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内在生活目标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88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男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基本心理需求得分、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中学生内在生活目标、基本心理需求及主观幸福感两两均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运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河西学院6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均值大于量表的理论中值;在心理资本的各因子上,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韧性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韧性和希望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文理科大学生在韧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均大于量表的理论中值;在就业能力各因子上,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与适应能力上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上差异显著(p0.05),不同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人际沟通能力、适应能力上差异显著(p0.05)。3.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显著相关,且大学生心理资本各因子对就业能力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积累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社会退缩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班级戏剧量表对25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活跃退缩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安静退缩与社会支持相关不显著,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活跃退缩;(3)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活跃退缩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5.12"汶川地震后18个月时,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对都江堰地区1439名经历地震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感恩、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感恩、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均与PTSD症状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17和-0.24;(2)感恩不仅直接影响PTSD症状,而且还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PTSD症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2%。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根据浙江省的行政区域划分,在6个城市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870名从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对所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进行了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得到包括学习压力、教师压力在内的7个因子,验证了量表的信效度,最后形成由39个条目组成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并在浙江省范围内确定了常模。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都符合心理测量的要求,量表的编制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金钊 《心理科学》2004,27(4):980-982
该研究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52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单因变量多维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彼此独立起作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以及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效应和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效应,采用文化疏离感量表、压力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和幸福感问卷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文化疏离感会降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2)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文化疏离感与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这一调节效应是以基本心理需要为中介变量。因此,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压力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朝阳  陈树林 《心理科学》2001,24(4):439-441,431
本调查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对广西某地区的363名少数民族初中学生进行压力源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源是学习、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和令人讨厌的社会文化风俗与少数民族中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关注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要设法减轻他们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压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全国七个地区23所大学的7462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采样调查,以比较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情况.结果表明,男生总的心理压力水平和学习压力均显著高于女生.从整体上看,本科学生所承受的总的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发展压力和社交压力都显著大于研究生.在本科学生中,二年级学生总的心理压力最大,其次为三年级,一年级和四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所感受到的总的心理压力没有显著差异.来自于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所承受的由家庭问题所引起的压力和社交压力均显著大于来自于城市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学生在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方面存在的差异,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少数民族中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成就动机问卷和投射测验比较研究了977名贵州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结果表明: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学生在成就动机上差异不显著,但重点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在避免失败的动机上显著高于重点中学汉族学生;男、女中学生均存在成功恐惧,少数民族城市中学生的成功恐惧显著高于汉族城市中学生;少数民族中学生在事业恐惧方面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素质-压力三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主效果模型考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抽取的6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领悟社会支持中介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2)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是针对预初(小学6年级)到高三7个年级的学生,有效样本3595名(男1728名,女1867名)。通过量表的编制、初测、修改和再测,确定了量表的4个维度:内容特质、预测控制、心理调节和动力支持,并获得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内在一致性信度达到0.97,相容效度和效标效度也达到0.65和0.68左右,均比较理想。通过量表编制发现中学生的社会适应在总体上存在性别差异,即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中学生的社会适应会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但不同步增加。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也是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一部分,并与个体的学习压力以及经历的生活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极盛  丁新华 《心理科学》2002,25(5):538-540
采用自编的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编创新素质量表包括三个子量表,分别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量表,经检验三个子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2)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密切,创新意识与学习压力、抑郁、焦虑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学习压力、抑郁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创新意识和竞争心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预测作用较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对创新能力的预测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19个初、高中生施测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自尊(SES)、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以探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的现状,以及它们和自尊、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少年总体依恋质量较高.同伴的依恋质量高于父母依恋质量.(2)青少年的父母依恋在性别上没有差异;女生的同伴依恋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父母依恋的发展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初一年级最高,初三年级最低;同伴依恋呈先升后降再升趋势,但未见显著差异.(3)父亲依恋对青少年的心理弹性预测力最强,母亲依恋对心理优势感预测力最强,同伴依恋对人际适应性预测力最强.这种影响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人际压力量表》和《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问卷》对916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际压力与人际自我效能感、社交适应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人际自我效能感在青少年同伴压力、家庭环境压力与社交适应行为关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领悟社会支持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采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文版基本心理需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6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显著正相关.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起部...  相似文献   

19.
曹经纬  耿文秀 《心理科学》2011,34(3):692-695
【摘要】目的:考察在华跨国企业外籍高管的压力状况,探索其压力应对方式和在华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访谈法,结合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心理适应量表和应对策略量表对67名在华外籍高管进行调查。结果:在华外籍高管的压力源主要源自工作特性、人际支持和个人因素,其中工作特性是最主要的压力源;社会文化适应与心理适应显著相关(p<0.01),忍耐型问题解决策略的使用频率与这两种适应成正相关(P<0.01),求助型应对策略使用频率与社会文化适应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性别的外籍高管在工作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工作地点的高管在工作适应与忍耐型问题解决策略两项上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华外籍高管的压力主要源自工作特性和人际支持,忍耐型问题解决策略有助于提高心理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编震后创伤程度调查表和PTSD自评量表对汶川地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对震后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PTSD症状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震前生活事件、创伤程度的各维度与PTSD症状反应总分相关显著;学习压力、暴露和丧失程度均对再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习压力、受惩罚、其他、暴露和丧失程度对逃避及麻木有显著影响;学习压力、其他、暴露和丧失程度对过度觉醒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震前生活事件对PTSD症状反应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