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病理辩证法漫谈(中)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常州公司(213017)郑秋生变态反应是由生理反应转化而来,生理反应又是在一定外因条件下所形成的适应机制。也就是说,变态反应也是由外因间接转化而来;然而它一经形成之后,已经是机体内部的因素起了变化造成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肥胖被认为是由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间长期的不平衡导致的一种反常的、脂肪堆积过多的状态, 近期研究发现执行功能与儿童流行性肥胖关系密切。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 肥胖儿童执行功能差主要体现在抑制控制上, 他们难以抑制对食物线索的注意, 并且更容易对其做出冲动反应, 表明他们干扰抑制中的注意抑制以及反应抑制存在不足。脑机制研究发现, 前额皮质(PFC)与肥胖关系密切, 肥胖被试对食物线索表现出较低的眼窝前额皮质(OFC)激活水平与较高的背外侧前额皮质(DLPFC)激活水平; 奖励回路也与肥胖密切相关, 肥胖或许是由PFC与奖励回路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执行功能与流行性肥胖之间可能是双向作用关系, 执行功能差可能是个体BMI增加的潜在因素, 而肥胖个体的体重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助于其执行功能改善。少量对儿童肥胖的干预研究表明执行功能训练或许在减肥效果保持上有一定优势, 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对执行功能, 尤其是抑制控制进行有效训练的方法, 并将其与其他干预方式结合, 更好地解决儿童流行性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3.
影响药物治疗反应(主要指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内因(如患者的生理因素、体质因素、病理因素和人文因素等)和外因(如疾病的病因和诱因、药物治疗方案及其执行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治疗方向和目标既要针对外因,又不能忽视内因。在实施药物治疗方案时,既要重视医务人员的规范,又要关注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既要监测疾病的改善,也要观察患者抵抗力的变化。在分析和处理药学问题时,既要从外因如治疗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去找原因,也要重视内因的变化对治疗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病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哲学角度讨论宫颈癌的病因,思考临床工作中如何预防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验与临床研究发现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家族中的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外因。本文将讨论HPV分型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系统的一个重要元素在预防宫颈癌发生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王霏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07,30(2):468-470
推理是人们认知的根本。人们在推理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内在(个体差异)因素和外在(任务)因素。该文主要针对影响三段论推理的内在因素(个体差异)进行评论,并且讨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考察肥胖女性对不同热量食物信息的情景记忆模式(项目记忆和来源记忆)差异。结果表明肥胖女性情景记忆的损伤是特异性的而非整体性的:(1)肥胖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的项目记忆能力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女性,且对高热量食物信息的项目记忆能力显著高于低热量食物;(2)肥胖女性对高热量食物和低热量食物信息的来源记忆能力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女性,且肥胖女性对高热量食物信息的来源记忆能力显著低于低热量食物。  相似文献   

