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吕东莱 (吕祖谦 )是南宋浙东思想家。《易说》一书是他研读《周易》时所写下的心得 ,他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的实际而进行了深切的思考 ,尤对《易》学中的辩证法精神 ,颇多自己的体会和发挥 ,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六朝道教典籍《真诰》使用了口语、俗语,其用语较有特点,学界多有讨论。但由于道教文献的特殊性,其中对某些语词的讨论尚欠深入,仍有可商之处,本文即对"不授"、"盛"、"建"三个语词的含义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3.
冯晓斌 《孔子研究》2016,(5):97-103
焦循是扬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论语补疏》是其晚年《论语》诠释研究的重要成果。他选择何晏《论语集解》的部分条目逐条诠释,以互文旁通为依据,以纠谬补新为途径,以精实兼具为追求,或训诂文字,或考究名物,或阐发义理,以己意明经为宗旨,时有新意灼见,显示了独特的《论语》诠释特点,为《论语》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论语补疏》从稿本到定本的修订也足见焦循审慎的治学态度与精湛的治学追求。  相似文献   

4.
艮斋田愚代表了朝鲜王朝末期儒者抗争外来殖民文化,保存传统文化的努力。他的思想以朱子学为主,兼综畿湖学派,创造了“性师心弟”、“性尊心卑”等学说;他的性理学着重在坚守传统伦理,为民族国家奠立社会基础;发挥东方学术的宗教意味,为士人安身立命寻找理论基石;坚持义利之辨,反对新学的功利主义。晚年特重修持实践,诠释传统礼仪,阐扬宗法文化,为保存传统文化作了最后的抗争。  相似文献   

5.
戴钧衡承袭了乃师方东树的学术思想,尊崇宋学,强调经世致用。其所著《书传补商》一书,宗主程朱,推尊《蔡传》,重视对《尚书》中义理的阐发,可谓桐城派治经的一大代表作。戴氏解经,特别强调反复玩味经文,并以人之常情、事之常理为佐证。戴氏以此方法辨析疑义,阐明新说,形成了鲜明的治经风格。  相似文献   

6.
<八关斋诗>约作于天监八年,这当是沈约为祈求消病而发愿、舍身下的产物.它并不能充分表明沈约信仰佛教的坚定性,它甚至有迎合梁武帝崇佛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圣经》汉译本是贺清泰《古新圣经》,而且它也是最早的汉语官话《圣经》译本.这部几近完整的《圣经》对今天的《思高圣经》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笔者对该文本做一初步探究,从藏本以及文本内容方面入手,日后有待更深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孔子删《诗》"乃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在并无充分根据的情况下,竟然长期对此表示怀疑,甚乃完全予以否定。这样的学术趋尚显然值得深思。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古诗三千"与"逸诗"稀少问题、"《诗》三百"与"季札观乐"问题、"思无邪"问题、"删《诗》"权力问题,以及"孔子删《诗》"史书无载问题,对"孔子删《诗》"的历史真实性作了进一步论证。综合这五个方面的论证,并得出结论:"孔子删《诗》"是完全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中引《易》或与易学相关的内容,应本之于《淮南道训》。这些内容与帛书《易传》及《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易学古籍都有着十分密切的传承关系。通过相关章节的比较,我们认为《淮南子》中引《易》论《易》的文字,确由帛《易》流传而来,确为孔子之传。《淮南子》中论"五帝三王"的内容或与《韩氏易传》相关。《淮南子.天文训》包含了丰富的象数易学理论,有些可能是《汉书.艺文志》所载的《古五子》的遗说,有些则是魏相《易阴阳》的内容,还有一些与京房易学中的"纳甲"筮法相合辙。  相似文献   

