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敦煌文献对中国佛教史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敦煌出土佛教文献的概况 散藏于世界各国的古代敦煌文献总数约在5万件以上,除了数量最大的汉文文书外,尚有一定数量的吐蕃文、回鹘文、粟特文、于阂文、梵文、西夏文写卷,其中有90%以上的卷子都是佛教义书。 从敦煌遗书纪年题记看,时代最早的佛教卷于是日本中村不折氏旧藏的《譬喻经》(散746),系前秦苻坚甘露元年(359)之物。其次为S.0797《十诵比丘戒本》,写成于西凉李暠建初元年(405)。时代最晚者为北图藏收字4号《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法门戒品》和俄藏《曹宗寿造经帙疏》(F.32A M.16…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6,(1)
西藏地区的吐蕃王朝和唐朝帝室因和亲而建立甥舅关系,交往频繁,又凶佛教先后自汉、印两地传入而形成文化上错综复杂的联系,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史料极为丰富。近代发现的敦煌汉藏文史料又补充了汉藏关系史的不少内容。但是吐蕃王朝各代赞普的在位年代问题,因为汉藏记载的歧异,以及西藏佛教后宏期各家史书说法的不统一,虽从敦煌史料以及一些碑铭的研究中可以解决一部分,但仍存在不少疑点。有关的中外学者的专题论文和专著数量虽多,也难说已达到最后定案。近来蒲文成先生在《西藏研究》上发表长文《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生卒年考》(分三期刊完,83年[4]及84年[2,3])。可以说是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其中一部分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定论。不过其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多年来中  相似文献   

3.
密宗大圆满藏文文献《智慧杜鹃》有三种版本,分别为苯教版、敦煌版、宁玛版。苯教版又有《智慧杜鹃》(????)、《〈智慧杜鹃〉内容提纲》、《〈智慧杜鹃〉阐释》三种,共计71页。其中《智慧杜鹃》原文格律诗共计263句。敦煌版由正文和释文两大部分构成,共计4页。其中原文句型长短不均共计11句。宁玛版又有毗卢版、密续版两种,共计20页。苯教版讲稿成熟自成系统,主题为自识元智王菩提心智慧杜鹃。通过原文对比发现,敦煌版与毗卢版最大的不同在于毗卢版原文末尾直接提到了菩提心智慧杜鹃。  相似文献   

4.
"三元夫人"、天地水三官分职、"石下犬子"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不同的传世文献之间记载各有不同,本文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道经为切入点,结合《道藏》中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这几个神仙鬼怪及相关内容的传承、变化,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纠正敦煌写卷、《道藏》等文献的讹误。  相似文献   

5.
乌日切夫 《世界宗教研究》2022,(1):117-120+129-130
<正>一、万历版《甘珠尔》的版本概述据载,藏译古印度佛教经论大约从7世纪中叶开始,历时一千多年,从吐蕃王朝的第33代国王松赞干布(604-650)在位期间开始。北传《大藏经》一般以写本和刊印两种形式传播。从出土的单刻经卷和佛画残片来看,刊印藏文文献至少从西夏时期已经开始,据记载藏文刊印《大藏经》从元朝开始,也发现了一些具有明确记载的单刻藏文刊印文献和插图,但是目前还没有发现遗存下来的刊印藏文《大藏经》实物。  相似文献   

6.
正敦煌遗书和莫高窟壁画供养人题记中,有"毗尼藏主"称号。它的出现,显示了敦煌许多佛寺的律寺特色。竺沙雅章先生早年曾指出,敦煌十七寺都是律寺。~①上山大峻先生讨论了古逸《四分戒本疏》的流传。~②土桥秀高先生综论了敦煌律典的特色。~③任继愈先生和方广锠博士从敦煌大藏经史的角度论及了"毗尼藏"问题。~④前人的研究启发了我们对律宗在敦煌传承历史的关注。最近,池田温先生发表了大  相似文献   

