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间的关系,对74名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并要求其完成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及学业成败归因量表(MMCS).统计分析表明: (1)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著; (2)当学业成功时,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自己的能力,而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努力、情境和运气; (3)当学业失败时,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于情境,而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能力不足;同时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情境和运气,而外显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努力不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学生竞争人格内隐观的结构特点,该研究以内隐人格和词汇学假设作为研究的方法学基础,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竞争人格特征调查表,然后对554名大学生被试竞争人格的内隐观进行正式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同竞争人格特征的前十位是有进取心、自尊心强、不甘落后、积极主动、不服输、自信、敢于拼搏、执着、好胜心强、勤奋努力;(2)大学生竞争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的因素结构;(3)大学生竞争人格内隐结构中有四个因素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一年级大学生有三个因素显著高于其它年级,有一个因素显著低于三、四年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负性情绪的外显和内隐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验证分别从外显和内隐的层面对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一调查了6所高校1685名大学生,结果发现,心理素质水平与正性情绪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研究二以7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简式内隐联想测验考察不同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对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高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存在自动化地把自我词和积极情绪词相联系,把他人词和消极情绪词相联系的倾向,高心理素质水平大学生有更强的内隐正性情绪态度。且内隐测验和外显测试的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社会效度的方法,对346名大学生的良知内隐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良知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经因素分析可以把大学生的良知内隐观概括为9个因素;2.大学生认为良知的诸特征中较重要和具有一致性的有:孝敬父母、有责任心、守信、善良、自爱、诚实、真诚、感恩、明辨是非和自尊等;3.年龄对大学生良知内隐观的影响显著,性别和专业对大学生良知内隐观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使用IAT(内隐联想测验)对攻击训练时间和频率存在差异的106名警校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进行测量,研究攻击性训练对警校大学生内隐暴力态度的影响,探讨不同攻击性训练量对警校大学生的内隐暴力态度影响的差别。研究发现:(1)整体上,警校大学生对暴力持有消极的评价;(2)不同攻击性训练时间和频率的警校大学生,其内隐暴力态度存在差异,随着攻击性训练时间和频率的提高,警校大学生内隐层面上对暴力持有的消极评价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自陈式问卷分别对大学生的内隐与外显竞争心理进行测量,同时探讨内隐与外显竞争心理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IAT测验中,竞争词汇或者图片和积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其和消极性词汇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2)IAT测验与自陈式量表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相关。(3)除竞争动机外,男女生在外显竞争心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内隐竞争心理上,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表现出比女生更强的内隐竞争心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文化取向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自陈式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IAT)对424名大学生外显文化取向与内隐文化取向状况及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外显文化取向以水平个人主义文化取向为主;在IAT测验中,集体主义信息和积极性词汇联结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其和消极性词汇联结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表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文化取向;内隐文化取向的IAT测验与外显文化取向的自陈式量表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相关;不同性别、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试的内隐文化取向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外显文化取向上发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中学生良心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良心和外显良心的关系。方法:采用E-prime3.0软件编制SC-IAT良心测量程序,测量了中学生内隐良心;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测量了中学生的外显良心,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C-IAT实验中,中学生良心的内隐效应显著,且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学段、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 内隐良心与外显良心之间的相关不显著。结论:(1)中学生良心存在积极内隐效应;(2)外显良心和内隐良心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和测验法,让186名大学生完成内隐联想测验、SES量表和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量表,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有强烈的内隐自尊;2)内隐、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3)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内隐、外显自尊及ZIAT-ZSES性别差异不显著;4)男大学生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外显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女大学生相关不显著;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内隐自尊及ZIAT-ZSES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广度,以及探讨它与自尊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自尊量表(SES)考察65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和自尊水平,得出以下结论:一、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并且不同性别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不具有显著差异。