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正 《法音》2005,(2):30-40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波及南亚和非洲十二个国家,造成二十多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这一灾难造成的巨大悲痛,我国佛教徒感同身受。中国佛教协会本着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迅即于12月28日向受灾国家的佛教组织发出了慰问电,同时向各地佛教协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佛教协会和寺庙为印度洋地区地震海啸灾民举行超度、息灾祈福法会,并踊跃捐款奉献爱心。各省级佛教协会接到通知后,积极响应,迅速组织各寺院举办消灾祈福法会…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已经造成了各国22万6千多人生命丧失,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全人类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这场突如其来的世纪之灾警示我们:生命极其宝贵但又极其脆弱,人类应该携起手来,超越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社会制度、意识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速度在不断地加剧,而大自然用大气层的空洞、全球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印度洋海啸和水体污染等等表达了它的不满。我们作为这个星球的建设者,就必须改变同星球打交道的方式,应作为星球的保护者,而不是它的榨取者。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和趋势,以及可持续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相关案例。最后,提出了可持续建筑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北部的印度洋8.9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给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共十几个国家的沿海地区,造成了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巨大损失。在这次地震海啸灾害中,这些国家的沿海受灾地带,房屋化为废墟,公路、铁路、桥梁、机场被毁,成群成群的灾民无家可归,多达17.5万人丧生,十几万人失踪。灾害发生后,我国举国上下踊跃捐献赈灾,为受灾人民渡过难关尽力。我国宗教各界,除踊跃捐献,还按各自的宗教仪轨,举行超度、消灾、解厄、祈福和弥撒等活动,为受灾的生者、亡者献爱心。在宗教那里,为了显…  相似文献   

5.
陈星桥 《法音》2005,(1):F002-F003
本刊讯1月1日下午1时,海峡两岸百寺千僧捐款千万救苦救难消灾祈福大法会在北京灵光寺隆重举行,由一诚会长、圣辉副会长主法拈香,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齐晓飞副局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苏菊香女士,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台湾佛教界代表见悟法师、满耕法师、曾云姬女士,以及来自各地的诸山长老、四众弟子近万人冒着严寒参加了法会。2004年12月26日上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波及南亚和非洲十二个国家,造成十多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这一灾难造成…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31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副局长杨同祥、王作安、齐晓飞,庞贵林司长,郭承贞、王哲一副司长等到北京白云观看望了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并与之进行了座谈。叶小文局长代表国家宗教事务局向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全体工作人员及广大道教徒致以节日的问候。叶小文局长充分肯定了中国道教协会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尤其是在筹划解决协会办公和学院办学地址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援助印度洋周边遭受地震海啸灾害国家时,广大道教徒表现出来的爱心奉献精神值得称赞。叶局长希望协会全体工作人员在新的一年中抓紧做好换届的工作;认真贯彻执…  相似文献   

7.
梅康钧 《天风》2005,(2):2-3
2004年年末从泰国到索马里,横跨两大洲,一场罕见的印度洋海啸使得22.5万多人罹难…… 我们真诚地为在海啸中遇难的人群得享安息祈祷,同时,我们祈求上帝眷顾和带领,以切实有效的赈灾援助行动,为海啸受灾国人民重建家园,抚平创伤尽上我们的责任。 突如其来的灾难,考验着人类的良心,亦考验着国际社会间的道义责任。圣灵的工作对我们的生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当我们年复一年地为国家、人民恒久的平安祈祷时,我们相信,上帝所赐人意外的平安会进入更多人群的内心。  相似文献   

8.
2004 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袭击了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消息传来后,我国宗教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筹集善款,并发电慰问,组织祈祷,尽自己之所能支持灾区的救援工作。佛教:两岸僧众携手 捐助善款千万2005年元旦,北京市西郊八大处灵光寺钟鼓齐鸣,梵音缭绕,“海峡两岸百寺千僧捐款千万救苦救难”消灾祈福万人大法会,拉开了我国宗教界为海啸灾区募集善款的序幕。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副局长齐晓飞,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苏菊香,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陕西、…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沿海地区的地震及海啸,造成了印尼、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大量人员伤亡,截至元月7日,罹难总人数已超过16.5万。我们看到我国政府积极地分批、分期派遣国际救援队援助这些国家,全国各地红十字协会也收到来自多方的捐款,各地的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也纷纷踊跃捐款捐物,使人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景,从而树立了我国政府在外界的良好形象。作为穆斯林,我们如何面对这些灾难,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它,本文是一些著名伊斯兰学者站在教法的角度上给我们的答复,从而使大家对这一系列的灾害有一个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评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在这世纪之交,回顾过去,瞻望将来,要写点什么,真是千头万绪,百感交集。在即将过去的二十世纪中,曾经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使数千万人丧失了生命,使人类多少世纪创造的文比遭受到难以估计的损失。但是,在这个世纪中,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人们创造出征服太空的奇迹,特别是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必须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和平竞赛”代替“军备竞赛”,二十一世纪将或是一个人类充满希望的世纪。人们都希望人类社会走上“和平与发展”的道路、然而在这样一个时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  相似文献   

