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是20世纪游戏理论研究和游戏治疗运动的先驱。在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克莱因和安娜等人。作对这些先驱的游戏治疗技术作了概括,分析和比较,从中总结了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是20世纪游戏理论研究和游戏治疗运动的先驱。在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克莱因和安娜等人。作者对这些先驱者的游戏治疗技术作了概括、分析和比较,从中总结了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游戏治疗起源于精神分析,对儿童潜意识的探索一直伴随着游戏治疗的发展.儿童精神分析是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现代发展,其中游戏治疗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克莱因、安娜·弗洛伊德和温尼科特,他们各自创立并系统整理了游戏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他们独特的游戏治疗理念与应用对我国游戏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游戏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心理治疗和教育等领域,本总结了精神分析理论学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发展及贡献,同时针对精神分析对儿童游戏治疗的影响做出简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沙盘游戏治疗,研究沙盘游戏对学龄前儿童ADHD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使用conners父母问卷筛查、并经DSM-V诊断的3岁~5岁ADHD儿童2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12周(每周1次)的沙盘游戏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试验结束后再次行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将各组间及组内进行ADHD得分及其他行为问题得分的比较。试验组沙盘游戏治疗后多动指数及多动-冲动得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5),品行问题和学习问题也较前显著下降(P0.05)。沙盘游戏能显著改善学龄前儿童ADHD的主要症状,适宜学龄前儿童ADHD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它起源于三代学者的努力,形成于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由于它被不同理论倾向的临床心理学家们广泛采用,随着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成立,其本身已经成为独立的心理治疗体系。在"沙盘游戏的历史与理论"一文中,作者拟对其历史与发展,理论与原则等基本的问题做系统的介绍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游戏治疗起源于精神分析,对儿童潜意识的探索一直伴随着游戏治疗的发展。儿童精神分析是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现代发展,其中游戏治疗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克莱因、安娜.弗洛伊德和温尼科特,他们各自创立并系统整理了游戏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他们独特的游戏治疗理念与应用对我国游戏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一名7岁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女童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沙盘游戏治疗过程及效果分析,最终发现:个体沙盘游戏治疗效果体现在ADHD儿童制作过程中;教师及家长问卷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学校关系得到改善,教师及同伴评定变化较大;个体沙盘游戏治疗对ADHD儿童有良好的治疗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一名患社交焦虑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个体沙盘游戏治疗过程及效果分析,最终发现:个体沙盘游戏治疗效果体现在沙盘制作过程中;他人主观评价与客观量表得分在沙盘治疗后差异显著;个体沙盘游戏治疗对于中学生社交焦虑症状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沙盘游戏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其适用范围也拓宽至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中来。本文通过介绍该疗法的理论基础与特点,简述了沙盘游戏的治疗形式及主要用途,以试图探讨沙盘游戏治疗在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中的作用,以期为教师的心理成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沙盘游戏模具收集与主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盘游戏治疗要使用模具创造“沙盘世界”,模具联结着来访者和治疗师,并把来访者的潜意识形象地呈现出来,是治愈的因素之一。因而模具收集非常重要。沙盘游戏主题是对沙盘游戏模具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总结,是来访者游戏中心理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一系列沙盘游戏的主题分析,可以看出游戏者心理的转变和成长。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国外游戏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小英  王丽娟  郭丽华 《心理科学》2004,27(5):1187-1189
游戏一直是国外研究者非常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总结论述了近十年来国外关于亲子游戏与幼儿发展、装扮游戏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游戏的治疗作用等游戏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沙盘游戏疗法的形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挖掘人类潜意识的活动性治疗方法,在国外从形成到蓬勃发展已有数十年,其理论已臻成熟,应用日益广泛,影响逐渐深远。它不但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同时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教育乃至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与技术。鉴于国内学术界对此尚无充分的了解,我们在掌握大量有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有关“沙盘游戏疗法”的思想与理论,方法与实践进行系统的介绍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沙盘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本文对它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沙盘游戏的制作流程和优势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沙盘游戏治疗应用的优势和新方法。以期为沙盘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福娟  江琴娣 《心理科学》2003,26(6):1119-1120
1 游戏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诊断、治疗和教育中的作用  游戏在普通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也充分体现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中 ,而且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游戏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中还有其独特的作用 ,尤其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中更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1.1 为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目前 ,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学龄前特殊儿童中不少为中、重度残疾孩子 ,由于受先天或后天某些因素的影响 ,使其在身体、智力、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缺陷 ,特别是语言发展的障碍使他们很难与教师及其他儿童进行沟通 ,教…  相似文献   

16.
虚拟现实游戏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和电子游戏的特征,可以作为干预和训练手段,用于改善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能力表现。虚拟现实游戏可分为严肃游戏和商业游戏。严肃游戏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而使用商业游戏进行的心理学研究目前还并不多。本文回顾了商业虚拟现实游戏在运动健康、认知训练,及心理干预等领域中的研究发现。然而,影响商业虚拟现实游戏在心理学中应用的因素以及干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沙盘游戏疗法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在临床实践方面呈逐渐深化的趋势.研究者们主要以箱庭特征和个案研究为主要方法,考察沙盘游戏疗法在不同心理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回顾了沙盘游戏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诊断评估研究,证明了沙盘游戏疗法在我国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并对今后沙盘游戏疗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我差异理论,在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和游戏化身认同的视角下,采用问卷法对42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现实-理想自我差异(AISD)对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与化身认同、沉浸感和游戏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2)现实-理想自我差异对化身认同和游戏成瘾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现实-理想自我差异不仅可以通过化身认同的单独中介作用,还能通过化身认同和沉浸感的序列中介作用对游戏成瘾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游戏化身在成瘾者的自我概念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发现为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通过分析成瘾者对游戏化身的认同,了解其现实和理想自我的特征,并改善其对现实自我的接纳和认同,从而预防和控制游戏成瘾。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游戏类型,多人在线竞技类游戏的产品开发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在其用户界面设计,尤其是在用户界面的色彩功能及色彩设计方法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相关游戏界面设计中的色彩选择进行分析和整理,探讨用户界面中的色彩对多人在线竞技类游戏功能及价值的意义,有利于提升我国游戏行业设计水准。同时,我们必须对游戏进行准确分类,这样才能使设计师有的放矢,将不同的色彩应用与相应游戏界面设计进行有机结合,提升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亲社会视频游戏对玩家人性化知觉的影响,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 通过两个实验, 分别采用自陈报告法和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技术考察了亲社会视频游戏对玩家自我及他人外显及内隐人性化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对于中性游戏, 不论是普遍人性, 还是独特人性, 亲社会视频游戏均可提高玩家对自我及他人外显的人性化知觉水平;(2)相对于中性游戏, 亲社会游戏可显著提高玩家对自我及他人独特人性的内隐知觉水平, 也可提升对自我普遍人性的内隐知觉水平, 但对他人普遍人性的内隐知觉的效应不明确。这些结果表明, 亲社会视频游戏对于提升玩家对自我和他人的人性化知觉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