10.
刘红霞 《管子学刊》2007,(4):114-117
本文根据《曾子》一书的著录和引用情况,考订出《曾子》一书大约在六朝以前亡佚八篇,其余十篇保存在《大戴礼记》篇名中带有"曾子"二字的十篇。自宋至清,出现很多《曾子》书的辑本,本文对这些辑本做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程林 《周易研究》2004,(3):46-50
<易序>为朱熹著作<周易本义>中的一篇序文,但此文也被收入程颐的<程子遗文>及程颐的弟子周行己的<浮沚集>中.谁是<易序>的真正作者,众说纷纭.本文从文献的角度和思想的关联上断定朱熹是这篇序文的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颐卦》“口实”、《易传》“养”之义考释和对殷周之人对龟卜的态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颐卦》卦爻辞进行解释。认为《颐卦》“口实”当取借口、依据之义,经传“养”当训为“象”、“相”,卦辞“观颐,自求口实”是“观察人的面部表情动作所传达的意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之义,爻辞“朵颐”、“颠颐”、“拂经于丘颐”、“拂颐”、“拂经”、“虎视眈眈,其欲逐逐”等都是一些暗示人不同意见的面部表情语言、动作语言。全卦实际上反映了商周之际人们思想的转变以及在人意、龟卜结果之间取舍的矛盾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3.
刘彬  王敏 《周易研究》2005,(5):30-36
<易纬·稽览图>卷下载有一种"一爻直一日"的卦气占术,还少见学者讨论.本文对这一占术作了梳理,并对其特点、流传作了初步考察.与<稽览图>卷下"六日七分"卦气术不同,<稽览图>"一爻直一日"的卦气术,与焦赣"焦林直日"卦气说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可能同属于<连山><归藏>系统.此术至唐一直在流传.  相似文献   

14.
宋代君臣讲<易>、臣民进呈<易>之风盛行,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得到封赏的人比比皆是.宋代君臣注重<易>理,并借此评论、讽谏时政,具有学以致用的意义.这种情况对宋代易学的繁荣与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略论惠栋的考据学特色与既济思想--以《易大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大义>是惠栋用易理对中庸的注解,该书实际体现了惠栋的许多学术特色,其考据学特色表现为:1.复经书原貌.2.考典章制度.3.述微言大义.而其思想特色则表现为将中庸的思想看作一个整体,从而在注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易学思想完整地表达为:乾元经过择善积善的过程最终达到既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取帛书《易经》乾至蹇卦的卦爻辞与今本对应的卦爻辞异文进行对比,阐释了二者今、古文的使用情况,并对二者诸多异文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郭彧 《周易研究》2003,(2):49-55
自南宋时起,《易数钩隐图》一书的作者就有二字与二籍贯的争议。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考辨。得出北宋有二刘牧、前刘牧著《易数钩隐图》、黄黎献为之续补等结论。最后指出,彭城刘牧的道学思想应当在宋明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谢枋得所传易图在易学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考察<阴阳鱼太极图>的流传演变尤为重要.程颐、袁溉、薛季宣的言行确实影响过士大夫人蜀求图.元明学者的相关记载表明谢氏所传之图并非<阴阳鱼太极图>,与邵雍<先天八卦圆图>也有差异.此图可能传自彭大雅,传播者有谢枋得、吴蟾、虞集、吴全节等人.明初传<天地自然河图>的陈绎曾也与谢枋得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杨简作为心学解《易》派的代表,其易学思想是心学与易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一种心学视域下的易学.在杨简的心学体系中,心具有本体特征,它虚明灵妙,且存在于人自身;功夫论上既要讲求恢复本心,又不可强索而得.杨简以此心学视野去观照易学,将整个易学体系纳入其心学视域之中,并且注重阐发一些与心相关的易学观念,从而使其易学思想呈现出高度一元论的特征.当与经典结论不相兼容时,他又敢于怀疑经典,以保证其易学的圆融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沿着班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思路,后人就会寻求《太玄》与《周易》的对应关系,结果却发现二者有诸多不合。以此回溯汉代《易》经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易》并存、《周易》尚未定型,说明《太玄》不仅仅是模仿《周易》,而是综合参照了当时存在的古《易》。本文通过分析《太玄》与《连山》、《河图》、《洛书》的具体关系,揭示《说卦》是《太玄》与古《易》联结的纽带,明晰三《易》发展的实际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