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代理人一词是国内环境伦理学界对西方伦理学概念moral agent的翻译,但此译法不妥之处有三:(1)moral agent是西方伦理学的基本术语,是指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进行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并承担道德责任的道德行为体,无代理之意;(2)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家主张moral agent包括人和部分高等动物,故moral agent不能译为道德代理人;(3)道德行为体(moral agent)与道德关怀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新冠疫情面前,伦理学的重要意义是锻造或阐释自身的概念,以便让人类社会透过冷酷病毒对于生命的摧毁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价值、尊严和权利。疫情给人类一个反思生命和伦理的历史机遇,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和儒家伦理中的“关怀”可以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开启一条伦理路径。源于女性关怀体验的关怀伦理是道德情感主义传统的当代延续,这一传统在当代道德生活中愈发具有影响力,它相信道德起源和基础在于人类的道德感和同情心。与关怀伦理相似,儒家伦理也强调“仁爱”是上天赋予人的固有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爱他人、爱天地万物的情感,并且主张通过“和”来实现“共生”的目标。关怀伦理和儒家伦理的生命关怀共通性可以证明:人类社会具有一种普遍的道德或者人性,这便是出于道德情感的对于他人的关怀。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当理性计算冰冷地把人类社会隔离开来之时,关怀能以自身的伦理路径温暖世界。  相似文献   

3.
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深度危机源于伴随近代文明的出现而形成 ,且已得到广泛传播的主流价值观。因此 ,要使人类走出目前的困境 ,就必须反思和改变这种主流价值观。作为一种全新的伦理学 ,环境伦理学的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就在于 ,它在强调人际平等、代际公平的同时 ,试图扩展伦理学的视野 ,把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纳入伦理关怀的范围 ,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卫 《伦理学研究》2022,(1):106-112
“内在主义”(internalism)是技术伦理学新兴起的一种研究进路,它不同于传统“外在主义”(exter?nalism)进路的地方在于,它主要关注技术的积极伦理后果,主张把伦理要素“嵌入”对象之中,利用技术手段解决伦理问题。“道德增强”的基本理念符合“内在主义”进路的特征,它通过对人的“基因”和“神经”进行技术干预,调节人的道德情感,增强人的道德动机,改善人的道德品质,塑造人的道德行为。尽管“道德增强”的初衷是助人向善,却引发了诸多伦理争议,需要从学理上权衡其利弊。  相似文献   

5.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道德关怀对象逐渐扩展的历史。动物伦理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动物伦理存在着几个焦点问题和道德难题:人类确立道德是为了什么?即人类道德的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即动物是否具有自为的内在价值?动物是否拥有权利?这是当代最新颖、最富有挑战性的伦理学问题。动物是否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并受到道德对待?即动物是否应当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道德顾客或道德承受者?  相似文献   

6.
斯洛特试图超越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立足性别差异的道德视界,从英国情感主义道德传统和近年来道德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汲取灵感,发展出一种基于人类普遍"移情"的关怀伦理,由此探索一种可兼具解释个体道德与公共道德的总体伦理学方法。他确立起"移情"在人类道德生活中的普遍价值,试图证明无论行为者的道德义务或公共道德事务均应以"移情"为基础。基于此,斯洛特将移情关怀伦理视为一种较之理性主义更适合道德领域的新道德情感主义。尽管这种移情关怀伦理的确在道德领域具有普遍性,但本文认为,这种普遍性并不表示它可以解释所有的道德问题,亦难以兼及所有行为规范,更不足以取代理性成为人类道德生活的全部。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伦理学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深化,产生于最近三十年,其主要标志是卡罗尔·吉利根教授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的出版.此后,女性主义伦理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性伦理等领域,形成不同的交叉学科.作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关怀伦理学,一直备受女性主义伦理学家的关注.关于关怀伦理学,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有:性别与道德的关系、关怀与正义的关系、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归属等.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出现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也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性别分析法.但是,女性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是英语国家近三十年成长起来的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道德思潮,汇聚了当代西方反理论主义、社群主义等多种批判性思潮为一体,力图从道德情感主义的进路回应规范伦理重建和启蒙筹划问题,拒斥传统道德哲学的规则主义倾向。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主要以女性关怀伦理学和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为内容代表,它们在理论上注重经验描述的方法,在价值观上主张"关怀/关心"地行动优先于抽象的道德规则,对"他者"的责任意识优先于对"个体"的权利意识,这些内容主张反映了当代西方在道德理念上的进步。"移情"是当代西方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它被当代道德情感论者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反映了当代道德情感论者注重追求道德行为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平等参与和共同受益,以及由此对道德行为者产生的实际心理感受的伦理精神。"移情"的提倡也对当代西方政治、经济等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孕育出一种"移情的文明"之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9.
N.哈特曼伦理学的主要问题是设法为伦理学重新奠基。通过把道德基础问题拔高为伦理学最重要的问题并实际地转换为价值问题,抱持并深化柏拉图主义基本观点,兼采经验主义伦理学的实质内容,广泛综合和深刻批判传统伦理资源,将伦理奠基于价值之上,N.哈特曼试图为伦理学奠定一个伦理与价值、形式与内容、绝对性与有效性兼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环境伦理学将动物纳入道德共同体范围,赋予动物与人类平等的道德地位。这种扩展是否有效,能否具有实际的伦理意义,引起诸多争议。本文在分析"道德共同体"概念的基础上,尝试从人类的道德感出发来说明动物如何拥有道德地位,以及拥有何种道德地位;同时指出日常生活中三种不同镜像的道德要求,并阐释在道德共同体中人类应当履行基于严格而谨慎的镜像要求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1.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开创了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学.但是他的“大地伦理”思想却具有义务论的理论缺陷.为了规避其理论困境,比尔·肖从美德伦理学角度重新诠释了“大地伦理”,提出了“大地美德”思想,希望通过对人的态度及其品质的关注,消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为致力于“大地伦理”的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和实现客观的道德价值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斯皮内洛把不同的道德个体与文化形态统一于普遍的人性,拒斥了道德相对主义,提出了以自然权利为核心的新的自然律,并从倾向主义视角认识善,为客观道德价值的证明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斯皮内洛的规范伦理不仅适用于跨国公司的道德建构,也同样适用于网络伦理、环境伦理等应用伦理学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生活中,审美艺术创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激发着人们的想象,显现着生命的形象力量。从价值论意义上说,人类生命活动的审美反恩,就是要探索生命的自由伦理,反抗道德虚假与道德虚无。道德虚假的盛行,是公正价值不畅的必然结果;道德虚无的兴起,是怀疑主义思潮作用的后果。现代文艺伦理学必须重建新型价值伦理,通过生命自由形象的创造,表达我们时代的内在呼声。  相似文献   

