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娟(化名),女,21岁,因为和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很失败,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期末考试,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娟(化名),女,21岁,因为和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很失败,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期末考试,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有偿献血HIV感染者的情绪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考察有偿献血HIV感染者的情绪状况,探讨他们面临的艾滋病压力和对感染HIV的认知评价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艾滋病压力量表、认知评价量表作为测查工具,测查了185名有偿献血HIV感染者,并收集了人口学资料、症状资料和其它信息。结果:(1)92%的有偿献血HIV感染者有中、重度抑郁障碍,他们的焦虑程度高于神经衰弱者和焦虑症者;(2)艾滋病压力不仅通过认知评价而且会直接对情绪障碍产生影响;(3)认知评价在艾滋病压力和情绪障碍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有偿献血HIV感染者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严重,艾滋病压力和认知评价对情绪障碍的产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一例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来访者王某因在班级当众出丑的现实冲突引发持续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近三个月处于情绪焦虑、低落、不安,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测验显示有中度的焦虑症状,其心理问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根据来访者的症状及其相关认知特点帮助来访者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恐惧是一种与进化密切相关的情绪,对人类的生存与适应具有重要价值。过度的恐惧可能会导致恐惧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病理性恐惧的产生。而催产素对各种病理性恐惧的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研究拟采用行为和fMRI技术,系统探究催产素影响条件化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重点关注:(1)催产素影响恐惧习得的认知神经机制;(2)催产素影响恐惧记忆巩固的认知神经机制;(3)催产素影响恐惧记忆再巩固的认知神经机制;(4)催产素影响恐惧消退的认知神经机制。这项研究的开展对于探究催产素影响条件化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对于各种病理性恐惧的干预与治疗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这是心理咨询师对一名即将满刑的服刑男犯的心理咨询过程,以焦虑情绪引起的问题为线索,深入探讨来访者焦虑情绪背后的人格、社会适应问题和人际关系冲突问题,采用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识别固有的不良认知过程,纠正错误观念,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和认知重构,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以适应改造环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一例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自我防御机制理论进行心理辅导,使其最终摆脱了抑郁情绪,走上了正常的心理旅程。  相似文献   

8.
尽管社交焦虑个体被认为存在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不足,但至今尚不清楚这种不足究竟在于难以灵活选择策略,还是难以灵活使用策略,抑或二者兼有?对此,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任务考察了37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和29名低社交焦虑大学生在面对社交-非社交情绪图片时对认知重评-回避策略的选择模式和使用效果。结果发现:在面对社交情绪图片时,高社交焦虑被试比低社交焦虑被试更少选择认知重评,而更多选择回避;在面对非社交情绪图片时,两组被试对两种策略的选择模式无显著差异。同时,无论面对社交还是非社交情绪图片,两组被试对两种策略的使用效果也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相比低社交焦虑个体,高社交焦虑个体只有在面对社交情绪刺激时才存在情绪调节灵活性的不足,且这种不足主要在于难以灵活选择策略,而非难以灵活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交焦虑者在情绪加工和社会意图理解方面均可能存在异常,以负向认知偏差为代表,但目前尚缺乏针对社交焦虑的情绪与社会意图理解共性机制的研究和临床预测模型。本项目计划综合运用行为实验、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计算建模,基于情绪识别与社会意图推理的生物运动范式,并结合面部表情识别任务,系统考察社交焦虑者在情绪加工和社会意图加工中的负向认知偏差机制,并构建社交焦虑症状的预测模型,检验精神疾病背后的多维数据关联,以及多维数据对社交焦虑临床症状的客观分类和预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情绪调节策略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回顾近十年来关于焦虑的情绪调节策略研究,重点介绍了其中有着新理念、新视角的情绪调节策略——接受策略,并将其与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进行对比,发现接受策略对于焦虑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调节策略,而且初步得出其作用效果优于表达抑制策略,但可能不及认知重评策略。最后从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趋势、情绪调节策略对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的潜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关于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属于焦虑情绪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效果认知行为疗法,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通过五次咨询,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认知,消除了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来访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某,男,21岁,因"情绪低落、失眠多梦、感到对前途无望"主动要求心理援助。本案例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经过认知行为咨询,经过三个阶段的心理咨询,加强了对焦虑的认知,焦虑情绪基本缓解,消极行为和想法基本消失,工作、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1例因青春期认知偏误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案例咨询过程。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个阶段4次咨询,求助者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困扰,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所致。咨询效果显著,焦虑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通过本案例的介绍,希望能号召更多人关注青少年群体、大力普及青春期教育,以帮助青少年顺利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相似文献   

14.
刘静远  李虹 《心理学报》2019,51(7):747-758
探讨状态焦虑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以及注意偏向与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招募大学生60人, 随机分为高、低状态焦虑组, 用情绪诱导程序诱导高、低状态焦虑; 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 用时间再现任务测量时距知觉; 用视觉模拟心境量表测量认知评价。结果发现:(1)状态焦虑会导致对2000 ms时距的高估; (2)注意偏向在状态焦虑对2000 ms时距知觉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3)状态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时距知觉的中介过程受到认知评价的调节作用:只有当认知评价得分较高时, 即个体认为焦虑对心理健康有害程度较高时, 状态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2000 ms时距知觉。研究结果揭示了焦虑个体时距知觉的内部过程, 丰富了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时距知觉的解释视角, 为通过认知评价和注意偏向的调整改善焦虑个体时距偏差现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及其在学校中的运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敏  赵雷 《社会心理科学》2004,19(2):110-112,85
理性情绪疗法(RET)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这种治疗方法非常适合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群,因此在学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基本理论、主要技术等进行剖析,并对其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如何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情绪对不同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影响。采用减法运算诱发被试的状态焦虑,在Stroop任务之前呈现正性、负性和中性图片,考察情绪对高、低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状态焦虑问卷上的得分在减法运算后显著提高;正性情绪加快了高、低状态焦虑被试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下,正性和负性情绪导致高、低状态焦虑被试的反应时均增长,表现出了正性和负性情绪对高、低状态焦虑被试认知抑制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一中学生由于转学导致的心理问题的案例进行了详细报告,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为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等情绪产生。在该案例的咨询过程中,主要通过排解负性情绪、纠正认知偏差等过程让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同时,通过咨询使来访者的个性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位女大学生在由于人际关系敏感,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出现焦虑情绪、睡眠障碍、学习效率下降等症状。咨询师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了资料,发现来访者之所以陷入困境与复杂的家庭关系有关。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来访者进行认知重建,通过5次咨询,来访者情绪趋于平稳,睡眠得到了改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人格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究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采用情绪图-词Stroop范式对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有对情绪词语有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2)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具有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3)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相似文献   

20.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与认知因素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对近年来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有关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研究发现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介绍了外源性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行为研究证据,大脑情绪功能障碍者在道德判断中的异常表现以及道德两难任务所对应的大脑激活模式,着重探讨了情绪因素影响道德判断的神经机制和道德判断中情绪加工与认知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揭示了情绪是道德判断的必要因素,道德判断是情绪加工和认知加工协同作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