7.
本期“临床决策研究”栏目由陶贵周等撰写的“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点谈医学模式的转变”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特点及危害、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效益评估及医疗经济学与冠心病的预防进行了论述。作者指出,冠心病是由遗传、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多因素综合所致,在冠心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等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而这些主要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策略来降低乃至消除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工作记忆,意思相对频率与汉语歧义句的加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杨丽霞  崔耀 《心理科学》1999,22(3):222-225
本研究选取高、低工作记忆能量两组被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歧义句多种解释的相对使用频率和被试工作记忆能量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意思相对频率在歧义句加工中有显著效应,主要意思比次要意思更易于提取;(2)工作记忆能量对歧义句的加工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影响,材料难度增加时,该效应达到边缘性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处理定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是事物矛盾性的具体体现。缺血预处理把矛盾两个对立面统一起来,将损伤(缺血)转化为战胜损伤(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手段,同时缺血预处理也是外因和内因两者作用的辩证统一。缺血后处理是近年发现的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在缺血后处理中亦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及外因和内因两者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采用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对全国17个城市的4231名市民进行了SARS疫情中风险认知特征和心理行为的研究。结果发现:(1)负性信息,包括患病信息和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信息,更易引起民众的高风险认知; 正性信息,包括治愈信息和政府防范措施的信息,能降低个体风险认知水平。(2)我国民众5月中旬风险认知因素空间位置分析结果表明, SARS病因处于不熟悉和难以控制一端,“愈后对身体的影响和有无传染性”处于不熟悉一端,这是引起民众风险意识的主要因素。(3)结构方程分析结果表明,SARS疫情信息是通过风险认知对个体的应对行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 并初步验证了风险评估、心理紧张度、应对行为和心理健康等指标对于危机事件中民众心理行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与药物有关的肝毒性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广泛影响着患者、医疗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另外,由于久坐的生活方式和热量过度摄取,我们还面临着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和困扰,因为肥胖和/或NAFLD提高各种疾病的风险,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又一个主要问题,这些患者平均使用药物的量远高于非肥胖患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药物能够增加肥胖和NAFLD患者药物诱发肝损伤(DILI)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防治肥胖和NAFLD患者D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一类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几年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以往认为FGIDs主要是由胃肠道动力障碍所引起,但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其与内脏感觉、炎症、肠神经系统(ENS)甚至中枢神经系统(CNS)调节功能等因素有关。因此,明确FGID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成为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饮食增加和运动减少使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许多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已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且目前缺乏有效、安全的防治策略。研究证实人体内存在棕色脂肪/米色脂肪,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在维持能量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成为增加能量消耗方面颇具吸引力的一个研究靶点。本文将对棕色脂肪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做一综述,并讨论其作为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新靶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群脂肪肝主要影响因素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系统评价中国居民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检索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内1997年~2008年有关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的16篇文献,利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累计病例7200例,对照11884例。结果超重(23≤BMI〈25)、肥胖(BMI≥25)、过量饮酒、吸烟、高脂饮食、食用蔬菜、饮绿茶、爱好运动、运动少、高脂血症、高HDL—Ch、低HDL-Ch、高血压、高血糖、高血总胆固醇(≥6.5mmol/L)及糖尿病合并0R值(95%CI)分别为1.68(0.68~3.90)、5.01(3.23~7.76)、3.52(1.52~8.15)、1.18(1.01~1.37)、2.82(1.50~5.31)、0.45(0.37~0.55)、0.52(0.43~0.64)、0.32(0.14~O.74)、3.49(1.26~9.65)、4.91(2.69~8.96)、0.31(0.17~0.57)、2.14(1.50~3.03)、2.19(1.43~3.35)、2.75(1.66~4.58)、2.96(0.26~32.98)、2.29(1.30~4.01)。结论为目前影响中国人群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肥胖、高脂血症、饮酒、运动少、高脂饮食、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压、低HDL—Ch和吸烟;保护因素为饮用绿茶,食用蔬菜,以及高HDL—ch;尚不能确定与中国人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因素为超重和高血胆固醇。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的节俭及其启示刘永斌节俭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然而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挥霍浪费之风盛行。一些大款挥金如土,大肆摆阔,引起国人忧虑。值得注意的是比我国富裕得多的发达国家,多数人仍然崇尚节俭,对我们不无启发。瑞士是当今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  相似文献   

16.
检测正常男性血浆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各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选取正常男性96例,按体重指数(BMI)将上述两组分为2个亚组:肥胖(BMI≥25kg/m^2)组40例及体重正常(BMI〈25kg/m^2)组56例,测定空腹血浆脂联素浓度。肥胖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7.48±3.4)μg/m1]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10.57±4.73)μg/m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压(BP)、总胆固醇(TC)、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之间存在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相关。BMI、WC、HOMA-IR为影响血浆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男性肥胖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较体重正常者明显降低,血浆脂联素水平可能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肥胖是目前全球性最大的慢性病,它既是多种心血管与代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密切相关,相互重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近年来研究发现体重指数与心血管预后及靶器官损害呈负相关,有学者将肥胖与心血管死亡率的矛盾现象称为肥胖矛盾.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时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自我概念清晰性是个体对自身看法感到明晰、确信、内部一致和跨时间稳定的程度,它影响广泛,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其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的理论整合。受低自我概念清晰性源于自我概念结构整合困难启发,本文提出了自我概念结构三元整合假设,将自我概念结构整合分为跨经验抽象整合、跨场域共时整合和跨时间历时整合三方面,从这三方面剖析了如何降低自我概念结构整合难度,并基于此梳理了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的环境因素(外因)和个体因素(内因)。本文为理解自我概念清晰性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为自我概念清晰性干预提供了“路线图”。  相似文献   

19.
自我的活动消耗心理能量后引起执行功能下降的过程称为自我损耗, 自我损耗是生活中诸多的适应不良现象的原因之一。近几年, 自我损耗理论在发生领域、损耗状态的时限和内在机制等方面均有所发展; 对自我损耗影响因素的探究主要集中于认知、情绪及人格特质等领域; 自我损耗后效的研究逐渐呈现出应用化的趋势。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自我损耗的机制, 对影响因素和损耗后效上存在的争议进行澄清, 并在测量工具上寻找突破以满足理论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眼动追踪考察两类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注意偏向的成分。在高低能量食物分别和非食物配对时,成功者对高能量存在注意警觉(加速探测)-回避(早期和总体的回避)模式;失败者对高能量存在注意回避(早期定向回避)-维持(早期维持)模式,即在早期注意更少的定向于高能量,但一旦注意到就出现维持偏向。在高低能量配对时,成功者对高能量注意警觉(早期定向)-维持(早期维持);失败者对高能量注意警觉(早期定向)-维持(早期、总体的维持) 。总体上,我们发现了不同亚类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加工的能量效应,即失败者比成功者对高能量食物注意更多的眼动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