14.
空间伦理源于近代思想家关于空间能否影响伦理学研究的争论,它也是当代规范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假设,尽管未经过有效证明。空间伦理的可能性须证明空间具有伦理重要性,即不同的空间特性对伦理关系与道德实践具有深刻影响,此外还须提出一个能阐明空间伦理且涵盖不同空间特性的关键性范畴。空间伦理还引出道德多样性的问题,不同空间的道德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空间能改变道德命令的普遍性,但是它仍能有效影响道德规范的效力范围以及道德主体的内在动机。因此,坚持伦理普遍主义的意义在于纠正不同空间中道德实践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道德记忆是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在脑海里留下的印记或印象。道德记忆是儒家慧命赓续的伦理传统得以延续的精神力量,它不仅仅使得儒家伦理精神不断历经传承、发展、演绎而形成了体系完备的理论形态,更使得儒家伦理以文化心理的社会形式引导着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化是儒家伦理传统的道德记忆方式,儒家以道德教化来守护角色记忆与定位道德责任、塑造榜样记忆与开展教化示范,并通过实践道德记忆达到知行合一。珍惜儒家道德记忆、传承发展儒家优秀伦理传统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话题。道德记忆是一个立意高远、形象生动、涉面甚广、兼具理论与现实关怀的创造性学术范畴,它不仅为我们考察儒家伦理传统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对于我们当今如何开展伦理学研究也带来了深刻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大地伦理不但为环境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整体主义的理论视野,而且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是,该思想受到诸多责难.其中,最大挑战是批判者称其为环境法西斯主义.如何回应环境法西斯主义的问题是坚持整体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克里考特以类型学的方法分析了大地伦理与仁慈的道德主义、伦理的人道主义三者之间关系,并通过二阶原则补充了整体主义的一阶原则,有力地捍卫了大地伦理.本文试图通过克里考特的类型学与二阶原则的研究,试图揭示大地伦理不是环境法西斯主义,以及整体主义的环境伦理如何获得合理性辩护.  相似文献   

17.
从人的生命本性看道德与伦理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伦理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必然与人的生命本性有着内在关联.人的超自然性蕴含着做人问题,道德、伦理是做人问题在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两个方向上的解决.道德是个体做人方向与方式的选择,伦理是包含底线伦理和社会道德的规范系统.道德、伦理的区分具有重要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迈克尔·斯洛特是西方当代道德情感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开拓了德性复兴的情感主义"新方向";他先把"关怀"德性预设为一种内在的心理事实,再把"移情"当作它的外在的、生成性评价机制,构建了一种基于移情的关怀德性伦理学体系;在道德知识论上,移情也是沟通道德之"知"与"行"的经验参照;斯洛特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为儒家伦理在当代德性论语境下的解释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医学人文关怀医学的人文性质和医学人文关怀实践的论述和研究。当代医学对人文的诉求;当代医学人性的异化研究;后现代医学与医学人文、医学人文关怀的内涵与实践、医院的发展与医学人文关怀;医院管理的人文关怀。医学伦理学理论研究医学伦理学中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伦理原则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相对与绝对;医生决定与病人自主权的绝对与相对;民族主义与伦理绝对主义及相对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生命伦理学。儒家传统对中国医学道德的影响;儒、道、佛的传统对中国医学道道德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的)与分析;跨文化的生命伦理学研究;西方生…  相似文献   

20.
财富伦理是隐藏于财富背后、反映财富的实质和价值、说明人与财富之真实关系的自在之理或客观真理。财富伦理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的财富伦理通过普遍有效的财富伦理原则向人类敞开其自身,并通过人的财富道德意识、财富道德思想、财富道德观念、财富道德精神和财富道德行为显示其存在和影响。正确的财富伦理观是人们深刻认识和领悟财富伦理的思想结晶和理论成果,它不仅能够引导人们形成合理的财富道德观,而且能够推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抵御物欲横流,还能够激励人们抵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高消费主义等不合乎财富伦理要求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