7.
《大通方广经》是中古时期一部极为流行的汉文佛教疑经,该经在吐蕃时期就被译为藏文,存世的藏文本包括敦煌出PT 92/1、200、201,ITJ 207、250等残卷,以及《甘珠尔》收录的此经的全译本(P.930,D.264)和摘译本(P.931,D.265)。经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敦煌PT 92/1是一部与大正藏本(T.2871)分卷一致的译本;PT 200、201应是ITJ 207的异本,而ITJ 207与《甘珠尔》全译本之间的差异已远远超出了校勘的范围,它们应属两个不同的译本;ITJ 250是《甘珠尔》所收录摘译本的一部早期抄本。其中PT 92/1与ITJ 207有可能为非吐蕃官方译本。娘日尼玛沃色所说的汉阿阇梨噶玛拉希拉与玛仁钦乔从汉文佛典翻译的《邦贡恰东》可能是《甘珠尔》中该经的全译本。另外,《教法源流花蕊蜜汁》与《拔协增补本》中所谓达磨赞普灭佛时的另一部未译完的《邦贡恰东》有可能就是后来《甘珠尔》中收录的摘译本。本文冀此钩沉汉藏佛教深度交流交融的一段重要史实片段。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入吐蕃后,因内容涉及到藏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思想和价值体系成为藏族精神文化的核心,占主体地位。藏传佛教戒律是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的主旨是止恶扬善、修习善行、完善人格、觉悟人生。因此藏文化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受到了藏传佛教戒律的直接影响,而藏族古代法律是藏传佛教戒律的延伸与世俗化的扩展。本文主要利用文献比较的方法来探讨藏传佛教戒律与藏族古代法律之间的关系、佛教戒律的渊源与价值作用、藏传佛教戒律与世俗化之间的关系、藏族古代法的主要源流与体系、藏族古代法独有的特征等,并进一步推敲藏族古代法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音》1991,(6)
周润年先生《藏传佛教寺院与藏族教育》就藏地学经机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考试制度以及人才成就等作了详细的介绍,为我们了解佛教在藏地的社会功能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当代如来藏学的开展与问题为论点,从E.Obermiller,H.W.Bailey及E.H.Johnston等人对《宝性论》各版本的整理开始,探讨当代如来藏学的起源及其引发的问题,并就日本、欧洲、美国等地区分别说明其对近代如来藏学研究的影响。首先,就日本学者月轮贤隆、小川一乘对Obermiller编译藏文本《宝性论》的批判,与宇井伯寿、中村瑞隆等学者对Johnston校编梵文本《宝性论》的回响,简述高崎直道集当时如来藏学之大成,作为日本佛学界对近代如来藏学的研究。其次,就欧洲学者E.Frauwallner的第三学派说,D.Seyfort Ruegg的藏传如来藏研究,以及S.K.Hookham对近代《宝性论》研究的评论,以了解当代欧洲学界对《宝性论》后续研究的情形。第三,为美国如来藏学研究近况的探讨,分别从近代美国如来藏学研究概述、近代美国如来藏学的影响、留美中国学者有关如来藏学研究的英文资料中,说明其影响与有关问题的发展。最后,以近年来的新论题“批判佛教”(Critical Buddhism)讨论近代如来藏学研究的倾向与问题,除了解“批判佛教” 的起源与论点之外,并就“如来藏思想非佛教”的论点,与如来藏学学  相似文献   

11.
金藏、丽藏、碛砂藏与永乐南藏等各本所录《玄应音义》大致可分为丽藏和碛砂藏两个系列,其中无碛砂藏卷五所脱二十一部经的写本是开宝藏初刻本所据之祖本,后成为碛砂藏本一系;有碛砂藏卷五所脱二十一部经的写本是契丹藏所据之祖本,后成为丽藏本一系。由此可证开宝藏和契丹藏所据的写经底本是不同的,从而补正了周祖谟先生《校读玄应一切经音义后记》和张金泉、许建平先生《敦煌音义汇考》的一些疏失,为揭示金藏、丽藏、碛砂藏与永乐南藏的版本渊源提供了实例佐证。  相似文献   

