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的任务是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认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一个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各个方面的总体性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要一脉相承又要与时俱进的一种战略性考虑;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进展给予全面深入的清理、总结与整合;这种进展主要体现哲学主题转换、哲学观念发展、哲学思维方式跃迁、哲学视野拓展、哲学内容丰富、哲学研究方式变化、哲学发展新路径和哲学功能提升、哲学本体重解和哲学形态建构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1984年第3期短评《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问题,是个难度相当大的问题,要对它作出完整的科学的表述,必须花大力气进行研究。”事实正是如此。自从这一讨论开展以来已经发表了不少文章。在其中的一些文章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倾向:离开哲学的历史发展,割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前的哲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这一运动的规律进行宏观上的探索,却似嫌不足。本文试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和发展作一历史的考察,以求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思想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回顾徐素华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是毛泽东、艾思奇在30年代后半期提出的。问题的提出及探讨的规模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应用和发展的新时期,同时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进程,使之进入一个更加自觉自为的新阶段。回顾这段历史,一是借此纪念毛泽东的百年诞辰;二是为人们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一点启迪。一、问题的提出1938年4月,艾思奇在《自由中国》创刊号上发表《哲学的现状和任务》一文,明确提出“现在需要来一个哲学研究的中国化、现实化的运动”,并作了详细论证。“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称为新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五四前后开始传入中国,经历初步翻译介绍(1927年以前)和比较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1934年以前)之后,于30年代中期进入通俗化(即大众化)传播时期。由艾思奇首倡并形成一定声势、产生一定影响的新哲学大众化运动,打破了哲学的神秘外壳,使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接近,成为人们思想行动的指南。新哲学大众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很有意义。但是,“通俗化并不等于中国化现实化。由于其整个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历史哲学研究已经得到了史学界和哲学界的重视。《世界历史》及《史学理论》等一些刊物开辟了有关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的栏目,《哲学动态》从1988年开始系统地介绍了自维科以来西方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本文现将近年来国内历史哲学的研究综述如下,并简单地谈一下目前研究中尚待注意的问题,以期有助于今后国内历史哲学的研究。一、历史哲学的涵义之争伴随着对西方历史哲学的介绍,国内学者存在的分歧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哲学这一概念的  相似文献   

6.
对话与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广泛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并进而使这一哲学走向多样性以至多元化,文本的客观性以及哲学自身的立场于是成了疑问。因此,怎样对话,如何阐释,就成为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2005年6月23—26日,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维度”、“文本研究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对话与建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分论题展开了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就是本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逐渐地兴起了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热潮。“哲学现代化”的呼声;出现于“体系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探讨这种状况得以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背景,揭示其实质,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体系哲学,究其实质,它是一种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在解决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在这一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它改变了对历史的提问方式,并运用其方法使历史研究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使历史成为真实的历史。这样,科学和历史就丧失了在资产阶级思想中表现出来的对立的外观。科学不再只是对已发生的事实的被动描述,而历史图景也不再是僵死史实的堆积。科学和历史通过马克思所提供的哲学方法论获得了在实践中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与哲学、历史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同一是克罗齐历史哲学中最为引人注目而又最令人费解的重要论点之一。卡罗吉诺(GuidoCalogero)甚至说,历史与哲学的同一是意大利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这一标志使它与当代别的哲学和唯心主义趋向区别开来”。①可以说,这一命题贯穿和渗透了克罗齐的全部史学理论,对这一命题的理解和把握乃是我们进入克罗齐史学思想殿堂的关键所在。克罗齐在青年时代就开始对历史学的性质和地位进行哲学思考,当时他已经以那不勒斯地方史的研究而在学术界崭露头角。19世纪的欧洲,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自然科…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研究近况边立新(中共中央党校100091)我国哲学界根据马克思主义精典作家的原本和当代社会现实,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意见。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11.
形态、路径与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反省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理论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反思,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进入新世纪,一批新生代学者自觉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进行再反思。为此,本刊特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及其反思”专栏,希望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研究方式、研究路径做进一步思考和探讨,以期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活哲学的对象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从生活哲学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但对生活哲学的对象和方法,却少有人涉及。我们认为,生活哲学是对原初生活世界的原初性思考。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对象是原初生活世界;而它的方法,由其原初性思考的性质所决定则是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庄福龄  张琳 《学海》2001,33(1):15-20
张闻天在苏联于20世纪20年代末写作的《哲学战线上的当前分歧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任务》这篇哲学论文中,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机械论者进行了批驳,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批判机械论"取消哲学"的错误观点,肯定了哲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权利;(2)区分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机械论辩证法,阐述了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辩证法和逻辑的一致性;(3)批判了机械论者的"还原"论基础,批驳了哲学虚无主义;(4)从哲学党性原则的高度,指出了当时哲学战线的实质和斗争的复杂性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者所面临的任务.这篇论文鲜明地坚持哲学党性原则,坚持列宁哲学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历史地评价这篇论文和张闻天同志的哲学思想,肯定它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同当时理论战线的实际状况相符合的.这对于我们在跨世纪的今天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刻苦地钻研理论,勇敢地实践理论,反复地思考理论,坚定地推进理论,有着特别的启示和激励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哲学教学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理论创新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基础性工作便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及教材改革,这对把握当今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方位及其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所谓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主要是指:在广度  相似文献   

15.
历史哲学的解释贯穿马克思的理论工作,不仅表现在他的早期著作中,也体现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一种在形而上学上要求很高的历史哲学,“对象性类本质的哲学人类学”是其历史哲学总构想的核心资源。在1843-1845年青年黑格尔派论战的语境中,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历史哲学,为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历史哲学构想辩护。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此时尚未完全把经验的-偶然的因素与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的因素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之中。19世纪50年代开始,马克思试图在批判的社会哲学形式中确定因果运作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人的类本质得以在经济过程中经验地实现。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对“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分析彰显了他的历史哲学构想。马克思断然反对“概念的-哲学的发展”与“历史发展”之间的简单同一。对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发生史的探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沈志远是中国早期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他编撰出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辞典,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创办了多份马克思主义期刊,较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作了研究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著书立说,对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我们在深入研究沈志远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贡献时,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积极发掘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理论贡献,努力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目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中西学术界都已取得了突出的理论成果,成为当仁不让的显学。学者们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进行的积极思考和探究,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理论范式的转换,也为广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增补了新的理论视界和学术资源。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中西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都在一些重大的、基础性的、原则性的理论问题上,留有进一步探索的开阔地域和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于10月22日至24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党校、高校、科研机构和理论宣传部门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为主题,回顾我国五十年来发展的历史,从哲学上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总结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应用的经验教训,展望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9.
佛教的历史哲学因在经典中缺乏明确表述,所以很少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佛传等文本的分析,系统梳理了佛教教义本身所包含的历史哲学和思想,批评了认为佛教缺乏历史观念的见解,指出历史观作为一条隐含的线索,对佛教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对佛陀本质的探讨、大小乘涅槃学说的转变、大乘佛教入世精神的提倡等,都有历史哲学及其思想在其背后发挥作用。本文还通过佛教历史哲学与基督宗教历史哲学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佛教历史哲学的特色及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历史上的哲学唯心主义评价问题的讨论,对于哲学史和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去了解历史上各种哲学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且也有助于我们真正弄清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为了正确评价历史上哲学唯心主义的作用,我们认为有必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党性?哲学的党性是否就是阶级性?唯心主义是否就等于反动?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