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讨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发展的成因,本研究以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素质量表为研究工具,对355名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了2年追踪调查。考察了不同应对方式在学业困难情境和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发展轨迹,以及特质性因素心理素质对于不同应对方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童年期儿童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学业困难和同伴冲突情境中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而消极应对方式在学业和人际情境中有着相同的发展轨迹。(2)特质因素心理素质在不同的时间均可以显著预测童年期儿童的积极或消极应对方式。这说明童年期儿童应对方式的发展是情境因素和特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慧芳 《心理科学》2004,27(2):355-357
采用问卷法,对434名6类犯罪女性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社会支持、负面生活事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负面生活事件对不同犯罪类型的女性犯罪行为有不同预测力,不同女性犯罪类型有不同的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对女性犯罪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在特定情境下的亲社会意图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而预期重要他人观点的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借助假设的冲突情境,考查了327名青少年(男生146人,女生181人)对重要他人的观点的预期及其对亲社会意图的影响。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意图与其预期的重要他人观点的偏离程度随着情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个人健康—他人健康"、"个人学业—他人学业"、"人际关系—诚实品质"三种冲突情境中,青少年的行为意图分别与预期的父母、教师、同伴的观点偏离度最小。预期重要他人观点对亲社会意图的影响受到青少年对相应观点认可度的调节,在高认可度水平上,预期重要他人观点正向预测亲社会意图;在低认可度水平上,上述预测作用并未显现。该结果表明不同重要他人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相对独立的,且受到生活事件领域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以COPE量表为工具,对我国744名大学生的应付活动进行了测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大学生应付活动主要有四种方式: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寻求社会支持、逃避和听之任之。(2)我国大学生在面临应激情境时,较多地采取“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取“逃避”和“听之任之”的应付方式,并表现出较大的情境差异、年级和性别差异,以及较小的专业、城乡和性格差异。(3)中国和美国大学生在应付活动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课堂情境与任务难度对学业求助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初二年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课堂情境、任务难度、学业成绩以及性别对学业求助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务关注的课堂情境比自我关注的课堂情境导致更多的求助行为,求助方式上,则倾向于工具性求助。(2)完成难度适中学习任务的学生比完成高难度学习任务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求助行为,求助方式上,则倾向于工具性求助。(3)在任何条件下,成绩好的学生都比成绩差的学生更善于作工具性求助。(4)从总体来看,初二学生的求助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自我关注的课堂中,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回避求助。  相似文献   

6.
蒋建敏  陈世兰 《心理科学》1998,21(3):285-285,282
1引言传统的心理学教学中只重视基本原理的传授,忽略了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没有突出教学的师范性特点。学生学习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心理学教学中通过教育情境评析,能够让学生接触大量的活生生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教育情境评析法的基本模式2.1精心选择典型事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增强识记的目的性。创设问题倩境进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启发下,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某些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以及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7.
张琦 《美与时代》2023,(8):111-113
文化情境中的美术鉴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作品,还能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社会人文与科学特征。从文化情境这一核心概念切入分析,简要阐述了基于文化情境的美术作品鉴赏及其重要性,指出现阶段美术作品鉴赏活动尚存的问题,并重点剖析文化情境中的美术作品鉴赏可行对策,以期激发学生对美术及相关文化的热爱之情,助力相关美术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以实验教学的实践为基础,论证了习题情境及作用。消除情境障碍,丰富认知结构.椅建情境变化.注重情境分析,掌握对应的解题方法,习题情境对学生的积极调动及意义等。从而跨越习题情境,顺利完成习题解答。  相似文献   

9.
成败情境下不同成就目标取向学生业绩表现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五、六年级小学生为被试,在设置成功与失败的情境下,考察不同成就目标取向学生业绩表现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两种情境下,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有最高的业绩表现,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高于成功情境;(2)成绩接近目标取向的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与成功情境无显著差异,在成功情境下的业绩表现略高于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高于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3)成绩回避目标取向的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业绩表现显著低于成功情境。  相似文献   

10.
动机与情境对不同自控水平儿童学业求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信军 《心理科学》2000,23(1):80-83
本实验以小学儿童为被试,研究了在不同动机取向和情境条件下的不同自我控制水平儿童的学业求助行为。结果表明:(1)单独无自尊压力的解难题情境比群体压力情境导致更多的求助行为。(2)低自控儿童比高自控儿童产生更多的执行性求助,但主要表现在单独无自尊压力的情境下。(3)在群体压力情境下,自我卷入的儿童比任务卷入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求助行为。(4)在单独无自尊压力的情境下,任务卷入的儿童比自我卷入的儿童表现出  相似文献   

