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尔斯泰说的好:“就是在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单纯的人际关系中,称赞和赞许也是必要的,正如油滑对轮子是必要的,可以使轮子转得快。”可见,赞美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介。 心理学家阿拉森实验表明: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倾向于喜欢那些在心理上能给自已带来欢乐的人,喜欢那些同样也喜欢我们自己的人。这是心理上的相悦性在起作用。相悦性就是人际间情感上的相互接纳、肯定和接触上的频繁接近。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就要首先学会赞美别人,因为赞美是交际中产生相悦性常用的一种手段。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好赞美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网上藏书     
网上藏书并非“虚拟”,可以是真实的。藏书是很有文化意义的,过去的土财主“米烂谷仓”不足骄人,还必须“耕读之家”或“书香门第”才算有底气。就像现在的某些老板经理,生怕别人说他“铜臭”,一定要在身后置一书架,上面摆几本精装书。要奉承一个商人,最好叫他“儒商”,这是最高称誉,商人的德性好像一下子就改变了。  相似文献   

3.
网络人际交往及其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从而使网络人际交往得以展开并流行起来。网络交际具有全球性、虚拟性、弱强制性、交互性、超时空性及符号性等特点。网络交际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说其原因有压抑心理释放的需要、从众心理的影响、“本我”的驱使、自我表现的需要、依恋心理的作怪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韩青 《思维与智慧》2011,(12):15-15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小时候,曾劝别人不要摘路边的李子。长在路边的李树结了又多又好的果子,却没有被别人采摘,那果子肯定是苦的。他的推断是正确的。这是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如今旧事重提,不是言其寓意,而是想起了那棵李树下的路,肯定有很多人走过,  相似文献   

5.
刘茂哉同志在《略论人的心理的客观规律》一文(以下简称刘文,见《心理科学通讯》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中指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但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心理规律的涵义和范围”,对许多本来应当肯定的心理规律“没有明确地肯定”等原因,以致对“心理学中所讲的有哪些算是规律”,“也许大家会感到茫然”。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规律”。但是,我认为刘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规律的论述的理解和对心理规律的分析,都大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问:我是一名中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每当看到别的同学成绩好过自己,或接近自己,就十分的嫉妒,在言语中也露出来。因此,我的朋友很少,感到非常孤单。请问,我如何才能从嫉妒的泥潭中走出来呢?(阿华)阿华同学:你的这种心理是十分正常的反应。只不过,嫉妒心理过分严重了,就成为“包袱”,成为前进的阻力。%嫉妒是一种混合心理状态,是发现别人处在某种优越状态或取得某种成绩,而自己不如别人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感、厌恶感,甚至憎恨感,同时伴有屈辱、羞耻、自卑、负罪感等心理体验的复杂情绪。和一般的嫉妒相比,青少年学生的嫉妒有明显的特征:%首…  相似文献   

7.
《河北日报》的记者同志,要我谈谈有关民主作风和听取别人意见的体会。我这个人,好信不过自己,是个缺点。不过,我的确感觉到,民主好讲,意见难听。谁也知道办事情实行民主、走群众路线好,谁也知道一个人的意见通常是不如大家的意见对。知道是知道,就是碰上问题,常是对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结果,民主、群众路线都实行得不好。为什么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呢?细琢磨琢磨,都有一些“理由”跟着。有主观主义的人,不轻易承认自己不虚心,都是说这理由、那理由,“不是我不听取别人意见,是因为他……。”这些“理由”,实际就  相似文献   

8.
应答的技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需要回答别人的提问.有些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容易,而有些问题因其刁难古怪而令人发窘,这时,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或许,它会将你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一、转嫁疑问转嫁疑问是指在言语交际中,闪避正面应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把疑问转嫁给第三者,自己坐收其利.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日本记者在问及我国发展核武器情况时追问道:“听说中国要爆炸第三颗原子弹,你能告诉我具体时间吗?”陈毅说:“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看公报好了.”原子弹何时爆炸,这本是中国的军事秘密,对这样明显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陈毅同志用顺水推舟、转嫁疑问的办法进行了巧妙回答,既坚持了原则,又使话语妙趣横生.二、不妨幽默一次  相似文献   

9.
受教与施教     
汤士文 《天风》2001,(12):37
中国的大思想家孟子声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意思就是说人的一个坏毛病就是喜欢以教育者自居,动不动就想教训别人。此话揭示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记得我在刚刚信主不久,每次读圣经总是想着怎样用圣经上的话去教训别人,常常把自己排除在外,好像自己用不着接受教训,自以为比别人强。后来,圣灵光照我,责备我,让我看见自己的败坏和软弱,让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先受教,先把自己教育好。然后才有资格去施教。否则,就算我们能够去教育好别  相似文献   

