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医学现状和中医基础理论的缺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学现状和中医基础理论的缺陷成都铁路局中心医院(610081)徐以一、中医学现状1994年全国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中,西医师1159434人,西医士354060人;中医师257804人,中医士78636人;二者比45:1。同年全国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中医之争的核心是道、气、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性问题。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渊源,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始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揭示出道、气、阴阳、五行的原始内涵。道为古代宇宙生成论,气为古代对宇宙中基本物质的认识,二者代表古人对自然的根本性观点。阴阳是对日月运动、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概括。五行最初为五季,为天文历法概念。道、气、阴阳、五行综合反映了古代天文和气候变化规律,具有扎实的古代自然科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中医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十多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理论、实验、临床三方面对中医学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内容涉及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物理学、光学、声学现代医学等,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学的和核心内容仍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学生学习的东西仍然是《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中医药学的现代化,中医药学的突破性进展,中医药学走向世界,这三个问题似乎一个也没有解决,鉴于此,根据中医学现代研究的现状,本文拟发表几点拙见,以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4.
中医基础理论的现有体系是以西医学为参照系而建立起来的,并不等同于传统中医学.应通过加强中医文献整理研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中医自己解释中医,这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与方法探讨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100700)刘艳骄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范畴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应包括中医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理论、中医软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三大部分。中医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哲学理...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思考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融入现代科学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然归宿1.1 中医现代化是个过程 ,有两个不同范畴[1] 。其一 ,主要指中医学自身的现代发展 ,是“中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其在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上的完善和进步……”其二 ,主要是指中医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的是体现了生产、社会、哲学等因素对一门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时代发展对中医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而其仍基本上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年代 ,孤独跛行。究其根本 ,不能不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思想和方法的自洽性所致。1.2 导致中医理论自洽性的原因 ,多归结为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代文化体系与中医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中医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现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相比而言,可以说中医院校的科学技术规范教育是极为有限的,中医学生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限于西医体系的部分内容。或许,学生可以通过其它各种途径或多或少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某些方面的价值,但科学的思维方法、规范和精神很难真正内化到学生的心理中去,绝大多数人对科学的认识和崇拜表现为社会功利主义。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中医学借助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包括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整理提高中医学,却面临着中医的传统思维与现代科学理性的巨大差异时,就经常显得无所适从。中医学生中,或固守…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从奠立到演进都依托于传统文化并与时谐进。传统文化是蕴发中医学的土壤,中医学的理论及其发展和中国哲学、民族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判定等共生共进。中医学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知识和创发资源,《易经》的天运智慧使临床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医学理论只有靠传统文化才能准确解读。中医学在近代曾数历劫波,历程表明,缺失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难关,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之时中医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9.
四十多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理论、实验、临床三方面对中医学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内容涉及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物理学、光学、声学现代医学等[1],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学的和核心内容仍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学生学习的东西仍然是<中医基础理论>等课程;中医药学的现代化,中医药学的突破性进展,中医药学走向世界,这三个问题似乎一个也没有解决,鉴于此,根据中医学现代研究的现状,本文拟发表几点拙见,以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0.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探讨中医现代化问题;讨论了中医学的现实和理论危机以及当前对中医现代化的若干不正确认识;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本质,认为中医学的两个本质在于面向“状态”和充分依赖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治疗方式,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两个本质特性而扬弃传统中医中的古代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可能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探讨中医现代化问题;讨论了中医学的现实和理论危机以及当前对中医现代化的若干不正确认识;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本质,认为中医学的两个本质在于面向"状态"和充分依赖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治疗方式,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两个本质特性而扬弃传统中医中的古代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可能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一是从奠立到演进都依托于传统文化并与时谐进.传统文化是蕴发中医学的土壤,中医学的理论及其发展和中国哲学、民族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判定等共生共进.中医学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知识和创发资源,<易经>的天运智慧使临床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医学理论只有靠传统文化才能准确解读.中医学在近代曾数历劫波,历程表明,缺失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难关,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之时中医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13.
