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在校的孩子大都害怕即将来临的考试,甚至对于做习题也有畏难情绪,一旦他们再也经受不住压力时,就会有种种异常的表现。"《花季雨季》杂志社记者余雪松最近于《生命在心灵扭曲中挣扎》一文中报道了少年阿强因学习心理压力过重而导致"儿童分裂样精神障碍"。前不久,北京某中学一位女生的经历及发病过程与阿强  相似文献   

2.
平时,常可以听到一些家长批评孩子,对孩子左不顺眼、右不称心,弄得孩子很为难。其实,做家长大可不必对孩子吹毛求疵。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其间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不可多得的锻炼。有道是:多一分感受,多一点经验;多一点积累,多一分成熟。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过于“严格要求”,则有碍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危害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养成怯懦心理 父母对孩子经常吹毛求疵,久而久之,会使孩子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我大概是不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会发现一些“问题孩子”屡教不改,而且形形色色的“问题孩子”似乎有增无减,他们在对待这些孩子时,往往只想到教育和感化,或者是责骂与惩处,绝少有人想到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疾病,更不会想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药物的治疗。一、“笨小孩”实为孤独症在心理门诊中,一个年仅3岁的病人小明很特别。据小明的父母回忆,孩子在1岁之前一切都正常,到1岁后好像什么都停止了,到了3岁还不能叫“爸爸”、“妈妈”,只会发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进入幼儿园后,表现独来独往,常常独自一人做自己的动作。小明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清官难断家务事",事实上的确如此。本人接待了很多前来咨询婚姻家庭心理等问题的来访者,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有理,一味指责对方,认为对方是无理取闹。为什么处于同一事件的夫妻,针对相同的事件会有这种"公婆争理"现象的存在呢?笔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从情绪ABC理论、认知协调理论、心理投射理论以及印象管理策略等四个角度分别对之进  相似文献   

5.
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  相似文献   

6.
由于孩子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往往引起意想不到的恶作剧和事故。有时,他们会弄坏十分贵重的东西。出现这些情况,做家长的当然要加隧训斥。但有的家长训斥孩子不得法,往往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从而使训斥运不到应有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松达哉先生提出10条训斥孩子的最佳方案1为孩子不听话而头疼的家长不妨一读: 一、当孩子的某些行为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时,如孩子在公路和水沟边玩耍、玩火或玩耍利器时,要毫不客气地狠狠加以训斥。 二、当场训斥。对于幼小的孩子,如果不当场加以训斥,就不会有效果。因为早上发生的事情等到晚上再去训斥,孩子早就忘在脑后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宗教》2012,(10):76-77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漂亮、可爱,却像挂在天空的星星,思维永远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和人交流,包括自己的妈妈……他们不幸患上了自闭症!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来说,当他们怀抱行为古怪、眼神迷离的孩子四处求医的时候,就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孤独、无助甚至是绝望。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往往打乱了家庭所有的规划,他们的父母只能放弃事业,放弃自己,精神上承受极大的痛苦,经济上背负沉重的负担。面对这些急需帮助的儿童弱势群体,浙江省基督教两会和杭州基督教  相似文献   

8.
研究儿童成长与行为的外国专家珍·福尔,为家长们提供了让孩子安全接触陌生人的几种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孩子总是要生活在社会中的,对他们而言,绝大多数人是陌生人。若你的孩子丢失、受到惊吓或是受伤,多数时候只有陌生人才会给他们提供帮助。所以,要鼓励孩子多与陌生人交往,这样,当孩子遇到麻烦时才会有信心向陌生人寻求帮助。从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坏人的诱骗,因为他们没有经验,没有机会增强自己对陌生人的判断能力。因此,最好多和他们一起与陌生人打交道,当你与孩子一起和陌生人交谈时,孩子就会学到哪些人是可以与之…  相似文献   

9.
表扬,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家长大多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养成社会所期望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表扬的效果并不一样,甚至会适得其反,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运用表扬的方式不同。那么,应如何表扬孩子呢?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给予经常的关注和及时的表扬。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毛病太多,诸如吵嘴、打架、乱叫……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试问家长们,你是否认真观察过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安安静静地游戏或做自己的事情时,家长一向熟视无睹,等到孩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军 《心理科学》1999,22(5):471-472
1问题的提出中学生心理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几年心理及教育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更为丰富的研究。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生来讲,这个年龄是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始时期,同时这个年龄又是他们青春萌动的时侯,在心理上与小学生有了实质性的不同.这些发展与变化都会反映在他们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包括他们对社会的态度、家长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学校的态度、教师的态度、以及同学的态度。目前,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接班人,对各年…  相似文献   

