的功利主义观念在哪些方面不同于边沁的功利主义观念? 3.对最大幸福原则是一种“猪的学说”这种异议,穆勒作了什么答复? 4.区分“心理学享乐论”和“伦理学享乐  相似文献   

2.
密尔对边沁的最著名的背离是他关于高等快乐和低等快乐的区分。事实上,密尔并没有坚持认为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快乐,或者高等快乐必然地主宰低等快乐,并且这种区分与快乐主义是相互兼容的。关于"快乐"有两种解释:精神状态说和亚里士多德式的解释,后一种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密尔,而且可以使他回应一些有名的问题,如克里斯普的"海顿和牡蛎"问题以及诺齐克的"体验机"难题,而且与密尔的道德和政治理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边沁的功利主义为苦乐原理、效果论和功利原则这样三个理论基点所构成。这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困境的三原理。苦乐原理由于没有进行内在的质的区分,为密尔所修正,但密尔的修正突出了苦乐原理与效果论的内在不一致;同时,密尔以自我牺牲来补充功利主义,又暴露了功利主义原则的内在矛盾。还有,密尔以平等权利来为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理辩护,恰恰表明功利原则并非是可以成为一个理论的基础性原则或终极原则。斯马特的行动功利主义则进一步暴露了功利主义的非正义性特性。功利主义的这样三个典范表明仅仅诉诸功利原则无从走出内在逻辑困境。布兰特援引认知理论以及道义论原则,笔认为这才使功利主义从其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8,(2):184-190
宪法文本明确规定了平等原则,但在现实语境中,有关平等原则的争议却鲜有共识。在就业领域,合理的年龄区分与年龄歧视之间的矛盾,同样显现出平等原则的模糊性。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关于年龄区分和年龄歧视的界限急需明确。平等原则的理性主义解释、功利主义解释和折中解释都难以有效解决年龄设定的合理性问题。能力解释对平等原则进行了分层次的回答,预设了一个平等的基本能力起点。只有将就业岗位与能力要求进行绑定,才能合理地进行年龄区分,从而将平等原则适用于就业领域中的年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石里克的伦理思想 ,认为他引入心理学方法而提出的动机形成律在解释人的道德问题上极具特色 ,分析了他的快乐情感的价值以及人合乎道德行动的动因等伦理观点 ,并通过将其与边沁的功利主义、康德的义务论以及中国的程朱理学、泰州学派等伦理思想的比较 ,进一步挖掘了石里克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关系似乎存在着两种相矛盾的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质料的存在独立于形式,二者的关系是偶然的,这主要体现在运动理论中;另一种认为质料的存在依赖于形式,二者的关系是必然的,这主要体现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中.亚里士多德是否持有两种相矛盾的质形论呢?或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理论是否可以调和?J.惠廷提供了一种调和解释,她认为功能性质料和构成性质料的区分可以解决这个矛盾.然而,这种调和解释是不成功的,不仅因为她的几个重要的预设都不成立,更是因为根本不存在需要调和的矛盾.亚里士多德的质形关系只有一种,而矛盾的产生则源于我们对于质料概念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与义务论的区分几乎已为当今实践哲学普遍认可,但义务论现在、且从一开始就一直从属于功利主义。边沁曾建构"义务论"来意指一种功利主义世界观中的私人道德之艺术与科学。这个经典区分由布洛德(C.D.Broad)构造出来以改进西季维克(H.Sidgwick)的功利主义,随后为弗兰克纳(W.K.Frankena)所采纳。对布洛德而言,这种区分意指伦理学的两种对立趋向,然而,在弗兰克纳的教科书中,它变成一种专有区分:义务论意指不计后果,并因而几乎不可能把义务论看作一种全面的伦理学理论框架。然而,这种观念为罗尔斯(J.Rawls)所采纳,并且在他对义务论的契约式阐释中,它实际上已不再归于伦理学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哲学关于身心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斯宾诺莎的平行论构想是其中的一个独特代表。在平行论的主张下,思想和广延之间不仅存在着真实的区分以及彼此的对应,而且在存在上具有平等的地位。但是,在特定语境中,斯宾诺莎似乎赋予了思想属性某种特权:其一是“不对称性”难题,即思想的外延似乎等同于其他所有属性,大于任一属性;其二是“自反性”难题,即思想能够反思自身,而其他属性并不具有这种自反的特性。本文试图说明,对这些难题的解决依赖于对其平行论双重结构的梳理和区分。一旦证明斯宾诺莎的平行论具有本体论平行论和认识论平行论的双重结构,那么这些难题就不再构成挑战,而斯宾诺莎平行论的基本原则也能得到保全。  相似文献   