中医现代化方法与途径大连市中医医院(116013)白长川在世纪之交,中医现代化已成为同仁之共识。中医现代化首先要在观念上更新,中医学不应该定型在古代自然哲学的理论框架中,应该以“自己的科学形式”存在。当今中医学仍以古代哲学为理论基础,并未从哲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论中医学的本质及发展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学的本质面对中医学的本质这一问题 ,人们很容易将其与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联系起来 ,并进而将中医学的本质归结为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这样做的逻辑是把特点看作是对本质的概括。当然 ,特点是不能不揭示本质的 ,但问题在于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来表述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否符合中医学自身的实际情况。显然 ,在这一点上 ,中医学术界是不无争议的 ,如张进等便认为 :“中医特色并不是简单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来概括。”[1]在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之前 ,有必要强调的是 ,( 1)倘若象目前所进行的大多数研究一样…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范式的特殊性,使得中医学科学研究面临着困惑和困难.本文从"中医理法"的角度对中医药防治老年认知障碍研究工作进行了思考,提出应重视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重视预防研究;重视病因研究;重视体质研究;强调形神合一;跟踪现代医学研究的进展;重视科研方法学和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进一步提高中医科学研究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中医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中医发展的困惑与障碍众所周知,中医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纵观历史中医学有几次重大的飞跃,先秦两汉时期,得益于当时众多哲学流派思想的影响,早期的解剖知识、单纯的临床经验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构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形成了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体系,其代表就是《黄帝内经》的完成。《黄帝内经》中的有关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基本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确立的辨证施治的原则无疑是中医诊断的圭臬,时至今日仍无人能够超越此一方法;宋元时期金元四大家的出现、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成熟,丰富了…  相似文献   

17.
中医整体观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中医学界都把整体观作为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之一。但是 ,作为特色和优势 ,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中医的特色与优势 ,应该是指与西医相比较而言的 ,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异。这才能真正称得上特色和优势。是否真的如此呢 ?今以第六版中基教材上关于中医整体观的阐述为基础 ,对中西医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对这个问题也许会有些新的认识。1 整体观念并非中医独有1 1 首先是就中医整体观的医学内涵来看 :“中医认为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 ,不可分割 ;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 ,彼此为用 ,在患病时 ,体内的各个部…  相似文献   

18.
中医知识是一种具有突出"隐性知识"特性的知识体系,它有着与其他隐性知识不同的特征:个体内在性、不可充分表达性、文化依附性、情境依赖性。就形而上而言,中医学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中自发的辨证论思维和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来构建其基本理论体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投影;就形而下而言,中医学依托于自身的"内证实验"及临床实践经验、临床感悟和直觉。所以说,无论其理论来源及理论基础,还是临床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医学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论心理 社会因素与肿瘤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传统中医学的情志所伤与肿瘤的关系传统中医学将人的心理思维活动称之为神 ,而人的一切组织器官是物质形态。“形神合一”是中医基本核心理论之一 ,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它是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心身观基础上产生的。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对“形神合一”理论阐述颇多 ,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 ,神是形的主宰。张景岳在《类经、针刺类》中说 :“形者神之体 ,神者形之用 ;无神则形不可活 ,无形则神无以生。”反应了“形神合一”是中医的生命观。形与神之间的平衡、和谐对人的健康是至关…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的发展呼唤科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在不断进步 ,科技在高速发展 ,在世纪交替的今天 ,回顾一下中医学的旅程 ,我们却不得不承认 ,较之于日新月异的生命科学而言 ,中医学并未搭乘上时代前进的高速列车。这种现状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在诸多因素中 ,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缺乏一种发展中医学的科学精神 ,缺乏一种敢于怀疑 ,勇于创新和探索 ,实事求是的精神。1 中医学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1 1 中医学缺乏科学精神是历史遗留下的缺憾1 1 1 《内经》的出现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使中医成为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鉴于她的这种学术地位 ,历代医家无不将其视为圣典 ,这种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