11.
做家长的都企盼自己的孩子成名成家。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有时却没有注意到自己对孩子的评价也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做错了一点事,便大发雷霆,指责孩子“笨蛋”、“没出息”;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向外人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为了不让孩  相似文献   

12.
(一) 面对中学生早恋怎么办?不少家长采取堵的办法,跟踪、偷看孩子的日记,甚至干脆训斥、呵斥、打骂、关禁闭。教师呢?也积极配合家长"打、防结合"。事实上,这些硬性"堵"的措施,对于处在青春期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不仅没有作用,反而促使其走上极端。最近,我的朋友某中学的张老师就遇到这样的问题:有少数学生谈恋爱,甚至有学生问悄悄地谈恋爱碍不碍事?张老师为此提问学生这样的问题:是成熟甘甜的红石榴好吃,还是又苦又涩的青石榴好吃呢?并在班上提出来讨论,当然不会提及某人的名字。张老师最后说,将来学成事业有成之后,我倒乐意为你们牵线搭桥,不过现在不行。此后,该班学生再也不见"小情侣"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14.
下午,办公室来了一对父子,进门就问:“老师,本市哪里可以看心理门诊?”父子俩焦急而严肃的表情,令我吃惊。因为以前遇到学生心理异常,需要说服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今天他们如此急切、主动地寻找心理治疗,说明是问题很严重吗?经过简单交流,我了解到,这是一位高中学生,叫小磊,近来情绪非常糟糕,无法正常上学,已几次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家长渴望医生能救救孩子,小磊也非常希望医生能让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当我把市心理咨询中心的地址和电话告诉他们时,父子俩像得了“救命稻草”似地离开了……几天后,送来了第一张病假条,医生建议:治疗…  相似文献   

15.
在转化学生不良品行的工作中,我意外地发现,有些学生的品行不良竟与家长爱面子有很大的关系。 有些家长特别爱面子,把臻子看作自己虚荣心的一部分。孩子有了成绩,他就感到很有光彩。孩子有了错误,不是积极地去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是害怕别人知道了自己面子不好看,不愿面对现实,不愿让别人说自己孩子的缺点。更有甚者,当着孩子的面替孩  相似文献   

16.
正问: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女孩,身材不高,有些肥胖,皮肤也有点黑。现在我虽在城里工作,但对自己相貌的不自信影响了我的社交以及恋爱。请问我该怎么办?一位姊妹:艾萍答:艾萍姊妹,你好!因为相貌而不自信的人,在这个"看脸的世界"中大有人在。确实得承认,相貌是交际中第一封介绍信,长得好看总是会占许多便宜,这让一些相貌平平者在愤懑的同时往往从内心深处对自己感到失望、怨恨,也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关键是这种不自信会影响自身的状态,包括交往、求职、恋爱,等等。  相似文献   

17.
张维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22-222
第一次接触关键期是在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书中谈到为什么孩子会在一段时间内特别喜欢吃手,特别喜欢探索插座的小洞洞,为什么婴幼儿喝了糖水后拒绝喝白开水,为什么他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如果家长担心不卫生和安全阻止儿童,他们就会表现得很烦躁。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性格、习惯、能力等各方面无不受到家长的影响.由于家长的年龄层次及文化、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各不相同.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注,并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循循善诱,引导自己的孩子快乐地参与各项活动.但也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9.
爸爸,回家了     
【设计理念】在《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发现:表面上看,青春期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明显减少,渴望独立,与家长的沟通和相处时间减少,但实际上家庭在他们的心目中的地位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在家庭里,参与孩子成长更多的是妈妈,在咨询中很多有心理困扰的学生都反馈了父爱投入不足甚至缺失的现象。本剧通过展开孩子和父亲的"误解-冲突-和解"的故事脉络,在班主任为父子沟通"搭桥"后,孩子与爸爸进行对话和情感沟通,爸爸们表示确实需要回家,回到孩子的成长中,回到孩子的心中。  相似文献   

20.
每一种颜色背后都有不同的性格体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梦想的空间,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来为他们打造具有个性的儿童房。只有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儿童房室内色彩设计,才能更好的塑造孩子的性格,家长们要更多考虑儿童房色彩设计所起到的作用,带给儿童心理的不同效果,帮助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使儿童都拥有自己喜爱的空间。使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儿童快快乐乐地度过童年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