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真教授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吗》一文,对麦金太尔在《德性之后》中的基本哲学倾向进行了犀利的批判,认为他不加分析批判地认肯一切现实存在。然而,这一基本判断不能成立。该文指出麦金太尔为了寻求对德性本质的界定,从描述性的叙述中归纳出德性本质概念。然而,在其论述过程中,该文试图通过在历史与传统中有效力的德性规范来进行论证,这一论证犯有事实与价值相混淆的错误,所以这一批评不能成立。尤其是麦金太尔对摒弃亚里士多德传统德性的现代道德状况的批判表明,将麦金太尔定位在"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一判断上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2.
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麦金太尔看来,德性与实践内在相关,有了德性,则可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没有德性,则不可能,或只能揽取实践的外在利益.并且,一定类型的实践都需要相应的德性来维持.同时,作为个人的德性在于个人的可叙述的自我统一性,以及自我处于一种叙述背景关联之中.  相似文献   

3.
德性的传统不应被看作是流逝而去的历史痕迹,而应看作能够指引我们在当代更好地认识德性的前辕之辙.作者试图通过对德性历史传统的考察,理解德性的内在普遍性与可理解性的发展历史,从而从先思之中找到当代道德回归的应然之路;并且由此来看麦金太尔对于德性的现代性意识的理解以及对于当代道德异化的批判,重释对于德性的古典思考,揭示德性在现代生活世界的真相,把握德性的当代理论及其实践意义.德性,究竟是一种根植于人性的人类理想的道德范式?还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可能性的把握?由此试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麦金太尔等人对德性伦理的复兴,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伦理作为西方中古时代德性伦理的一大传统受到了学术界的瞩目。鉴于阿奎那德性伦理的神哲学渊源和当代复兴背景,对它的研究应当基于西方德性伦理发展的历史脉络、神学背景和形而上架构以及当代德性伦理复兴这三个视阈,通过这三个视阈的综合或交融,阿奎那德性伦理的理论渊源、神学旨趣以及当代意义得以澄清和展现。  相似文献   

5.
赵柯 《现代哲学》2020,(2):94-98
施特劳斯批评现代自由主义放弃了对德性的追求,不再把自由与德性联系起来。以霍布斯为视角批评现代自由主义的过程中,施特劳斯指出,作为现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霍布斯修正了西方传统道德法则,用有利于和平的习惯取代了传统意义上有利于灵魂完美的德性,造成节制等严肃德性的丧失。以古代自由主义为视角批评现代自由主义的过程中,施特劳斯指出,自由的原初含义是追求德性,古代自由主义追求德性,但现代自由主义不再将自由与德性联系起来,甚至不再认为自由与德性有何联系。施特劳斯表明,现代自由主义对德性的弃绝是坚定彻底的。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指出,德性是那些值得称赞的品质,人的德性就是既使得一个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动的品质。我们认为,公民德性是指公民为了实现人的价值、追求幸福生活和实现社会的善,正确行使一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而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和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体现在道德、理智和实践三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性资源,这些德性资源对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和公民德性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德性伦理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伦理强调以人类自身的内在品质作为人的一切生活的出发点,这不仅使德性伦理在人类伦理思想的起源处规避着人类伦理生活的方向,而且在现代人类遭遇道德困境的形势下,又指示着人类伦理生活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德性伦理最终的理论指向便是将成就德性与明其规范统一起来,从而真正实现人自身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对传统德性伦理资源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还是原始儒家的德性传统,都可以为现代伦理理论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智性资源。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传统的德性伦理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传统德性论认为,德性是与生俱来的;西方传统认为,人的德性是后天养成的。中国的德性伦理不仅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西方的德性伦理则只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德性伦理相对独立;西方的德性伦理则要受理性的支配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德性教化是西方伦理学中的重要课题。尤其进入20世纪50、60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使人们重新审视德性教化。在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家看来,德性已然失落。他们从实践教化和理论教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深化了人们对德性教化的认识,为现代社会中德性教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以德性的视角和话语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面对自然存在物或置身自然界时应当培养和展示人的卓越品质。从其作为一种环境德性伦理来看,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既是应对现代环境问题的生态智慧,也是实施环境道德教育的德育资源,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性伦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德性伦理”的研究现状2 0世纪晚期以来 ,“德性伦理”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在西方 ,由于以麦金太尔等为代表的社群主义和伦理学中的“反理论”等思潮的努力 ,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伦理学运动 ,它以反思西方传统伦理思想的面目出现 ,对以功利论 (边沁、密尔 )、义务论 (康德 )和新契约论 (罗尔斯 )等为代表的新旧规范伦理学思想进行批评 ,力图恢复古典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德性伦理传统 ,建构现代德性伦理学。西方学者对现代德性伦理的系统研究是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开始的。麦金太尔 1 981年出版的《德性之后》可以说是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德性论的争论日渐活跃。传统德性论能否冲破其固有樊篱,自觉纳入应用伦理学的轨道,闯出一条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应用德性论之路,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层出不穷的应用伦理问题远远超出了传统德性论的理论视野,诸如如何看待克隆人、如何看待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德性传统始于殷商,到春秋战国时代由儒家基本完成。构成中国德性传统的核心价值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哲学家提出的“用中于民”思想,其构成因素是顺天、保民、修己三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价值观念。殷商的“德”主旨是“顺天行事”,“天意”就是传达“天帝”的商王意旨;西周的“德”基本内容是“保民生息”,“民情”大致可以理解为普通人或下层人的基本生活要求;东周的“德”即儒家的德性观,完成了先秦德性传统也即中国德性传统的基本建构,使“修己执中”、“用中于民”一直成为影响后世的德性传统。  相似文献   

