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钓鱼与钓誉     
正一直靠宰牛谋生的吕尚,突然宣布,要改行到渭水河上钓鱼。据《武王伐纣平话》披露,吕尚钓鱼,实为钓"职"。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口中还念念有词,说"负命者上钓来"。这哪儿是垂钓?分明是吕尚为求职,蓄意制造"新闻事件",意在引起周西伯关注。当时,决心要推翻商朝的周西伯,正四处招聘贤才。问题是,吕尚虽有本事,却被学历、年龄和从政经验三条硬杠杠生生挡在门外。  相似文献   

2.
试论吕尚军事思想对孙武的影响李金海孙武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形成,深受齐国创始人、大军事谋略家吕尚影响。综观吕尚的军事政治生涯和兵学要著《六韬》(《六韬》一书《隋书·经籍志》载为周吕望著。据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古墓中出土的《六韬》残简证明...  相似文献   

3.
受传统主流政治文化儒家学说与近代疑古思潮的影响,史学界有尊周(公)抑吕(尚)的倾向。本文依据古代文献,对吕尚入周的因由时机及其“为文武师”的史迹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与辨析,论证了吕尚不仅是西周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开国元勋及缔造者,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谋略家、军事家、政治家与理财家。  相似文献   

4.
博山孝妇颜文姜,自周末齐国传至今,立祠封祀:孝文化源于对祖先的宗祭.产生姓氏.明宗亲的思想基础是“崇德”,忠信孝义是孝文化的道德标准.是颜文姜说孝文化的内在品质。颜文姜祠是祭母祖先人的神灵崇拜印迹.索探颜文姜祠由来:博山是古周、鲁、晋、齐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为古颜(翕)中地.晋栾书将兵驻颜(翕)地秋舆(秋谷)击“马陉”.留下栾氏宗亲:齐姜女是周统治的血亲维系基础.有严正的权威地位,晋平公六年灭栾氏.栾姓家族迁入齐国.成为贵族宗支,宗族分支不能再立唐叔虞庙祀,立母系先族神祀庙祭是唯一可行并且能标志宗亲关系的途径.由此立姜氏女庙祭为祖祭方式.颜文姜祠也就落地古颜(翕)中今博山。  相似文献   

5.
姓氏,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拥有的独特符号,它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蕴含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姓氏图腾是姓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华夏民族至关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中华姓氏文明的焦点价值乃是民族的凝聚、协作、和谐、融洽。将姓氏文化与现代化品牌文化相结合,挖掘我国的姓氏文化的内涵,不论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旅游文化"与"道教文化旅游"是道教文化与旅游经济研究领域里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7.
陈维扬  谢天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2):2137-2149
文化演化是多学科共同关心的文化研究主题。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是心理学家切入该研究主题的一种方式, 它着眼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认知, 研究个体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对文化信息的加工、改变、记忆与提取。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借用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 涉及文化传承、创新、选择三个子领域, 提出了文化演化的三原则: 遗传、变异、选择。文化传承的路径包括模仿和教导, 类型分为工具性与习俗性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具有层次性, 人类特有的累积性文化演化建立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之上, 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代际传递; 基于行为生态学和人类认知机制的文化选择造成了文化信息的差异化适应。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三方面推进认知视角下的文化演化研究, 探索更高层次的文化创新, 扩展文化演化的前因变量, 结合新技术加深对文化演化的理解; 发挥文化演化对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助推作用, 研究文化混搭、个性心理特征对文化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行为研究的重要补充,文化产品研究在文化心理学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化产品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不同时空下文化本身、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中国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可以利用文化产品来研究揭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心理差异,以及近几十年社会巨变对中国人的和行为的影响,最终促进国家进步、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刘然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76-176
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成员的行为取向或心理因素,它以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为研究对象。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传统政治文化成为影响当前民主政治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研究,探讨了传统政治文化对参与型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医学文化社会学研究纲要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7)邱鸿钟         一   由作者首次提出的医学文化社会学是一门把医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学科。主要涉及到史前的原始民族的医学文化,重点研究文化对人类自身体制发展的影响,它与组织学、...  相似文献   

