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壁画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物质环境满足了人类生存和行为方式等基本需求的同时,给环境注入人类意志、理念、情感和美感的综合性艺术。创作形式及其表现手法的多元化与其自身语言的多样性是现代壁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性。正是由于壁画的多样的创造性语言,决定了壁画家不再孤立地把壁画作品作为目标,而是从文化和审美的视角来关注人们的生存空间,将环境与艺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公共艺术即在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它是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美的原则、按照一定的美的规律,创造出一系列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作品。从校园角度切入,壁画创作不仅是校园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现代公共艺术的重要诠释。壁画创作与校园公共艺术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当代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以校园壁画创作《足迹》为例,从壁画创作的构思、构图、表现三个主要阶段入手,能够寻找壁画创作与校园公共艺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如果按照生产要素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历史进行一个阶段性划分的话,我们应该正处在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的商业社会。随着商业的普及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商业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范围和场所,我们所谈论更多的则是商圈。商圈是对某一商业区域的概念整合,不仅包含商业经营、交易和买卖的发生地,更涵盖围绕这一系列商业行为本身所打造的建筑设计、动线规划和艺术氛围呈现,其中有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公共艺术。文章通过对现代商业区域中典型公共艺术的打造案例,分析公共艺术对于商业区域的提升作用,剖析其背后的文化、艺术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区康复是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改善社会功能、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环节,深受社会文化、社会制度、家庭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本研究从医学社会学视角出发,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及焦点小组等质性研究方法,从污名化所造成的排斥、隔离与自我身份认同挣扎,病人角色、照顾者角色和医生角色的交织影响,以及政府政策与资源受限所带来的社区康复公共路径受损3个方面,分析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消解路径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共艺术不仅涉及城市雕塑、壁画、景观装置、构筑物、公共设施等物化的实体要素,还涉及事件、展演、计划、光效和影音艺术、表演行为、社会介入等多种互动的艺术形式,其涵盖范围的广泛性为不同专业的交叉研究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视角。文章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按照时间发展的脉络,分析美国及澳大利亚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载体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艺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材料是城市公共艺术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公共艺术表达的媒介。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美感的要求不再仅仅体现于物质层面上,而是逐渐向精神层面转变,随着城市公共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材料的美感也随之体现。它以其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和不同的质地、肌理,提高了城市公共艺术的整体品质,满足人们对于美感的各种需求,表达各种情感和内在精神。以城市公共艺术与材料为大主题,归纳城市公共艺术与材料美感的关系,并结合案例从材料美感的分类和材料美感的属性多角度进行总结,作出对城市公共艺术和材料美感发展关系后期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艺术建设之风愈发蓬勃。但从创作层面而言,多数公众艺术作品却如“无根之水”,更有甚者仅是简单复制。通过从公共艺术的属性研究出发,提出了公共艺术应具有传播性、城市性、公众性三层具象属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两个层面上的创作策略,以期为城市公共艺术创作贡献出一份切实的实践指导力量。  相似文献   

8.
艺术介入公共空间领域,可以更好地彰显艺术的独特魅力,不仅有助于构建公共空间的艺术景观,还可以提供鲜活的城市视觉文本。文章主要探寻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建设策略,总结空间构建的基本准则,从城市空间的雕塑应用、交流枢纽建构、旧城区改造等角度分析公共艺术视角下的空间构建的基本方法,并提出公共艺术视角下的空间建构新理念,以推动公共空间建构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共空间是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最早由社会学专家提出并主要应用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近来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开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文章从乡村公共空间概念的形成到其社会学、规划学二元概念的发展入手,综合分析近年来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与研究局限性,并提出基于具体工具与指标开发的研究大方向,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开展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剪纸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符号,更是现代艺术可以借鉴传承的不竭源泉。公共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更需要学会怎样挖掘剪纸艺术的深刻内涵,并以此发展公共艺术的新形式、新语言,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传承和发扬,并应用到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当中。文章就现实的一些案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形式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创新与融合。从现代我国公共艺术发展概况出发,综合剪纸艺术特点和剪纸艺术结合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案例,总结了我国剪纸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上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道变迁:个体与公共组织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学海》2015,(1):50-58
本文从政治社会学角度解释基层社会情绪政治化的现象。文章阐述了社会成员的组成关系变化,特别是他们和公共组织的连接通道中断时产生的影响。上世纪50年代,工作单位成为遍地存在的"代理政府",它们实际上承担着代表、应责、协调和连接的职能。但随着这一角色的收缩和广泛的社会流动发生,社会应责和协调机制式微,个体和公共的连接关系不再,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面临没有组织向自己负责的局面。在基层社会,发挥上述作用的社会机制衰退的程度,可以解释社会情绪的政治性转化。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社会,复制艺术早已不再是新鲜词汇,科学与技术这一历来被人们探讨和探索的问题,在今天依旧值得我们思考。随着20世纪开始符号学逐渐成为显学,它慢慢成为研究人文社科的方法论之一,甚至被称为是文科中的数学,可见其自身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当今已经是符号社会,各种符号充斥在我们身边,用符号学研究艺术问题的意义在于从另一个视角开启我们看待艺术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些年来,城市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成为了展示中国的公共艺术现状的途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城市文化的宣传窗口。而在公共艺术当中,城市公共雕塑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点缀城市生活环境,美化公共空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视野,对他们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城市公共雕塑的艺术形式近几年也变得愈发多样,其不再是简单的以写实为主要目的,而是从作品本身出发,  相似文献   