11.
地震是人们无法预知的灾难性自然现象,会带来巨大损失和痛苦。对此人们从未屈服,不断寻找应对方法以减少损失,建设更美好的家园。防震减灾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作为从事城镇、村庄规划的工作人员,应该从地震造成的灾害中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更加用心地把规划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学诚 《法音》2005,(3):17-20
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尊敬的各国宗教界同仁们:首先,衷心感谢印度尼西亚多元文化协会和伊斯兰国立大学给我提供了这个十分珍贵的机会,使我能够和在座的各位欢聚一堂,共同讨论这个对当代人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会主题,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世界因多元宗教的存在而更加和谐、更加美丽。刚刚过去的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已经造成了各国22万6千多人生命丧失,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骨肉离别,全人类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痛定思痛,我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相似文献   

13.
曹继东 《哲学动态》2006,(12):31-36
D.伊德(D.Ihde)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以研究技术现象学而著名。2004年至2006年伊德教授应邀两次赴中国讲学。本文作者借此对他进行了专访,现将其发表,希望它有助于国内技术哲学的研究。问:伊德教授,欢迎您到中国来。在您看来,作为一位技术哲学家,应该做些什么呢?答:技术哲学家应该做许多事情,我认为,他们应该意识到那些科学哲学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东西,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哲学家应该思考人类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评估人类发展所赋予的各种内涵。20世纪早期的技术哲学家大多担心强有力的工业和军事技术…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2,(10):69-69
<正>近年来,国内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2010年起,中国基督教两会社会服务部先后对西南旱灾、玉树地震、南部水灾、舟曲泥石流、盈江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实施紧急救助行动,将教会的爱心和弟兄姊妹的无私奉献。传递到灾区群众手中,为上帝的福音做了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一东汉可谓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据《后汉书》诸帝纪、五行志、《东汉会要》、王先谦的《后汉书补注》等有关资料统计:东汉195年的历史里(公元25年—220年),共发生自然灾害211次之多(地震50次,旱灾49次,水灾49次.蝗灾39次,瘟疫14次),可谓是此伏彼起,  相似文献   

16.
大灾有大难,大难有大爱,大爱出文学,面对这场空前的地震,我们的文学表现了高尚的情怀.如果说2008年的五、六、七三个月是热得发烫的地震文学的百日阶段,那么经过这一年冷寂的后半年,文坛已经进入了"后地震文学"时代.从抗震救灾的"地震文学"到痛定思痛的"后地震文学",乃至未来的岁月的"灾难文学",惟愿它成为长鸣的警钟悠长地回晌在炎黄子孙的胸腔,回荡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相似文献   

17.
正于希勇博士的专著《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展开维度》于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受"浙江省道德建设与价值培创新团队"资助。20世纪以来,在人类实践的各种转折和变化中,众多理论流派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马克思"。这种"回归",不仅是文本学意义上的回归——在深层意义上,是借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资源,表达对人类共同存在命运的深刻关切。《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展开维度》也表达出这种关切,并从学理  相似文献   

18.
灾害与人类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过去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多注重理想,少涉及灾害。然而理想总是遥远的,灾害却是现实的。迄今为止任何社会的发展,都难免遭受灾害的威胁。自然灾害不能制止,也无法消除,只能减轻、减少。如今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备受灾害劫掠的世界,现代每30个人中就有1个人遭灾。近30年来,全世界发生的灾害造成了至少300万人死亡,平均每年经济损失4400亿美元。科学资料表明,在世纪之交,全球气候将出现近百年来少有的异常,世界将面临一个灾害频繁期。这种以全球异常变化为背景的灾害,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难以幸免的。而现代社…  相似文献   

19.
直到今天,癌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在。直到今天,世界医学界尚未给这种顽疾开辟一条彻底的治疗佳径。进入20世纪,癌症已上升为人类生命的超级“杀手”,成为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灾难之一。据资料不完全统计,世界每年有六百万人患癌症,五百万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天地之性,人为贵"。如此珍贵的人的价值在哪里——物质组合还是心灵契合?耶鲁大学生化系的一位教授在20世纪称,如果以人体内元素的价格而论,只值1美金,就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