二、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人群中,不同性别的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与个体自尊水平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外显与内隐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量表法对11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在确认自尊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外显和内隐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结构是双重的,存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种成分;(2)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都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法和测验法探讨了大学生自立人格、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一以143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高自立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显著高于低自立组。研究二以169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显示:(1)高外显自尊组自立得分显著高于低外显自尊组的自立得分;(2)在自立上,高低自尊都有异质性。两个研究结果可以证实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独立的心理结构,自立可以预测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也可以预测自立。高低自尊组在自立上都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年龄刻板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相应的外显测量,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内隐和外显年龄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在身体特征、个人表达和认知能力等3个方面对老年人都普遍存在明显消极的内隐态度;而在外显测量中,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内隐和外显的年龄刻板印象测量之间相关不显著,可以用不同的记忆系统理论和联结-命题评价(APE)模型来解释内隐和外显测量不一致现象;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被试在外显态度测量和内隐联想测验中测得的年龄刻板印象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编制大学生学习责任心问卷。方法: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法,编制了大学生学习责任心问卷,并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学习责任心由学习责任认知、学习责任情感、学习责任意志、学习责任动机、学生角色责任行为以及学生能力责任行为6个维度组成;(2)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所提取的6个维度与构想的模型拟合较好,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3)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7,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2~0.850之间;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08,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0.607~0.845之间。结论:大学生学习责任心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大学生学习责任心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探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和Go/No-go联想任务测验(Go/No-go Association Task, GN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预备性研究从现代汉语字典中挑选自我词/他人词各16个,从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挑选出与感恩相关的积极词/消极词各20个,根据65位大学生的评定结果筛选出自我词/他人词各8个,积极词/消极词各8个,用于正式研究。正式研究采用IAT、GNAT感恩测量程序和青少年感恩量表(Adolescent Gratitude Scale,AGS),对155名大学生同时进行IAT、GNAT及外显感恩的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内隐感恩,内隐感恩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与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3)采用IAT和GNAT研究感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关系等级问卷、亲密关系经历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IAT)分别作为研究依恋表征的外显和内隐的测量工具,以103名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为被试,探讨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的意识性与无意识性以及它们的一致性。结果发现:(1)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中,安全型和恐惧型的个体在无意识层面上的反应时表现与外显理论相符,过度投入型的被试意识和无意识的表现不一致;(2)个体在无意识水平上对目标人物积极评价的差异与个体在意识水平上的依恋状况(一般依恋关系和婚恋关系)有关。(3)一般依恋表征中过度投入型和冷漠型被试,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依恋量表结果一致的占33%;特殊依恋表征中过度投入型和冷漠型被试,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依恋量表结果一致的占37%。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内隐自尊与自我防卫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4名被试的内隐自尊、外显自荨与自我防卫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外显自尊与显性自恋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隐性自恋存在显著负相关.内隐自尊与隐性自恋存在显著正相关,两种自尊对自我防卫预测作用不同.(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指标与隐性自恋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差距越大,自我防卫水平越高.(3)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分离指标与显性自恋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研究从自尊结构出发,探讨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男性SWB显著高于女性;(2)在高外显自尊个体中,内隐自尊越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在低外显自尊个体中,内隐自尊没有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方法:采用inquisit3.0.2.0编制SC-IAT感恩测量程序,测量了大学生的内隐感恩;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测量了大学生的外显感恩,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SC-I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内隐效应显著,内隐感恩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与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之间相关不显著。结论:(1)大学生整体上存在着积极的内隐感恩;(2)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采用着色范式和再认范式,检查被试在不与目标人物进行人际互动条件下,考察女性教师面孔吸引力程度对大学生内隐模仿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被试对高吸引力面孔的内隐模仿程度更高,对高吸引力面孔的再认率也更高;(2)男、女大学生对高吸引力面孔的内隐模仿程度存在差异性,男大学生对高吸引力面孔的内隐模仿程度更高;(3)青年组和中年组年龄特征面孔吸引力程度对学生的内隐模仿行为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