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小宏 《心理科学》2012,35(4):973-977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支持感以及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对33家生产型企业798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员工的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韫黎  陆昌勤 《心理学报》2009,41(6):501-509
本研究旨在探讨挑战性-阻断性两类不同性质的压力源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重点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309名飞行签派员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采用层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⑴阻断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而挑战性压力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的正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⑵挑战性-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都呈正相关;⑶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但对离职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在面临阻断性压力时,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其身心健康水平、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而离职倾向没有明显差异;⑷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挑战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但对身心紧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挑战性压力会提升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倾向,而对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3.
刘红云  孟庆茂  张雷 《心理科学》2004,27(5):1073-1076
通过对28所小学1299名教师的调查结果,作者主要对教师集体效能和自我效能对工作压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内在动机及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了分析。多层分析结果表明:(1)教师工作压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内在动机的关系受教师自我效能高低的调节,教师自我效能高的教师.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小;在考虑了教师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后,教师工作压力对教师工作满意度、内在动机和离职倾向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学校水平的差异。(2)学校水平背景特征一教师集体效能对教师工作压力与内在工作动机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集体效能高的学校中的教师,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通过对1149位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关系的特点及其与工作特征、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体验到的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家庭促进存在较弱的负相关.2)男性教师体验到的家庭-工作冲突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在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促进方面差异不显著.3)工作要求能正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促进;个人对工作家庭平衡的控制感能降低工作-家庭冲突、提升工作家庭促进,但同时也会使家庭-工作冲突增加.4)工作家庭促进会显著地提升教师对工作和家庭的满意感.工作-家庭冲突会削弱工作满意度,家庭-工作冲突则会导致家庭满意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抽取河南、陕西、山西、新疆等地327名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组织支持、自主性、工作效能感与民警心理健康服务者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组织支持、自主性、工作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工作效能感在组织支持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效能感在自主性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组织政治技能是个体在组织中生存和获得职业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研究主要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探讨组织政治技能对个体自身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非曲线关系;组织政治技能中的处世圆通和面子和谐两个维度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而人际敏锐可能增加个体的工作压力感;自我评价对于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工作压力在处世圆通、人际敏锐和面子和谐三个维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组织政治技能对于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个体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感,进而促进个体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校教师工作特征问卷、人格特质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对40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工作特征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工作特征中的多样性与工作本身、人际关系达到中度相关;工作特征中的完整性与工作满意度、重要性与工作满意度的五个维度均达到中度相关;工作特征中的自主性与薪酬待遇、进修提升、人际关系呈中度相关;工作特征中的反馈性与工作本身、薪酬待遇、进修提升、人际关系呈中度相关。(2)高校教师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维度与进修提升呈中度相关;与领导管理呈  相似文献   

