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人的境况"是赫勒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她将"人的境况"放到现代性的背景中,得出了现代性条件下"人的境况"的悖论性特征,"人的境况"的悖论具体展现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具体的道德规范与抽象的道德规范、碎片化与历史哲学之间的张力与共存。赫勒在日常生活批判、伦理学和历史理论中都对"人的境况"进行了分析,并在"人的境况"的基础上进行了日常生活批判、实践商谈伦理学构建、现代性批判,展现了一种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法。总之,"人的境况"体现了赫勒伦理学建构的现代性线索与方法论旨趣,同时从"人的境况"出发,也可以理解赫勒在自在与自为之间、道德绝对主义与道德相对主义之间、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理论立场。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代表西方伦理学史流变的最新动态,它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超越既有突破后者的道德关怀和道德文化精神的一面,也有修正其伦理学方法论的一面.极端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批评和否定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侧重于否定和摧毁现代西方伦理学体系.温和的后现代西方伦理学以修正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为主要品格,它试图重新确立西方伦理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后现代西方伦理学必须兼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翼.  相似文献   

3.
韦尔默是批判理论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沿续了哈贝马斯理论的交往转向。但是,相对于哈贝马斯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否定立场,韦尔默认为,后现代性是现代性自身发展的结果,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内在批判和彻底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不是简单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交织的辩证关系。本文试图通过阐述韦尔默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辩证法的重建逻辑,探讨韦尔默思想与哈贝马斯思想之间的内在批判,这种内在批判关系可以通过意义和真理、民主与政治关系的重新理解来展开。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生命伦理学兴起,有着深刻的多方面的理论根源.其中,诺斯替主义对其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探索路径的独特性;立足后现代道德多元化,反理性、挑战原则主义;承认道德异乡人,构建次级相对主义以及对人内在精神本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医学人文关怀医学的人文性质和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论述和研究。当代医学对人文的诉求;当代医学人性的异化研究;后现代医学与医学人文、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与实践、医院的发展与医学人文关怀;医院管理的人文关怀。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医学伦理学中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伦理原则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相对与绝对;医生决定与病人自主权的绝对与相对;民族主义与伦理绝对主义及相对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生命伦理学。儒家传统对中国医学道德的影响;儒、道、佛的传统对中国医学道道德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的)与分析;跨文化的生命伦理学研究;西方生…  相似文献   

6.
医学人文关怀 医学的人文性质和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论述和研究。当代医学对人文的诉求;当代医学人性的异化研究;后现代医学与医学人文、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与实践、医院的发展与医学人文关怀;医院管理的人文关怀。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医学伦理学中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伦理原则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相对与绝对;医生决定与病人自主权的绝对与相对;民族主义与伦理绝对主义及相对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生命伦理学。儒家传统对中国医学道德的影响;儒、道、佛的传统对中国医学道道德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的)与分析;跨文化的生命伦理学研究;西方…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作为一项谋划,包括道德维度的谋划。市场经济、市民社会、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等是现代性的实体性要素,现代性道德谋划,首先必须把握其实体性要素运行的道德支持要求。鉴于社会现代性道德谋划失败的教训,我们的现代性道德谋划必须有哲学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三重维度的考量。此外,还必须注意解决好现代性与传统性、普遍化与个性化、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赫勒后期思想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背景,二是伦理学的转向。它集中表现为赫勒在《一般伦理学》中对人的生存偶然性与道德普遍性之间张力的哲学探讨。本文结合赫勒后期的其他著作,通过对《一般伦理学》的解读,指出赫勒的伦理学仍然是一种基于"善"的伦理学,或走向"善"的后现代伦理学,其中"好人存在,他们究竟何以可能"这一命题是其前提设定,由此也决定了其伦理构思必然带有某种道德乌托邦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的现代性问题讨论中,阿多诺往往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甚至其否定的辩证法也被阐释为一种后现代思想。这显然是以否定的辩证法和后现代思想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为依据的,但从根本上看,却不能不说是对阿多诺的一种误读。的确,阿多诺对理性以及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可以视为一种现代性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不必然地导向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事实上,阿多诺的现代性批判乃是一种辩证的批判或内在的批判,因此其中已经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某种保存和肯定。这种批判的目标乃是借助现代性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超越,而非像后现代主义那样将现代性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鲍德里亚是否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论者,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界争论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这一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之争。在鲍德里亚思想是否归属于“后现代主义”之争的背后,它反映的人们对现代消费社会、后工业社会、仿真社会或超真实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的认识。澄清并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鲍德里亚思想的理解。为此,本文从现代技术的特征,即技术的仿真、仿像和超真实性等特征出发,对现代技术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鲍德里亚是一个以原始的“象征交换”为原则,对现代性进行激进批判的理论家和预言者,一个具有诸多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后现代性特征的学者,一个后现代性的超论者。当然,在这一问题的探讨中,必须对现代性、后现代性等概念加以给予必要的界定。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5,(6):162-165
教育从现代主义走入后现代有其内在的隐匿逻辑线索,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如何在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中将这条线索展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真正的反思。文章从现代主义教育入手,阐明现代主义教育的本质与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澄清对现代主义普遍性的反抗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述去知识权威化与批判教育学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的理论核心,最后指出了对主体性以及偶然性的高估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的总体局限,其与对去知识权威化的批判教育学的再批判一同构成了对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现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生态伦理与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在批判现代性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毁灭性破坏的同时,倡导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符合生态伦理观的生态世界.探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所建构的生态伦理观,重新确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生态文明,是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可选择的“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元伦理学在西方崛起的历史原因必须在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运动和“现代性”中寻找。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西方现代主义运动爆发的现实基础,而现代主义运动则为西方带来了以“反传统”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性”。元伦理学家既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受影响者,也是该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元伦理学具有显而易见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道德相对主义又称伦理相对主义,它既是人类道德认识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现象,又是现实的人类道德生活中的一种行为方式或实践。道德相对主义的存在具有多重合理性,包括社会(实践的、生活的)层面的存在合理性和认识论层面的存在合理性以及价值合理性。从历史和现实来看,道德相对主义所面对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外部的道德绝对主义的挑战,一个是来自其内部的极端的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道德相对主义在道德多元与道德一元的关系问题、道德工具论与道德目的论的关系问题、道德策略灵活性与道德原则坚定性的关系问题上将激励我们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5.
医学的现代性遗产和后现代世界的冲突在不断加剧,导致了对医学语言理解的困境和伦理意义的丧失.后现代主义极力寻求人类理解的解释性基础,使后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选择成为可能.在后现代语境下,医学语言的伦理应该是摆脱现代性"文化霸权"的一种诠释学的谈话,是一种境遇伦理.  相似文献   

