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机性问题,在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某些领域,早已为人们所关注,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但是在人类思维、哲学认识领域里的研究,似乎还是一个空白,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实际上,随机性概念作为“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列宁全集》第38卷,第90页)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全新范畴。  相似文献   

2.
科学范畴与哲学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革命力量。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有一个新发展,合乎时代的需要,就必须研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由于“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90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科学概念与哲学概念,即科学范畴与哲学范畴及其有关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发挥科学和哲学范畴的方法论功能,以及推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的心理学家对儿童的经济心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方面不仅有大量的论文发表而且还出版专门的学术刊物.当然,这一领域的研究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方面,但本文只侧重介绍西方在研究儿童是怎样理解经济关系领域中的问题以及儿童经济心理社会化过程等方面的动态.正如在该领域中有众多专著出版的英国心理学家Furnham A.所指出的一样,“研究儿童对经济概念和经济规律的理解能比研究儿童对无切身关系的自然规律的理解会获得关于儿童思维过程的更为实际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经济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对经济现象的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对经济现象的认知包括对基本经济概念、经济原则、经济规律和经济行为的认知等。研究表明,儿童对基本经济概念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但是受环境和经验因素的影响,存在跨文化的差异。儿童对不同经济概念理解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儿童可能很早就出现对基本经济概念内隐性的理解。儿童对经济原则和经济规律的理解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并且和他们对基本经济概念的理解息息相关。储蓄行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行为。12岁的儿童能够理解储蓄的多重目的,并仍处于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5.
儿童对句子的理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心理语言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一向引起心理语言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的重视。几十年来心理语言学家们提出各种理论,使用各种方法对儿童理解句子的过程及其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的研究就是这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心理语言学家Bever,T.G.在六十年代初首先使用“理解策略”(Comprehen-sion strategy)这个词解释人的理解过程,其意思是人们在理解中不是使用了所有程序,而是可以找到某种“捷径”或“窍门”。不过,他并没有给理解策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众多研究者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可以概括出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的基本含义,即儿童理解句子  相似文献   

6.
6-10岁儿童对几种常见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文  刘范 《心理学报》1982,15(4):15-2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儿童对几种常见的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的问题。共有太阳、月亮、空气、云、雨等自然概念19个,分为四组。个别地要求儿童逐一回答“是什么?”“有无共同的地方?”“为什么”?被试是6—10岁的儿童,分为5个年龄组,每组20人,共100人。 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对常见的自然现象的认知水平随年龄而增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不理解和含混阶段;过渡阶段。6—10岁儿童的认知水平大都处于过渡阶段。2.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内容的认知,8—10岁儿童是认知发展的飞跃阶段。此外,儿童对自然事物的概念的认知较早,对一类自然事物的共同属性的概括稍晚,对自然事物的因果联系的认知更晚。3.利用自身经验解释自然现象是儿童认知的一个重要特点。决定这一特点的因素,除年龄外,还有对象的性质及儿童经验的多寡等。4.环境教育和文化影响对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中,提问和回答问题技能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需要有句法、语义的知识,而且需要掌握交谈的规则。回答问题,特别是对特殊疑问句(特指问)的回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儿童是怎样回答问题的,他们对各个疑问词的理解是否有先后次序,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必要的资料。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想探索中国幼儿回答特殊疑问句的发展特点,通过儿童的回答了解他们对各个疑问词的理解,并和国外的有关研究结果做一个比较。调查的对象为3岁、4岁、5岁、6岁和7岁儿童,共五个年龄组。3岁组绝大多数儿  相似文献   

8.
试论儿童装扮游戏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力平  张晔 《心理科学》2002,25(2):228-230
近年来,儿童对心理的理解成为了认知发展,尤其是社会认知发展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者在诸如儿童对感知、思维、情绪、愿望以及信念的理解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成果卓著。儿童对于此种心理的理解通常被称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理由是:第一,心理状态是理论概念,其存在得不到证实。我们是拥有了关于心理状态的理论,并将其归咎于自己及其他人的。第二,关于心理的知识具有理论的基本形式和要求(详见Wellman,1990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对空间概念发展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末、七十年代达到高潮、以后研究数量减少。所以如此,可能因为国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关空间概念发展研究工作的重大影响力。皮亚杰从1929年开始着手研究空间、几何等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整理发表在《儿童的空间概念》(1956)、《儿童的几何概念》(1960)、及《儿童的运动和速度的概念》(1970)等几本专著中。  相似文献   