8.
工作不安全感与幸福感、绩效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旨在探讨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上级评定)的影响,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到513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采用层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⑴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⑵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工作不安全感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对工作满意度的调节作用不显著;⑶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不安全感—工作绩效之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就表明,在当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里,工作不安全感是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压力源,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611名企业员工的调查,探讨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组织支持感与换岗意向、换职意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仅对换职意向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与换岗意向、换职意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对二者都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探讨了主动性人格与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个人-工作匹配的中介效应和工作-家庭冲突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个人-工作匹配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8所小学420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主动性人格对个人-工作匹配和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个人-工作匹配在主动性人格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个人-工作匹配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工作-家庭冲突的调节,即工作-家庭冲突可以降低个人-工作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正向影响。因此,主动性人格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双重视角,考察1877名教师的成就目标与其效能感、焦虑和工作投入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掌握、表现趋近目标正向预测而表现回避目标负向预测工作投入,教师效能感、焦虑、教师效能感-焦虑在成就目标与工作投入间具有中介作用;(2)潜在剖面分析识别了五类不同的教师成就目标剖面,即掌握型、低掌握低趋近型、低掌握中等趋近型、高混合型、平均型,其中掌握型适应性最佳且占比最多;(3)教师效能感、焦虑、教师效能感-焦虑在成就目标剖面与工作投入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承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3名高校教师为被试,探讨了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承诺及其各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对组织承诺及其各维度均产生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伟文  李超平 《心理学报》2021,53(5):527-554
近年来, 资质过剩作为一种特殊的个人-环境不匹配现象, 引发了较多学者的关注, 但相关研究结论尚有争议。对包含383项独立研究、945个效应值及575061个研究样本的321篇文献开展元分析:(1)直接效应检验表明, 资质过剩感与消极情绪(愤怒、无聊)显著正相关, 与积极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不显著; 在个体绩效方面, 资质过剩感与消极角色外行为(反生产行为、离职)显著正相关, 与积极角色外行为(创新、组织公民行为等)和任务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2) 结构方程模型元分析表明, 资质过剩感能够通过增强消极情绪, 进而增加消极角色外行为、减少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 能够通过增强积极自我概念, 进而增加积极角色外行为和任务绩效、减少消极角色外行为; (3)集体主义文化倾向在资质过剩感通过情绪-认知加工系统影响个体绩效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在高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 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弱, 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正向影响; 在低集体主义文化情境中, 资质过剩感对消极情绪的负向影响较强, 且能对积极自我概念产生负向影响。(4)资质过剩感与个人-工作匹配相关性较强, 与个人-组织匹配相关性较弱; 与二者相比, 资质过剩感对压力感、离职的预测效果最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资质过剩感对个体绩效的复杂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 并为组织如何管理资质过剩员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综合激励理论考察了领导效能和职业认同在胜任力与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胜任力量表、领导效能量表、职业认同量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69名农村小学校长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胜任力、领导效能、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这四个变量均两两显著正相关;(2)胜任力、领导效能、职业认同均显著正向预测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胜任力、领导效能会正向预测职业认同,胜任力会正向预测领导效能;(3)领导效能中介了胜任力与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4)职业认同中介了领导效能与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因此,领导效能和职业认同在胜任力与农村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敏  孟晋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4):83-86,142
目的,根据国内外工作效能感评价理论模型的结构,拟定出工作效能感初测问卷的题项。方法,经过初测后按标准在部分大企业中抽取被试,并使用工作效能感初测问卷进行测试,并作信、效度检验。定型问卷分为个人感知的集体工作效能感产出与变革效能感、对成员的支持的评价、协调与沟通效能感和对成员效能的评价四个纬度。结论,自编的个人感知的集体工作效能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企业集体效能感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人际压力量表》和《青少年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问卷》对916名中学生进行施测,探讨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自我效能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际压力与人际自我效能感、社交适应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交适应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人际自我效能感在青少年同伴压力、家庭环境压力与社交适应行为关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感状况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感是影响工作行为绩效的重要心理因素。本研究探讨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与满意感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工作压力构成中 ,知识型员工内源性工作压力较高 ,外源性工作压力较低 ;②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满意感 ;③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内源压力与工作满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④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外源压力与工作满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资源保存理论出发,分析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幸福感及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职场排斥的中介作用。对188名员工及其上司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员工的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其感受到的职场排斥有显著负向关系;职场排斥与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有显著负向关系;职场排斥在社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这表明高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员工能够削弱受到的职场排斥,进而体验到更高的工作幸福感,并获得更好的工作表现。  相似文献   

19.
教学效能感与教师工作压力及工作倦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志鸿  任旭明  林琳  时勘 《心理科学》2008,31(1):218-221
采用问卷法对728名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学效能感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工作压力不仅直接导致工作倦怠,还通过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从而导致工作倦怠;教学效能感是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路径为:工作压力直接和通过降低一般教学效能感导致情绪衰竭,工作压力直接和通过降低一般教学效能感与个人教学效能感导致人格解体,工作压力通过降低个人教学效能感导致成就感低.  相似文献   

20.
工作设计的新视角:员工的工作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重塑是从员工角度进行的自下而上的工作再设计方式,突破了从组织角度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强调员工改变的主动性.工作重塑存在多种类型,如任务重塑、关系重塑和认知重塑,以及个人工作重塑和合作工作重塑等.工作重塑与主动性人格、生涯取向、自主性、人-环境不匹配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对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感、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和组织承诺等具有积极预测作用.未来研究要加强工作重塑的纵向研究,深入探讨工作重塑的影响机制,开展其消极后果的研究,同时国内研究还要考虑到传统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对工作重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