16.
道德相对主义的界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在理论上划清了"道德相对主义"的界限.在对"道德"与"相对主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相对性、道德多元主义、道德地方主义,强道德相对主义与弱道德相对主义进行了区分.对"道德相对主义"进行分类;总结了道德相对主义的一般论证模式;阐明了道德相对主义的对立面以及道德相对主义的家族相似概念.最后陈述了必须拒斥道德相对主义的理由,即道德与法律有内在的联系,有普遍有效的法律,便有普遍有效的道德观念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和哲学中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任何关于后现代性的讨论都要求澄清现代性概念和它基于理性的反思计划。后现代性的固有的现代主义本质起源于理性的批判、元话语瓦解的结果以及对解放的新文化观的迫切需要。与暗指一个历史时期和一种社会的现代性不同 ,后现代性只涉及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作者认为后现代性是一个不确切的术语 ,它不过是伪装的现代性。在它指对现代性的拒斥时 ,它是无意义的。只有在辩证的世界观中作为对还原论和工具理性的批判 ,它才有意义。它只是对现代性的反思计划的精致扩展。  相似文献   

18.
论一线伦理与二线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果用“冲突、商谈、共识”这一模式来界定应用伦理学的基本性质或本质特征,并且这种界定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话,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应对一种有关道德相对主义的诘难。人们会说,既然应用伦理学的目标在于寻求道德共识,既然参与商谈的人拥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与观念背景,既然伦理交谈的进程受到既定的历史环境的偶然性的制约,那么商谈所赢得的成果自然就无法摆脱道德相对主义的阴影。然而,从最近几十年来应用伦理学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商谈成果的确呈现出不确定性、可塑性、可纠错性与相对性的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道德性质上完全…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语言游戏——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现代主义相反对的后现代主义是60年代兴起于法国、美国等地并迅速波及全球的一种文化思潮.它以解构中心的多元世界观、用文本话语论替代世界本体论等为特征.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支主要力量,而利奥塔则是后结构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他于1979年出版的《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至今仍是研究后现代主义问题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思想与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诗鹏 《现代哲学》2003,2(2):26-30
马克思与后现代都致力于实现从实体主义和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向实践的和关系性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但马克思思想中蕴含的历史自我意识则与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相对主义形成了一种批判性的对话。后现代性语境下的马克思思想提醒我们反思当代西方思想的人类性价值以及当代精神的过渡性状况。作为马克思核心论阈的社会与社会化的人给后现代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主体间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反省与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