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6世纪以来,天主教在包括南锥体国家在内的拉丁美洲处于霸权地位。20世纪后,南锥体国家的福音派新教徒,与新纪元运动、东方宗教相关的灵性信仰信徒和无信仰人士开始增多,天主教的霸权地位受到动摇。天主教霸权地位的破裂、多元宗教共生是当代南锥体国家的宗教格局。在此影响下,当代南锥体国家的宗教发展呈现出脱离宗教的人数增多、宗教的去制度化与去组织化和宗教流动加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棉湖镇玉石村的天主教会个案对宗教在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的功能作了分析和探讨.一、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历史溯源,主要回溯了天主教自1910年传入玉石村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风雨历程.二、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现状考察,主要就玉石村目前常规的天主教的宗教活动、对玉石村天主教信徒的口述访谈、玉石村的天主教徒在年龄、文化程度与性别结构方面的差异来论述玉石村天主教信仰的现状.三、天主教信仰在玉石村发挥的社会功能,主要就天主教信仰对天主教徒及其家庭的影响、天主教信徒如何与当地具有浓郁潮汕地方特色信仰的乡民相处、天主教信仰在潮汕文化传统中的处境化、乡土化等方面看天主教信仰在当地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从而说明对于玉石村这个有着一百多年天主教传承历史的山村而言,天主教早已不是外来的,而是“祖传天主教”,属于本土传统的信仰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法国的佛教     
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北临英吉利海峡,西濒大西洋,南面地中海。人口总数五千五百余万人(1985年统计),其中约90%信奉天主教,是个以天主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佛教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在法国流传的。在此之前,法国人多从志怪神奇小说中得知有“佛教”,但分不清“神”与“佛”的区别,许多人甚至不知“佛陀”是谁。绝大多数法国人都把佛教看作是一种文学而不是宗教;并认为佛教是“遁入空门”,是消极的,不应提倡。1929年中国高僧太虚大师到法国弘法,在他的敦促下,其法国女弟子康斯坦·龙兹贝丽小姐和当时法国的藏传佛教权威尼尔小姐(Miss Alexandra David Nell)于当年1月在巴黎建立了“佛教友谊会”,以后改名为“巴黎佛教会”。此会成立以后,一直与锡兰(斯里兰卡)和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支那各国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4.
黄薇 《学海》2003,(2):190-194
程小青是20世纪初期一位具有现代水准的中国侦探小说作家。他率先译介外国侦探文学,在吸收异域文学营养的同时,探索和开拓中国侦探小说创作的路径,为我国现代侦探小说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一位具有开放意识的作家,一位具有科学态度的作家,一位努力追求现代人精神的作家,是沟通中西侦探小说的桥梁式人物。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乡村教徒以当地方式信仰、礼敬天主、耶稣、玛利亚、圣人与天使,但懂得只有天主是最终的依赖者,大部分教徒不懂与天主进行交流,信仰目的兼有世俗功利性与信仰功利性,宗教活动中加入本地宗教活动内容,其信仰已相当程度上本土化,但其崇拜对象、信仰方式、宗教活动都尚在天主教教义的范围之内。与知识分子教徒相比,他们的信仰知识有限,缺乏救世、奉献精神,他们的信仰是天主教文化与中国乡土文化互相交流、融合而成的新信仰,具有西方天主教没有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台教(??o Cao ?ài)是20世纪20年代在越南南方出现的宗教,融合了越南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多种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天主教、基督教、祖先崇拜等多种宗教和民间信仰。本文主要援引详实的越文及中文资料,从最基本的教义和仪礼仪规方面,论述越南高台教宗教信仰融合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现代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些宗教在我国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为部分群众所信仰。有的宗教,如伊斯兰教和佛教中的喇嘛教、小乘佛教,过去曾经为一些兄弟民族全民族所信奉,因此,宗教问题又常常与民族问题相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画家们创作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天主教绘画艺术中国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宗教艺术是宗教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来说,总结这一段历史,对于当前的天主教中国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试论罗马宗教在过渡时期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是罗马宗教从民族宗教向世界性宗教的过渡时期。本文论述罗马宗教在过渡时期四个方面的嬗变:一、世界主义倾向;二、帝王崇拜;三、民间信仰与官方宗教的分离;四、传统信仰的虔诚淡化。造成罗马宗教嬗变的原因是罗马的海外扩张,海外扩张使罗马受到希腊化文化浪潮的冲击和出现了剧烈的阶级分化,为其嬗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相对于亚洲其他国家而言,日本宗教学研究起步较早,宗教对话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众多日本学者将欧美具有代表性的宗教对话理论介绍到日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细致梳理。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思考了佛教、日本神道等东方宗教特点,积极推进以佛教与天主教对话为代表的宗教对话实践,积累了大量对话理论研究的真知灼见与实践经验。星川启慈是日本宗教对话理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作为一位无宗教信仰的宗教学者,他借鉴了日  相似文献   

11.
宗教伦理化是当代世界宗教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宗教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宗教伦理化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 伦理化是当代世界宗教的一种趋势宗教伦理化现象并非自今日始,而是早已有之。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上帝的信仰一次次地受到冲击。人们普遍把目光从追求未来的天堂转向现实的尘世。然而,在世俗化、现代化的浪潮中,西方一批知识界的著名人士为保持基督教信仰的活力,试图用现代哲学、科学和各种社会思想重新解释对上帝的信仰。于是,20世纪形形色色的基督教新神学、新哲学应运而…  相似文献   