14.
公共艺术是处于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之间产生互动的艺术,它本身具有公众性和艺术性,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单个简单的艺术作品放置在某个特定城市公共空间中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它应该更多地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来进行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同它所在周围各种空间环境联系得很紧密,这些空间环境所体现的特征对于公共艺术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解读,从中总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这些特征对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于心理疾病成因的探讨,人们习惯把它归于心理学和医学(精神病学)领域,实际上,社会学研究者们从未忽视对此问题的关注。如若追溯社会学的发展史,涂尔干对自杀现象的研究在社会学领域开创了运用实证主义方法探讨心理问题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学研究者对社会因素在心理疾病的产生和维持方面作了诸多探讨,对社会成因的解释集中在诸如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别、年龄以及种族或民族等社会因素上。最终形成了社会病原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反应以及社会建构论四种视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变得日益复杂与重要,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和艺术化。公共艺术作为面向公众的艺术,不同于传统的城市环境设计,具备开放、共享、公共的特征。艺术家用艺术语言激发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更多思考,引导大众积极参与创作,让大众将自身的审美需求表达出来,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认同。这对于塑造城市文化精神、提升大众情感体验及增强其归属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公共艺术如何更好地与城市公共空间相融合并发挥价值这一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建筑、景观设计案例等的研究分析,探讨公共艺术的叙事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的本质是公共决策。"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指当地民众对于公共决策的持续接受和支持程度,是公共决策合法性的基石。本研究借助"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两个调查实验(N=354+354),一个现场调查(N=520),全面考察公共决策透明(过程透明和内容透明)与社会许可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明确这一关系的作用边界。结果发现:1)决策过程透明与内容透明正向影响社会许可; 2)政府信任调节决策内容透明与社会许可的关系;3)结果依赖调节两类透明与社会许可的关系。基于这些结果,作者总结出正性的"决策透明效应"以及"谨慎的不介意"和"有选择的忽视"之双缓冲作用,即"一提两抑",以更好地理解公共决策的社会许可机制。  相似文献   

18.
艺术史的研究不应仅从所谓的主流视角去分析."主流"艺术史的书写对艺术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质疑和反思的,对于固有观念的突破与创新恰能为艺术史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此次的研究将着重探讨一组相同主题的艺术作品,并以此为突破口反思"主流"艺术史书写中存在的缺漏和不足,这将有助于艺术史书写的完整性.作为存在于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我们对它的研究已不再单纯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看待其中的深意.如在社会学、历史学的研究中,艺术作品已经开始以图像志的形式提供史料,辅助研究,其中生动的历史图像使人们以视觉的方式感知和认识历史以及历史中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9.
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不止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的简单陈设,更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行为和精神需求,给人们心目中留存城市文化意象。目前,在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展示中,促成人与艺术、环境的互动,是其公共价值的重要体现。通过卡塞尔的案例,试分析城市公共艺术的存在之本——互动性,增强人与城市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城市公共艺术增加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20.
经济适用房是伴随着我国住房改革过程应运而生的,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而实施建造的一种公共住宅.目前独立集中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引起了经济学、社会学等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却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这类住宅的负面的影响,即对于这种公共住宅的反功能认识不足.本文尝试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对当前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的独立集中建设模式的反功能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