9.
几乎所有逻辑学导论教科书对"演绎"的定义都鼓励我们相信,归纳-演绎的区分存在于各种论证中,而且"演绎"的外延是明确的论证类。这篇论文中我们论证这种思路是错误的。特别地,我们辩护以下观点:为得到归纳-演绎区分而使用的典型的"演绎"之定义,要么太狭隘,要么不够充分。基于一个对归纳-演绎区分的收缩式理解,我们得到以下结论:该区分的内容没有超出批判性思维的两类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绝对的公平和相对的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和公平是经济伦理的两大原则 ,也是制定和衡量经济政策的价值依据 ,但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 ,效率和公平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使得人们在指导经济行为和制定经济政策时处于两难境地。本文通过对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和功利主义公平观的批判 ,试图说明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 ,抛弃绝对的公平观 ,主张相对的公平观 ,便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以寻求利益最大化为价值追求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依循市场的经济原则行事.市场的经济原则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之后,必然带来矛盾与冲突.如何面对矛盾冲突,在接受与正视矛盾冲突之后又当如何作为,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尴尬难题.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两难进路,虽然难于明确地、截然地取舍与平衡,但是基于共同的理性认知能力和共通的对于快乐与痛苦的感受,我们应该能够做出改变、寻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现代伦理学家威廉·K·弗兰克纳是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伦理学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中勾划了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概貌及发展趋向,并提出了他自已的道德观点——“混合义务论”。在他的义务论中,功利原则和公正原则是两条最基本的原则,其他规范都是从这两条原则中引申出来的。 弗兰克纳的规范理论为什么要提两条基本原则,而不是一条?这首先得从他对功利主义的评判开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于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所捍卫的自由原则,传统的解释一般以第一章为重点,这个解释方案被称为"伤害原则",即社会或国家权威干涉个人自由的唯一正当理由是防止对他人的伤害,但这个基于伤害概念的解释方案并非没有问题。密尔在《论自由》的后半部分为自由原则提出了与第一章不同的表述,其文本上的不一致为我们深入理解密尔的自由原则与功利主义框架内的权利概念提供了很多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14.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经验论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上是沿着西尼尔-穆勒-凯尔恩斯科学主义取向的传统,强调“价值与事实”的区分和“价值中立”,将经济学理解为与一切价值规范和形而上学没有任何关系的“纯粹的”科学。实际上,经济学理论作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明,得益于西方文化方方面面的滋养。例如,从其哲学的思想资源来看,它同时受益于经验论和理智论两种在精神气质方面存在张力的思想的影响。本文从经验论这个侧面来说明经济学理论背后所隐含的哲学基础。一、功利主义现代功利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经验论。经验论的代表洛克主张知识源于经验,人的心灵在经验印入之…  相似文献   

15.
葛四友 《哲学研究》2012,(7):91-99,129
<正>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提出的公平正义观对当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连其理论的主要反对者诺齐克都说:"《正义论》是自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著作以来所仅见的一部有力的、深刻的、精巧的、论述宽广和系统的政治和道德哲学著作……政治哲学家们现在必须要么在罗尔斯的框架内工作,要么解释不这么做的原因。"(诺齐克,1990年,第187页)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我的目的是确定一个能够代替一般的功利主义、从而也能代替它的各种变化形式的作为一种选择对象的正义论。"(罗尔斯,2009年,第18页。下引罗尔斯文献仅注年份和页码)他在书中采用的  相似文献   

16.
"气"是中国哲学解释自然世界流变与道德修养工夫的基础概念,而它在早期文献中表达出来的意义具有原发性与多样性。"气"如何从概念多样性中发展出一套具备一致性的哲学系统?这一哲学系统又如何完善、统一地解释"自然"与"人"?本文欲以张岱年所提出"气的‘质'‘能'二象性"为方法,探求早期"气"论哲学建立的内在理路,审视早期气论哲学对"自然世界"与"修养工夫"的解释方式与解释效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论语》之"论",汉代以来多有异说,学者莫衷一是。从词源学角度看,"论"及"仑"、"伦"、"抡"等均属同源词。因此,古今各种异解大多是相互兼容而非相互矛盾的。各种解释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训释词语的表面形式上,其实质仍是一致的。有的学者为了成立自己的新说异论,在不详察语源的情况下,盲目鄙薄传统的训诂成果,轻易否定他说,做法颇不可取。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把灵魂看作不可与身体分离的生命的形式。他区分植物性灵魂、动物性灵魂与思想性灵魂。借助对有理智的生命的灵魂结构的解释和对思想本身的结构的解释,亚里士多德使思想在灵魂中获得了最重要的性质。亚里士多德把善看作驱动人的运动的最后原因。在人的灵魂中,他区分两种指向善的原因——思想与欲求。欲求被看作灵魂的思想性活动部分与动物性活动部分趋向善对象的气质倾向。他区分欲求的三个要素:思想活动部分的希望、动物性活动部分的欲望与感情。亚里士多德的解释结构在理论上容许在灵魂的动物性活动部分拥有区别于欲望的欲求。这种欲求被解释为对于肉体快乐以外的其他快乐,它的一个重要部分被解释为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桑德尔提到的"电车难题"入手,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视角考察西方学者在解答"道德难题"和"公正悖论"上的得失。作者指出,"难题"的困境表明,由于概念与历史实践的脱节,特别是存在于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德性主义等理论中的价值独断主义传统,束缚了理论批判的视野,使思考陷入了规范冲突的"死结"。随着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我们需要超越价值独断主义,认真面对价值规范的主体性特质,深入把握多元主体间的层次结构,并以主体权责统一到位的精准化判断,去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以形成适应时代的道德和法律等价值思维和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注重通过心性论的方式诠释德性自律,而荀子则从人性恶入手,强调通过礼制的教化作用以化性起伪。儒学的这两种德性进路对两宋时期尊孟派与疑孟派评价管仲、齐桓公产生了重要影响。疑孟派强调"礼"作为一种外在规范对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充分肯定齐桓公、管仲尊王攘夷的霸业对维护周礼的积极意义,并对王道、霸道进行量化分析,将王道、霸道视作同一性质而不同层次的两种为政方式。尊孟派则极力区分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的内涵,在充分肯定管仲具有"仁之功"的同时,从儒学心性论的角度否认管仲之"仁"。疑孟派充分肯定了齐桓公、管仲的霸道,尊孟派则严格区分王道、霸道在性质上之不同,揭示了齐桓公、管仲霸道"假仁以霸"的本质。尊孟派与疑孟派关于评价管仲、齐桓公的分歧,本质上是儒家两种德性进路的分歧。管商功利主义是管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再现,儒学德性进路的分歧又形成对管商功利主义评价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