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SARS"视界中的中国传统医药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典型肺炎”的出现向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应对这场疾病中,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也表现出合作的行为。它为“传统医药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课题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ICU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重病医学从简单的监测与护理到当今发展成为较系统的危重病医学理论、一系列先进的监测手段和救治技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努力。ICU的建立和发展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危重病医学的贡献在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生命支持手段,使许多过去认为已无法救治的危重患者得以存活或延长其生存时间。从ICU的形成、危重病医学学科建设、我国ICU队伍的建设到现阶段ICU的发展过程作简要阐述,并着重指出今后ICU发展中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如ICU收治标准、住院费用、病人安全性,旨在促进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ICU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重症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逐渐为广大重症医学医护人员所重视,开展亦日渐普及.首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学习产生认识;并借鉴历史经验,少走弯路提高起点;再到实践中验证认识,逐渐发现问题不断改善进步.这一历程印证了在哲学认识论领域常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规律,临床镇痛镇静治疗的现实与重症医学治病救命的理想逐渐趋近.  相似文献   

4.
重症医学科临床思维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医学科危重病患者病情变化的错综复杂和诊治方法的特殊性对重症医学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哲学的思维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重症医学科医生临床思维中需经常面临的系统与局部、循证与经验、多学科协作、临床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初步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5.
重症医学科医生由于工作对象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心理健康容易遭受损害。从目前重症医学科医生心理健康损害的现状入手,陈述其心理健康损害的具体表现,分析产生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原因,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其不良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铁是机体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系统、呼吸链的主要复合物、过氧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机体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缺铁可导致贫血等疾病.体内铁过多,称为铁过度负荷.随着医疗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源于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和外源性铁剂应用(治疗性应用、预防性应用),铁过度负荷相关疾病日益增多.铁过度负荷可对内分泌代谢、心血管、神经系统、肾脏、肝脏等系统器官产生损害,导致多种疾病或使疾病加重.目前铁过度负荷相关疾病的治疗措施主要有放血疗法和药物治疗.放血疗法,只可作于短期治疗.去铁胺作为目前较为有效的去铁剂,由于价格昂贵,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铁过度负荷对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疾病尚未外起医学界的重视.深入研究以铁过度负荷为主要和次要病因相关疾病,探索正确补铁措施,是预防铁过度负荷相关疾病、增进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临床面临床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重症医学科在实习教学中应用整体思维表观察对实习医师整体思维能力的影响。将进入重症医学科的133名临床实习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实习教学。试验组实行整体思维表制度,带教教师依照整体思维表框架及要求引导实习医师进行病例汇报、病情分析和病历书写等全过程。共有128人完成全部实习和考核,试验组实习医师在常规考核、思维考核、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研究证明整体思维表有助于实习医师快速建立整体思维框架、理顺思路、提高整体思维能力,增加了实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重症医学作为二级学科成立才10余年,与普通科室不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都处于极其危重状态,需要在查房过程中迅速做出诊断、制定治疗决策并高效执行。重症医学临床查房应充分做好查房前准备,简洁汇报病史,运用核查表行结构化查房,组织好多学科查房,注重人文关怀。重症医学查房的临床思维包括:抓住主要矛盾、注重整体,诊断第一、治疗规范,运用连续“提问”和连续“假设”的证伪思维,动态地收集患者信息,不断巩固自己的诊断,或者及时修正自己的诊断和补充自己的诊断,从而让患者得到最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临床决策是每一个医生每天面临的工作,正确的临床决策不仅可以带给患者较好的结果,同时也可以让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更加良好。本文首先论述了重症医学的临床决策特点,每一个救治方案的收益与损失的权衡不仅仅是取决于患者病情,而且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有明显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把诺贝尔奖获奖者丹尼尔的前景理论引入到重症患者的...  相似文献   

10.
ICU挽救了大量重症患者的生命,但也让很多患者留下了痛苦的回忆,ICU内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发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疾病及医疗护理行为、ICU的环境、失眠、生命尊严与求生欲望之间的矛盾都使患者产生痛苦,由此提出要从制度层面完善学科设置,明确学科定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管理政策,技术层面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镇静、镇痛治疗,重视患者诉求,减少有创操作,开展ICU床旁早期活动和康复治疗,从心理层面建立友好的ICU环境,注重医护患沟通,从多角度实施临终关怀,帮助患者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11.