11.
使用中性视频游戏和亲社会视频游戏,采用单次双人给予倾向困境任务和辣酱范式分别测量被试的合作倾向和攻击倾向,旨在探究竞争性视频游戏情境对玩家合作倾向和攻击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对合作倾向的影响上,无论是玩中性视频游戏还是亲社会视频游戏,竞争情境相比单人情境均能显著降低玩家的合作倾向;(2)在对攻击倾向的影响上,玩中性视频游戏,竞争情境相比单人情境能显著提高玩家的攻击倾向;但玩亲社会视频游戏,竞争情境与单人情境对玩家攻击倾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游戏情境是影响玩家行为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非暴力视频游戏中竞争情境对玩家行为倾向会产生消极影响,亲社会视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竞争情境的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2.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13名小学生为被试,设置成功和失败情境,考察三种成就目标取向学生内在动机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种情境下,掌握目标的学生均有最高的内在动机;失败情境下,成绩接近目标学生的内在动机显著高于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但成功情境下,两种目标取向学生的内在动机没有显著差异;掌握目标学生在两种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无显著差异;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内在动机显著低于成功情境下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13.
广泛性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智辉  王建平 《心理学报》2011,43(2):164-174
探讨广泛性焦虑个体在一般情境和不确定性情境下注意偏向的特点。采用点探测注意搜索任务研究了在一般情境下和不确定性情境下广泛性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 结果表明高广泛性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以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转移困难为主, 不确定性情境会让广泛性焦虑个体更容易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当中, 从而对情绪性刺激尤其是消极刺激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和对情绪性刺激直接的注意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参加正常期末学业考试的167名大学生对自己在考前、考中、考后的9种学业情绪进行了自评。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不同阶段里学业情绪的变化。结果发现:大学生考试中的主要学业情绪有7种:愉快、自豪、希望、焦虑、羞愧、失望和厌烦,可分别以效价(X轴)和唤醒度(Y轴)来划分。各种情绪在考试过程中的变化特点为:愉快、自豪、希望在考后高于考前,而考中相对考前略有下降;焦虑和厌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羞愧和失望随考试的进行而升高,失望在考后达到最高。此外,考试成绩低分组学生的各种消极情绪均明显多于其他学生;希望和考前焦虑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学习兴趣高的学生成绩优秀,考试时的愉快情绪多,厌烦情绪少。  相似文献   

15.
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倾向,对于个体发展具有普遍影响,但是在学校情境中探索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却很有限。本研究以郑州市两个区县的258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公正世界信念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从班级生态环境的角度,探索个体对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可显著预测其学业成就;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可分别通过对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公正世界信念还可以通过感知的教师支持影响对班级公正的感知,进而影响学业成就的多重中介路径发挥作用。个体对班级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是公正世界信念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教师支持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指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学生的学业和行为特征会影响教师支持,但是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影响,极少考察学生所在小群体的作用。本研究以个体和其所在圈子的学业成就、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为特征,考察其对教师支持的影响,结果发现:(1)个体的学业成就积极预测后续教师支持的增加;(2)在高学业成就圈子中,个体学业成就的提高能够预测教师支持的增加,而在低学业成就圈子则不能;(3)与男生相比,在低亲社会圈子中的女生获得的教师支持更少,而在高亲社会圈子中的女生则能够获得比男生更高的教师支持。  相似文献   

17.
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最近几年的阅读心理的研究中,以G.A.Radvansky等人为代表的一些学采用Fan效应技术来研究课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引来了以J.R.Anderson为代表的一些学的争议。章主要对Fan效应、情境模型的一般情况以及Fan效应在情境模型中的应用和由此引来的一些质疑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成败情境下不同目标取向学生焦虑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五、六年级小学生共 2 1 3人为被试 ,采用 3× 2的研究设计 ,考察了在成功和失败情境下三种成就目标取向 (掌握目标取向、成绩接近目标取向和成绩回避目标取向 )的学生焦虑度的差异。结果发现 :(1 )在两种情境下 ,掌握目标取向的学生的焦虑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学生 ,而成绩接近目标取向的学生焦虑度与成绩回避目标学生的焦虑度无显著差异 ;(2 )三组学生在失败情境下的焦虑度显著高于成功情境下的焦虑度  相似文献   

19.
李晶  张杰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11,34(3):619-624
目的:考察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使用About me问卷与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来调查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选取语文、数学英语和总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对自我评价和学业成绩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评价要好于高中生;(2)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业努力程度和学业能力与学业成绩间存在正相关,尤其是自我评价的学业能力对各种学业成绩的正向预测作用都较大。长处和困难方面只有总分对数学成绩的负向预测作用较大。结论: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评价的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初二年级在学业自我评价和长处困难上的得分都较高;学业自我评价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较明显,本研究中发现对困难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较弱,但困难总分对于数学成绩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工作重塑实质上是一种情境性的主动性行为。基于已有研究成果, 首先系统归纳工作重塑与社会情境因素之间关系的4种研究视角, 即社会情境是工作重塑的目标、社会情境因素是工作重塑的组成部分、社会情境因素影响工作重塑、社会情境因素为工作重塑设立边界条件。此外, 梳理并讨论社会情境因素影响工作重塑的内在机制以及社会情境因素与个体特征的交互对于工作重塑的影响、工作重塑在特定情境中的有效性两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 结合其他相关变量的研究现状对嵌入于社会情境的工作重塑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包括探索工作重塑对他人的影响、探索团队工作重塑驱动个体工作重塑的多重路径、探索社会情境影响工作重塑的内在机制、探索社会情境与个体特征的交互如何影响工作重塑, 以及探讨基于中国社会情境的工作重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