11.
梅馨 《管子学刊》2014,(2):125-126
齐文化、鲁文化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文化。山东被称为齐鲁之邦,这说明这两种地域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然而细分之下,齐文化与鲁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点,“齐文化以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恪守礼乐、重德尚恩等显著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以往学者研究齐、鲁文化,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个性特征,或关注于齐文化与鲁文化如何由优秀的地域文化演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从地域文化的视阈下研究齐文化与鲁文化则比较少见。邱文山著《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齐文化与鲁文化》(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这一研究角度下的新著作。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股研究先秦地域文化的热潮,其主要表现为以先秦各大诸侯国所辖地区为中心的地域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学术团体纷纷成立,学术成果大量涌现。不可置疑,齐、鲁、秦、楚、三晋、燕、吴越等各地域文化的研究各自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然而,将各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人类学最具“反思”精神,20世纪人类学的总特征是“我”和“他者”之间观察关系的改造.中医药文化的现代研究应当引入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自觉”概念,应当在对中医历史传统回溯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文化的自我理解和自我价值认同.而文化人类学中“他者”对中医药文化研究提供的是另一种自我观察的方法,包括人的他者、文化的他者和历史的他者.现代中医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中的自我和他者的理念和方法,思考中医学现代性中的定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人类学家费德、林顿和赫斯维茨(Redfield,Lindoa and Herskovits,1936)就提出了文化转变(Acculturation)的概念。这一概念是指文化不同的两个群体之间持续和直接接触导致的文化变化现象。最初,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大多是由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与文化自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以来,在对待民族文化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矛盾的心态:文化自卑与文化自负。这两种心态或倾向,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来说都是极为有害的。不论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自负,都是一种对于自身文化的片面的态度。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普遍交往和碰撞的时代,我们必须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态,确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对待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从容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并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心理学的双重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浩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95-800
文化心理学具有双重内涵。一种内涵可以表达为“文化心理”学,关注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以“文化心理”为主要研究内容;另一种内涵可以表达为文化“心理学”,强调研究者的文化负载,以“心理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当前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未能有效整合“文化心理”与“心理文化”,这妨碍了对文化心理学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指出,文化不是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直接观察到的事物,认识文化需要具有哲学的思辨能力,不研究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而论证其存在于世的可能性本身的哲学即是文化哲学.从狭义上讲,文化哲学是20世纪之前主要在德国形成的、欧洲哲学思想的特殊流派.作者随后分析了文化哲学和文化学之间的差异、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主要区别以及理念与概念的不同.作者认为,文化是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挑出的、对我们重要而有价值的事物,在尝试理解我们用来进行这种划分的根据时,哲学规定了文化的理念.哲学就是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论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浩 《心理学探新》2005,25(4):7-10,30
对于文化心理学存在着多种层面的理解。可以视其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心理学理论思维的转化,也可以视其为心理学方法论上的一种变革。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心理学具有文化补偿的性质;从现实的角度看,文化心理学又面临着文化并置的局面。文化心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关键是如何处理与主流心理学方法论的关系。这是文化心理学发展的前提。也是其方法论困境的根源,同时也是摆脱这种困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心理学的视角下,文化可以通过至少两个方面来展现。首先从文化特征这一层面来看,它和人类的心理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从而形成不相同文化中的心理行为风貌,这也就是文化心理;从文化负载的层面来看,文化能够和心理学的研究有着关联,从而形成价值取向不相同的心理学研究传统。本文主要是对心理学视角下的文化认同进行深入的剖析,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能够对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中国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和进入消费社会,城市审美文化应当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兴的重点领域;城市审美文化研究有着自身的独特视域和文化形态,并且贵在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城市审美文化建设与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内在的紧密关联,应当发挥其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陶冶引领作用;城市审美文化研究以彰显城市的文化个性,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为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