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医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不断改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处理临床问题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是青年重症医生成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查房模式在此方面作用有限。为此,探索了一种新的模式—交叉查房。交叉查房是对传统教学查房模式的拓展,由一线医生扮演上级医师的角色承担查房任务,上级医师扮演评价者的角色,对查房的整体过程和关键环节进行把关、纠错和补充,查房结束后通过量化指标对查房效果进行评估。交叉查房作为一种新的训练工具,能有效提高查房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查房模式。

  相似文献   

12.
略论“协和模式”的形成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它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杰出的科研专家、学者和医疗工作者,为中国现代医学发展和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已成为医学界共识。推进医学人文发展的核心是为了实现人性化的医疗,然而,在当今人性化医疗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尤其是医学法律与伦理之间的某些矛盾或混沌状态更为突出,因此,实现医学人文各层面的有机契合是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医患双方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务必要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追求和谐的整合原则指导下,努力实现医学法律与伦理之间的无缝契合,推进人性化医疗的系统性整合。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的基本要素是:现代医学实践过程(包括所有内容、技术、手段和途径),实践的主体对象人和掌握与运用现代技术的人.其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关于人的现代医学特征;(2)现代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3)现代医学工作者职业理性特征;(4)现代医学的人文社会化特征等.现代医学和人文医学的融通才是医学发展之未来.提出加大人文医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宣传教育力度,建立人文医学学科机制和搭构行业平台,由政府出面制定现代医学领域行业道德规范,医学科学公约,医疗行业行医准则,医疗道德公约等,四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实际内容和真正意义上的融通.  相似文献   

15.
16.
对纳米结合医学及中医药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目前纳米与医学及中医药学结合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回顾和探讨。首先分析了纳米中药、纳米医学以及纳米中医药学的定义,认为纳米与中医药学的结合将对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以及中药行业的产业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对纳米医学及中医药学研究的现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探索了纳米中医药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义的尴尬与中医学的多向度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近50年的中医现代化研究暴露了科学主义试图消解其他向度存在的独尊倾向,而经络实质研究、证客观化研究等方面的失败,宣告了科学主义并不是解决中医学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科学主义所遇到的这种尴尬局面表明,中医学应该有多种向度的发展,除了现代化研究这一模式之外,至少还应当有两种向度的存在,即原有形态的传统中医学体系应继续存在下去,传统中医学在技术上与西医学的结合应当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重症医学科暴露的患者安全问题已逐步引起人们关注。重症医学科患者安全问题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医患关系、团队合作、科室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提高科室高效管理、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人文素养等措施是重要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use is widespread despite the controversy over its effectiveness. Although previous reviews have examined the demographics and attitudes of CAM users, there is no existing review on the traits or cognitions which characterise either CAM users or those who believe in CAM effectiveness. The current systematic review set out to address these gaps in the literature by applying a narrative synthesis. A bibliographic search and manual searches were undertaken and key authors were contacted. Twenty-three papers were selected. The trait openness to experience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M use but not CAM belief. Absorption and various types of coping were also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M use and belief. No other trait was reliably associated with CAM use or belief. Intuitive thinking and ontological confusions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belief in CAM effectiveness; intuitive thinking was also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CAM use. Studies researching cognitions in CAM use/belief were mostly on non-clinical samples, whilst studies on traits and CAM use/belief were mostly on patients. The quality of studies varied but unrepresentative samples, untested outcome measures and simplistic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the most common flaws. Traits and cognition might be important correlates of CAM use and also of faith in CAM.  相似文献   

20.
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制度伦理建设的需要,必须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从制度伦理的视角而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主要包括从农业文明到商业文明,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从国家主义到以人为本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