14.
环境正义德性是环境正义原则、规范内化为人的内在品格,从而使个体达到自觉追求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真正实现类本质而成为类存在的一种精神样态。从环境正义德性的蕴涵就可以看出,环境正义德性的价值包括两方面: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环境正义德性的自我价值是指环境正义德性本身就是一种内在价值,即类主体自身的价值。环境正义德性的社会价值是指环境正义德性的外显价值,即对人——自然——社会和谐的类结构价值。为了塑造环境正义德性,我们需要通过环境意识之真、环境正义之善、环境感受之美教育,对主体人格进行精心培育,使主体人真正形成自觉、自律、自由的类意识,使主体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环境价值观,最终促成环境正义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伦理学界近来关于德性(美德)伦理的研究,当然有其社会和伦理学发展的国内背景,但毕竟还得益于来自当代英美伦理学"德性的复兴"之推动,这就提出了"多元视角中的德性伦理学"问题。西方德性伦理学首先是在英美伦理学界实现"复兴"的,其实质是要求道德生活更具体化、更人情化,更重视个人德性及其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其形式可以概括为"行为分析中的德性伦理学"。但是,鉴于现代化的尚未完全实现,对于发展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德性伦理学"更为重要的则是麦金太尔的"现代性批判中的德性伦理学"。  相似文献   

16.
刁传秀 《学海》2014,(3):175-179
德性在科学因其负面效应而屡受质疑的时代凸显出来,并与科学在活动中交轨,形成科学的德性与德性的科学。科学的德性是科学活动中的德性,而求真、臻善、达美的科学活动决定着科学活动主体理智德性、道德德性和审美德性的生成。同时,科学活动主体的德性需要在科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和践履,并使科学活动成为合于德性的活动。为此,科学活动主体应在科学场中自我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科学活动与德性活动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
麦金太尔以历史叙述的方法批判与审视了现代西方伦理学,提出重返古典美德伦理传统的新保守主义德性观。其德性观的意义在于:批判现代社会道德危机,探索出一条重建道德之路;反思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注重德性对正义的价值;凸显道德与实践的关联性,强调实践中内在利益和外在利益的依存性。其不足表现为:过于注重批判,忽视了理论建构;强调德性回归传统,陷入理想主义境地;德性理论不彻底,陷入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逻辑悖论。麦金太尔的新保守主义德性观对中国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性伦理学是古希腊伦理学的传统.但自近代以来,德性伦理学先后发生了两次规范化运动.一次是以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为代表的规范伦理学取代了德性伦理学的主导地位;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兴起的德性伦理学复归运动中,德性伦理学内部阵营中出现的规范化的理论动向.德性伦理学的两次规范化运动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理论上的批评.德性伦理规范化引致的理论思考是:在现代社会中,德性伦理是否必要,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9.
龚群 《哲学动态》2003,(7):43-45
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AlasdairMacIntyre)是为我国学术界所熟知的当代美国著名伦理学家。他的几部著作都已经译成或即将译成中文出版。麦金太尔早年是个马克思主义者。1 981年出版的《德性之后》 (AfterVirtue) [1]  标志着他成为一个共同体主义者的旗手。麦金太尔在 2 0世纪的重要影响是从他的《德性之后》开始的 ,虽然其早年的《伦理学简史》已经使他具有相当的知名度。麦金太尔近期推出他的重要新作《依赖性的理性动物———为什么人需要德性》(DependentRationalAnimals—WhyHumanBeingsNeedVirtue) ,使人们感受到了一个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7,(4):68-76
罗马共和国末期,古罗马以德性和荣耀概念为中心的传统政治伦理观产生了重大危机,尤其是以外在的、公共的荣耀作为个人行为内在的动力这样一种机制变得极不稳定。为了挽救这套政治伦理,西塞罗做了两方面的理论努力:一方面,为了应对希腊哲学的挑战,他再次肯定公共生活的价值和荣耀的作用;另一方面,为了应对荣耀与德性的实际分离,他利用希腊的思想对德性重新做出诠释,以德性限制荣耀的私人化。西塞罗试图通过他的著述和演说,再造罗马的政治伦理,驯化类似于恺撒这样的人的政治野心,劝诫青年贵族精英恪守或回归共和宪制与"先人习俗",从而捍卫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