12.
法国是近代欧洲社会世俗化先驱国家,同时也是宗教信仰高度自由的国家,宗教在法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国宗教与政治的互动长期存在,研究法国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对了解法国政治、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国民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法国学术界对法国天主教与政治关系研究数据入手,分析法国天主教与政治互动关系研究的数据库情况,分析法国天主教与政治关系的综合性研究和互动性研究,认为其研究特点主要三个方面:一是成果多、亮点多;二是学科多、角度多;三是信教研究者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探讨犹耶在中国语境中圣号命名的差异性并分析成因。文章从比较的视角,通过文本分析的路径,分析犹太儒生与天主教传教士圣号汉译的异同,同时以《希伯来圣经》为对读文本,从犹太人对圣经传统承继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犹太人的圣号汉译承继了《希伯来圣经》中数量多样、形式繁杂的特点,并以多种儒家概念对译圣号,而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圣号命名时则受《希伯来圣经》传统影响较少,他们固定“天主”为主要译名。犹耶圣号命名不同来自犹耶的宗教差异:犹太教是兼容“一神信仰”,而天主教为排异的“一神主义”;犹太教不是外传宗教,天主教有外传使命;犹太儒生在华认同于儒家文化,天主教传教士没有这种认同。  相似文献   

14.
早在明代,澳门就成为西方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教中心。19世纪后期葡萄牙强占澳门以后,天主教和其他西方宗教势力进一步增强,然而,澳门的炎黄子孙并没有纷纷皈依西方宗教,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仍然信奉以佛教为主的中国传统宗教。据1970年的统计,澳门信仰佛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76%以上①,这说明佛教在澳门宗教信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过,佛教在澳门取得如此显要的地位,是从近代,尤其是民国以后开始的。澳门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的澳门半岛和一匹仔、路环两岛。这种地理环境,使澳门对内地文化有很强的依赖性。早在四五百年以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并无相当于现代意义的religion一词。"宗教"的现代含义来自日语借词。Religion的现代意义是17、18世纪西方社会日益了解异文化的结果。源于基督教背景,religion被界定为以信仰为核心的信仰与仪式的二元组合,由此确立宗教研究的基本范式。但在中国宗教研究中,此一理论研究范式亦显出诸多困境。本文通过初步梳理比较religion、宗教、道等概念范畴在西方和中国的话语史,探讨理解中国宗教实践新的理论出发点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新的世纪,给各宗教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宗教将以怎样的面迈入21世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轻一代。他样肩负着老一辈的重托。寄托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本期我们邀请五位宗教界人士就宗教怎样迈入21世纪,谈谈他们的思考。世纪末的思考马英林(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在人类历史即将进入新的千年之际,世界人主教会借助准备庆祝千倍Z年的系列活动,邀请普世八年了民,感念基督降生救赎的大恩,反省教会2O00年来的信仰与工作,以期把一个充满活力的教会带入对世纪。找们中国天主教,作为一个拥有140o年历…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出现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为代表的儒家天主教徒,还有其他入教或与天主教有一定联系的儒者,他们面对晚明思想转型,受到传教士“合儒、益儒、补儒和超儒”的影响,在中西文化会通的基础上以求“同”的意识重新审视和反思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历史演变,批判道、佛和宋明理学,回归儒家早期传统,重建上帝信仰。他们在坚守中国文化主体性前提下吸纳西方科学技术及宗教神学,试图用天主教教义和教理来会通、改造、补充甚至超越儒学,化解儒学面临的危机,以天主教精神重建中国人的信仰体系,探索儒学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从信仰维度更新发展儒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徐光启的姻亲脉络为线索,通过材料考证,特别对孙致弥、许缵曾的信仰世界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和探讨.孙、许二人是上海著名天主教世家的第二、三代教徒,相比于其祖辈,他们的内心世界已很少"两头蛇"的强大张力,也不复有对天主教"惟一真道"的执着,故相应增加了对别种教派的宽容,其人生指南往往是由多种价值理念和宗教关怀杂糅而成.天主教的本真蕴含逐渐消融在固有文化的血脉之中,必须将其置于生平、家世、事功及其人际脉络等诸重透镜之下方能予以辨析.这种信仰生活的内涵嬗替,在明清天主教世家的后代身上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天主教北堂身处清代皇城禁地,亦是18世纪法国耶稣会传教团的核心。本文通过中西文献的比勘,探讨北堂平信徒善会组织的建立与变迁。北堂圣体仁爱会、圣心会及其附属善会不仅继承了明末清初天主教善会遗产,亦将同时期流行于法国的天主教敬礼引入中国。传教士与本土传道员紧密协作,制定组织文本与仪式,是天主教得以持续发展的要素。对天主教善会及其宗教生活的考察,有助于更好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城乡天主教社区的日常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圣经》里,很多地方都对耶稣的奥迹有所记载。四大福音书更是对耶稣所行的奥迹详述有加。在天主教信仰里,天主的奥迹无论对天主教还是天主教友们而言都是一种重要的信仰内容和真实的信仰事件。因此,不难理解,在以天主教文化为主要背景的西方绘画史上,以刻画耶稣基督的奥迹为体裁的宗教画作是层出不穷的。这其中也不乏优秀之作,下面的一幅油画就是以此为体裁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