12.
王尧 《法音》2000,(12):20-24
一  1989年秋冬两季,余应日本京都佛教大学之聘,在该校佛教文学系客座讲学。期间又应大谷大学之邀作一次学术演讲,介绍“中国藏学研究发展之概况”(演讲稿收在拙著《西藏文史考信集》)。承大谷大学佛学研究所负责人川崎先生厚意,赠我《大唐西域记》藏文译本之复印本。此册共151页,十分精美,清晰整洁,完整可读。  关于《大唐西域记》一书的重要意义,其在历史学、地理学、宗教学、社会学、语言学和中西交通史诸学科上的重要价值早有定论,毋庸多说。其有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诸多译本也早为学术界所熟知。而且以季羡林(希逋…  相似文献   

13.
藏族传记文学历史悠久、数目庞大、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整个藏族文学宝库中最具特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体当初因为佛教的传入,特别是随着《佛本生传》及《譬喻经》的译介而产生,所以早期的传记从内容到形式、结构各方面带有明显的印度文化特点,但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诸多藏族独有的特点。本论文主要以各类藏文文献为例,对藏族传记文学的溯源、发展历程以及分类和文体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旨在探寻整个藏族文学乃至整个藏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为开拓藏学研究新领域和新渠道,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祝贺《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出版方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图书馆、中国藏学中心等单位一些有志于佛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的学者,采取研究班的形式,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整理、研究散逸在汉文大藏经以外的佛教文献,令人无限感佩。他们在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环境下...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文化》1995,(2):7-7
1995年3月10日上午,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内春光融融,《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对勘本首发式在这里举行。费孝通、王兆国、赵朴初、帕巴拉·格列朗杰、阿沛·阿旺晋美等国家领导人,中央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首都文化界、佛教界、藏学界等各界人士与会。  相似文献   

16.
<正>敦煌火神庙,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寿昌北路的中医院北街分院(也是敦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大楼东侧的后面,是河西地区现存唯一一座祭祀火神的道教建筑。据清道光辛卯年(1831)版《敦煌县志》记载,敦煌火神庙始建于嘉庆十一年(1806),现仅存大殿一处(图1)。关于敦煌火神庙的研究文章有日本学者小川阳一的《敦煌における祆教庙の祭祀》和姚崇新的《"火神庙"非祆庙辨》~1,以及胡同庆的《敦煌  相似文献   

17.
浅谈朗达玛灭佛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到9世纪中叶,史称佛教在西藏早期发展的“前弘期”。佛教进入西藏初期,与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发生巨大的冲突和激烈的斗争,其最突出的表现则是吐蕃第九代赞普朗达玛(841—846年在位)大规模灭佛。朗达玛灭佛是藏族历史中佛苯教斗争最具影响的事件,它最终确立了佛教在藏族历史中的地位。本文着重分析促使朗达玛灭佛的各种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8.
明版《道藏》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官修的《道藏》,也是唯一存世完整的《道藏》版本。自明正统初年《正统道藏》刊刻完毕,即陆续颁赐天下名山宫观收藏,万历续修后再次大规模颁赐,庋藏《道藏》的宫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南、湖广各省。至于明清各地庋藏《道藏》的数量,除陈国符先生考证的53部外,根据现存明清方志、文集等史料,补遗明清各地宫观庋藏明版《道藏》30部,加上明清亲王所藏9部,共得92部,估计明版《道藏》的刊印总数当在100部左右,而明清时期《道藏》庋藏的地理分布也一并了然可明。  相似文献   

19.
文章依据《国内藏学期刊论文目录》(藏文版)数据资料,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藏文期刊中有关藏传佛教历史、人物、哲学、文献、教育、艺术等方面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藏传佛教研究需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关注现实问题及"一带一路"倡议、关注藏传佛教文化的转型与变迁、深入研究藏传佛教各类文献的注释和翻译、聚焦藏传佛教中国化及其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加强汉藏佛教文化的比较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奠基“泰山学”,开拓“齐鲁学”——《徐北文文集》读后张华松徐北文先生兼治文史,多有建树,在最近出版的《徐北文文集》(济南出版社版)中有将近一半的篇幅是专论泰山文化和齐鲁文化的,现将先生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略作介绍,兼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北文先生研治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