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自我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与自编中国大学生存在焦虑量表,以73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中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同一性中现在投入、将来投入愿望维度与存在焦虑显著正相关,过去危机与存在焦虑无显著相关。(2)不同类型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大学生存在焦虑差异显著,其中自我同一性扩散型大学生的存在焦虑最高,自我同一性早闭型大学生存在焦虑最低。(3)自我同一性中过去危机、现在投入和将来投入愿望都能对存在焦虑产生显著预测力,但现在投入的负向预测力最为明显。相对于存在焦虑其他维度,自我同一性各因子对无意义与空虚焦虑的预测力最大。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初中生心理健康问卷》和《应付方式问卷》,对496名"5.12"汶川大地震民族地区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灾区民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得分较高,各因子相关性较强;2)性别和年级方面大部分心理健康因子差异显著;3)应付方式各因子间呈显著低相关;4)解决问题、自责、幻想等应付方式对震后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143名高一新生进行测查,探讨了高一新生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一新生自我同一性的三个因子与职业成熟度及其职业知识和职业态度均显著正相关;自我同一性的现在投入和将来愿望因子与心理韧性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职业成熟度及其分量表也存在显著正相关。(2)自我同一性的现在投入因子对职业成熟度有正向预测作用。(3)心理韧性在自我同一性的现在投入因子和职业成熟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埃里克森、玛西娅、加藤厚等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对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及情绪表达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研究发现,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各个维度总体呈"低-高-低-高"的发展趋势。高一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转折时期,在现在的自我投入上处于低谷,与其他各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自我同一性度数分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从初一至高三,学生的情绪表达三个维度都呈下降趋势,高二、高三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学生。中学生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家庭功能与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加藤厚的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对延边地区64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就总体而言,延边地区初中生在自我同一性的地位分布上是不均衡的;(2)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3)家庭功能与自我同一性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贵州四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自我和谐情况不太理想;高中生在不和谐因子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并无显著差异,在灵活性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刻板性上差异显著(p<0.05);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总分、偏执、敌对、适应不良等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青少年同一性危机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各项目、总分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干预后自我同一性地位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多于63%的成员的同一性定位呈现了提升趋势,自我同一性危机的七个维度,经深入研究,团体辅导对时间透视、自我意识、角色尝试、自我确信及了解、价值定向五个维度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并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发展特点。方法:从湖南某大学随机抽取320名大学生,采用王树青等人修订的EOM-EIS-II量表作为测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工具。结果:(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性别、独生和非独生、城乡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独生非独生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的一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之间不存在差异;(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同一性状态得分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总体获得、总体延缓、总体早闭、意识早闭、人际早闭、人际延缓和人际获得7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对湖南省祁阳县两所农村初级中学280名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初中生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3)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心理健康素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除应对分量表外,各分量表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必备能力认知的年级与性别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依  罗良  张日昇 《心理科学》2006,29(3):704-707,683
本研究以20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访谈及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必备能力的认知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必备能力认知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必备能力认知的年龄与性别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必备能力的认知得分在自我调控、社会应对、学习和人际交往四个因子上没有显著的年级和性别主效应;在“社会应对”和“学习”两个维度上,性别和年级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二年级男生在“社会应对”方面能力的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学习”维度上,一年级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对439名大学生的同一性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的大学生在职业探索上存在显著差异,环境探索和自我探索两个维度的得分都呈现出达成型>延缓型>早闭型>混乱型的趋势,同一性地位越高,职业探索得分越高.(2)不同同一性地位类型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困难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决策困难各维度得分及各维度平均分上大致呈现出同一性地位越高,职业决策困难得分越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125名聋校听力障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该群体自我决定能力的基本特点及社会支持对其自我决定能力的作用。结果发现:(1)听力障碍初中生的自我决定能力整体水平不高;(2)不同性别、障碍程度的听力障碍初中生的自我决定能力间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年龄段、年级、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听力障碍初中生的自我决定能力间存在显著差异;(3)年级、教师工具性支持、母亲价值增进支持是听力障碍初中生自我决定能力的显著正向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王洪礼  胡寒春 《心理科学》2005,28(3):675-677
运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高师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大一至大四学生无年级、性别、专业的显著差异;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大三、大四差异显著;2、大四与其他各年级学生在自评症状各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男女生在自评症状的强迫和偏执两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3、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4、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较高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初中197名学生为被试,研究了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关系.研究表明:(1)初中生在一般自我、自我价值感、身体自我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一般自我、学业自我方面存在年级差异,在自我价值感与身体自我概念方面存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女生的自我价值感、身体自我概念随年级升高而降低.(2)初中生在应对方式方面的幻想应对上存在性别差异,在求助应对、发泄应对方面存在年级差异.(3)自我概念各因子与问题解决、求助应对存在一定的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越积极,越有可能以问题解决、寻求帮助来应对挫折和烦恼;自我概念部分因子对应对方式的部分因子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力求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重庆市三所中学400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①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之间测试分值在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学习压力、心理不平衡和情绪不平衡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②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之间测试分值的性别差异显著,另外,在男生之间总体差异不显著,女生之间总体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情绪不平衡3个因子上,学习优秀生测试分值低于学习中等生和学习后进生,而中等生与后进生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虽在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某些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在性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以400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他们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现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分高于大学生常模,"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上的分数显著高于常模,"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分数显著低于常模;性别、班级模式、来源的比较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2)样本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女生在心理不平衡、敌对、偏执因子上的分数比男生高,但总分没发现显著的差异;班级模式没有发现显著的差异。(3)自我和谐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心理健康的适应性和躯体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对5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中,延缓状态占67.5%,其余三种同一性状态各占10%左右;大学生在四种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上不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与其他同一性状态相比,获得状态的大学生在信息风格上得分最高,早闭状态的大学生在规范风格上得分最高,扩散状态的大学生在扩散风格上得分最高;亲子沟通中的开放性和问题既对同一性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又以三种同一性风格为中介间接影响同一性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中生心理顽强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心理顽强性量表和中学生牛津幸福感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①初中生心理顽强性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整体不显著,但女生的情绪体验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同时还存在在年级差异。③初中生的责任感和自控感越高,就有越正向的自我感知和情绪体验。结论:心理顽强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对陕西地区1299名城乡初中生进行分层整体取样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在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和归因风格方面城乡差异显著;(2)在适应、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和归因风格方面初二得分高于初一和初三,年级差异显著;(3)在动力系统和归因风格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认知风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初中生感戴状况对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赵国祥编制的初中生感戴问卷、姜乾金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陶芳标的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广州市7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得到839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1)初中生感戴不存在年级差异,但是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感戴总分和人物取向感戴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2)感戴对学校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感戴对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