10.
少年儿童对漫画认知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纵观国内关于儿童思维发展方面的研究,我们看到成果很多。诸如给字词概念下定义、给字词概念分类、算术运算、理解寓言比喻词等等,所有这些研究都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存在,并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阶段作了大体划分。但也看到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去探讨。首先,关于思维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以什么作为指标。我们知道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目前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从思维表现的某一方面着手,这样就会使人产生疑问,它们反映的是同一的问题吗?即它们是否都反映了思维的本质呢?由于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讨论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涉及“意义、命题、理解、逻辑”这些概念,还涉及“数学基础、意识状态”这样的问题。本文将集中关注它对理解与私人语言的讨论,并希望能够以此说明晚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问题。一、命题的一般形式与意义的一般可能性《哲学研究》首先包含着对其作者早期的代表作《逻辑哲学论》的一种批判,但作者还是要我们将这两部著作放在一起阅读(见P.X)。为了能够理解晚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
影响儿童理解句子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句子的理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怎样理解句子?哪些因素对理解过程起决定作用?句子的结构特征和意义在理解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这都是当前发展心理语言学家普遍关心和讨论的问题,各家意见不一。例如对句法因素和语义因素所起作用的估价就有截然相反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在理解过程中旬法是首要的,语义次之;另一些学者则证明语义优先于句法,并强调语义和儿童已有认识的紧密联系。争论还在继续,要对各种因素作确切的估价尚待大量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3.
方以智曾提出“质测”与“通几”一对范畴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质测之学与通几之学的概念。长期以来 ,学术界似乎形成了一种共识 :质测之学即自然科学 ,通几之学即哲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北京大学的《中国哲学史》教材、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等均持此种观点。几十年来 ,学术界很少有人对此提出异义。据我所知 ,只有朱伯先生表示了不同意见。他在其《易学哲学史》中指出 ,此说虽有一定的依据 ,但还欠确切。认为方氏所说的质测之学 ,是对个体事物特性的考查 ,不一定皆指自然现象的研究 ;所说的通…  相似文献   

14.
关于儿童特质理解的心理理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特质理解是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社会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章概述了国外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包括心理理论与特质、儿童特质的起源信念研究、儿童特质词使用与特质理解发展、特质推理与特质理解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小学儿童的汉字形旁意识的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舒华  宋华 《心理科学》1993,16(5):316-318
在《小学儿童的汉字形旁意识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1993年第3期,以下简称《形旁意识研究》)中,我们初步发现小学儿童的汉字形旁意识随着年级而发展,三、五年级儿童已能自觉利用形旁信息帮助学习和推理生字词。并且发现语文能力高的儿童在生字词上的多重选择得分明显高于语文能力低的儿童。但是该研究中选用的汉字都是儿童知道其形旁的意义的,并且我们将全部汉字组成儿童可理解其意义的词,然后要求儿童进行多重选择。然而,儿童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例如,对有些汉字,儿童可能不知道其形旁代表的意义,如很少儿童知道汉字“雏”的形旁“佳”的意义是“鸟”。再如,生字有时可能出现在儿童概念不熟悉的词中.在这些情况下,儿童是否仍能意识到汉字形旁的作用并利用形旁进行推理呢?本研究中,我们试图在更复杂的条件下,进一步探讨儿童利用形旁进行推理的特点及不同能力儿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性进入它的晚期阶段,现代社会的反思特性得以充分凸显,而对科学价值的思 考构成了这一反思的重要方面。在元话语的层面上,现代性的反思性和现代科学所隐含的价 值问题,本身又构成知识社会学的反思对象。本文试图在重新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基础上,通过对知识社会学哲学基础的分析和批判,追溯价值中立原则的 历史基础,并在历史观基础上重新理解和审视现代社会科学的合法性根据。 一、知识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原则 在现代科学体系中,自然科学先于社会科学而产生和确立,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科学远 离人类的价值判断。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虽然对宗教传统有不小的冲击,但由于它特有的研  相似文献   

17.
曾涛  邹晚珍 《心理科学》2012,35(6):1404-1409
本研究利用个案跟踪语料和控制实验数据,考察了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基本层次词汇在产出和理解方面均占优势,名词层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位层次词语的增加。儿童对范畴层次词汇的正确产出和理解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基本层次、下位层次和上位层次词汇。本研究为佐证基本层次词语在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中占据概念的主导地位提供了经验支持,并支持原型理论对儿童范畴分类能力发展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潘开祥  张铁忠 《心理科学》1997,20(5):466-467
1引言儿童自幼便用模糊概念,模糊概念是概括地反映事物模糊性的概念。模糊语词在儿童的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如理解精确概念一样,儿童对模糊概念的理解也经历从不确切到确切的发展过程。与大小有关的差别量词是典型的模糊词,没有清晰的内涵和外延,但在儿童语言中出现损率较高,所以本实验想就这类差别量词作一初步研究.2目的探讨4-10岁儿童理解大小概念(差别量词)的年龄特点,及达到成熟水平的发展过程,为幼儿园或小学儿童的概念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3方法3.1被试把4-10岁儿童按年龄分成七个组,分别对应于小、中、大班,小…  相似文献   

19.
少年儿童公正观念发展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儿童的公正观念是儿童道德发展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后指出,7岁、10岁和13岁是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7岁前后的年幼儿童对公正概念尚不理解,他们的好坏标准取决于服从或不服从。所以年幼儿童的公正判断是以服从为特征的。10岁左右的儿童的公正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是以公平不公平或平等不平等作为是非标准的,因而这一时期儿童公正判  相似文献   

20.
概念是思维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研究者在继续就儿童对某些特定概念掌握和理解的年龄发展顺序进行广泛验证的同时,还对儿童概念的起源和获得、概念的表征模式、概念掌握与语言发展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