10.
静思等候     
高欣  新望 《天风》2002,(8):31-31
“我曾耐性等候耶和华,他垂听我的呼求。”(诗40:1)等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忍耐,更需要信心。等候比行走要困难得多,尤其是在安静中等候,既要有充分的信心,又不丧失盼望,把荣誉和快乐让给别人,自己却保持安静,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为别人的幸福而幸福,这就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付出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1.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尊重和爱情,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没有与别人的交往,人类就无法生存。 当前,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各种机遇和挫折也纷至沓来,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增大的社会心理压力,人们就更需要增加交往的数量和质量。培根在《论友谊》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有心事却无法向朋友诉说,那么他必然成为损伤自己身心的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有多么强的能力,多么好的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无法取得事  相似文献   

12.
上帝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 有一天,他应邀去赴宴,不小心忘记了穿裤子。客人们听说上帝要来都兴奋不已。 看到上帝,客人A说:“上帝,您真伟大,敢于突破人间的禁区,有超前的时代意识。”上帝对他的奉承不屑一顾,他知道这种人最爱不着边地讨好别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嫉妒就一直困扰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以友为敌。对于什么是嫉妒,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古希腊斯多葛派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哲学巨匠黑格尔指出:“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斯宾诺莎对嫉妒的本质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后指出它实际上是“一种恨”。弗兰西斯·培根则认为:“嫉妒也是最卑劣、最堕落的情欲。所以嫉妒是魔鬼的本来特质。……”  相似文献   

14.
宝钗是《红楼梦》中第一个生活技术家,虽然她寄人篱下(寄居姨母家,而姨母上有公婆,又有兄嫂),但她能够得到上上下下的拥戴,连自己的情敌林黛玉在四十二回以后,也奉宝钗为知己。宝钗人际交往成功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她深谙交际艺术,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宝钗与人交往,经常揣摩别人的需要,做别人希望做的事.第三十七回,史湘云起诗社“作东”,请“诗友”吃饭,而湘云又没有钱,宝钗便替她设计,并从自己的店里要了些螃蟹和酒菜,给湘云解困,湘云十分感激。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决定把大观园花…  相似文献   

15.
透视人心     
人际交往,为什么有人顺利多,有人障碍多?原因之一便是你是否在”知已”的同时做到了“知彼”。也就是说,是否了解对方的心理特征,是否能够透视人心,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与其交往的方式和决定交往的深度,这是制约交往过程的重要因素。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怎样透视人心呢?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心理研究中,人们发现了一些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透视人心的技巧。你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6.
吴正银 《天风》2003,(7):34-35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吧!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少年回答: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和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就会减轻自己的痛苦;当我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狂喜就会变得静如止水?智者微微含首;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片刻说:把别人当成自己,就可以真正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对吗?智者以慈善的眼光应诺;继而说: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接着说:这就是说,要充  相似文献   

17.
眼前的小伙子,长得斯斯文文,腼腆得像大姑娘似的。我已经注意到他在心理咨询室门口徘徊了好一阵子。 大多心理冲突比较严重,或涉及隐私的来咨询者均是如此。 安静的咨询室里只有我和他,我试着问:“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帮忙吗?”  相似文献   

18.
眼前的小伙子,长得斯斯文文,腼腆得像个大姑娘似的。我已经注意他在心理咨询室门口徘徊了好一阵子。大多心理冲突比较严重,或涉及隐私的咨询者均是如此。安静的咨询室里只有我和他,我试着问:“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帮忙吗?”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世界文学之林占有一席之地。阿Q已经成了举世闻名的“典型人物”。在我国,几乎连小学生都知道阿Q,“阿Q精神”更是家喻户晓。“阿Q精神”成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某些情况下,“阿Q精神”可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积极作用。譬如,阿Q挨了别人的打,自言自语骂一声“儿子打老子”,他出了气,心理平衡了,怒气发泄了,不再感到痛苦。假如他不骂那一声,把怒气闷在心中,迟早要“憋”出病来。我想,若不是“闹革命”抓去杀头,他肯定可以高寿。细推起来,“阿Q精神”并非中国专利,外国也有“阿Q精神”,甚至…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当成傻瓜。可是,有许多获得肯定、获得成功的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往往也是许多“聪明人”眼中的傻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