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作为路德宗教改革核心之一的修道院改革是如何在德国进行以及作用的.16世纪初期,帝国城市纽伦堡在接纳新教后迅速展开改革行动,废止宗教节日、驱逐天主教支持者和关闭修道院.圣佳兰修道院作为唯一的抵抗力量,其院长卡瑞塔丝留下的翔实丰富的日记手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展现了在市政委员会领导下的修道院改革现实.  相似文献   

2.
教育本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鲁 《现代哲学》2007,3(5):121-125
教育不仅是社会文化传承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存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人生价值)的特殊活动。人的"生存方式"就是人之生活和实践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样态,是促进教育本身不断生长的元点。正走向"创建和建构生活"。  相似文献   

3.
论伦理理解     
多元主义时代,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不同主义、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当代世界,"伦理理解"的文化症候不断涌现,现实、历史与哲学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期待"伦理理解"。伦理理解,包括理解"伦理"与"伦理"理解,二者构成了伦理理解的基本范型。理解"伦理",以伦理学基本问题(义利、名实、群己)的辩证统一,完成对于生活世界、语言世界和实践世界的辩证循环理解;"伦理"理解,以"伦理"理解世界,试图沟通不同文化之间的"我们"与"他者"的相互理解。走向当下现实的"伦理理解",从主体性视角就是"类本质"意识的觉醒与自觉而生成的"类主体",从伦理共同体视角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与实践建构。  相似文献   

4.
"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具有"文化规范"和"文化取向"的双重规定,它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对立。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价值",是中华民族在价值认同方面的最大公约数,是趋向于世界文明发展的价值。从具体内容、功能和特性来看,"中国价值"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价值"是作为"共同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而存在的价值,但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共同价值"规定了"中国价值"总的发展空间,并在整体上决定了"中国价值"的建设方式。另一方面,"中国价值"又会作用和影响"共同价值"。"共同价值"与"中国价值"的关系,必将会引导当代中国文化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条道路一直会延伸到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从而使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文明大国"和"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5.
价值权威及其可能——从韦伯的"价值无涉"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问题,既是一个时代性课题,也是实践中的敏感问题.在一个价值多样化的时代强调权威,要比在以往任何时代都困难得多.但是,权威的问题常常并不完全在权威本身,它很多时候来自我们对权威的曲解和"误用",其结果不仅造成了对权威的简单反对,也直接制造了价值多样化时代价值世界的困境.真实的价值多样化并不必然地排斥权威的存在,事实上,真正的权威只有在与多样价值的相互关联中才能"有深度"地建立起来.现代价值世界正是依托一种对于"合法"权威的价值认同,提供文化精神和文化生命的接续和传承,同时也以一种积极的反思和批判带来人文世界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乔装的耶稣     
计文 《天风》2013,(1):1
有一所修道院,曾辉煌一时,朝圣者门庭若市.但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渐渐衰败,不久便门可罗雀,眼看就要关门了.老院长的心情自然十分沉重,最后,他经过长途跋涉,去请教一位高人,希望找到振兴修院之法.高人若无其事地说:"好办法我没有,但有一件事我知道,就是你们的修士当中有一个人很特别,他是耶稣特意乔装打扮的!""啊!真的?"  相似文献   

7.
隐私位于人的尊严的核心部分,尊重个人隐私就是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体现.在21世纪,信息交流和社会信息资本的聚集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然而,新的社交媒体和互动方式的出现,也导致了在共享信息时对个人隐私过度"消费"的现象.在遭遇数据制霸的信息共享时代,个人隐私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成了社会公共领域的重要事件,面对信息共享所带来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社会现象,深入探寻在个人隐私与信息共享之间的伦理抉择,客观分析其症结,建构合理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真实模态实在论者认为,存在众多的可能世界,每一个可能世界都不过是最大程度地内在关联的时空的和.据称这种观点的一个优点就是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资源,以不循环的方式来分析模态算子.  相似文献   

9.
张一兵 《学海》2011,(3):155-161
青年海德格尔在"那托普报告"中突显出一种全新的功用性交道世界观。在这里,本体论被建构为生命活动的存在论,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你的存在方式就是我照料故我在。并且,我们交道故世界在。可是,这个交道性的周围世界就是沉沦。由于生命此在的个体已经将自己交付于交道性的非本真的关照性在世,所以他必然失去本己性的独立性,只是作为常人沉沦于世界。  相似文献   

10.
周靖 《美与时代》2007,(4):26-28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着巨变,这种变化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这就是"e"时代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月7日,我们一行4人应塞浦路斯基科修道院 文化中心邀请赴塞参加“宗教和文化”世界会议。中国宗教界派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学诚法师,作为宗教领袖代表与会,我作为会议代表与会,外交部的梁燕同志担任翻译。会议于3月8日至11日在塞浦路斯首都尼克西亚基科文化中心举行。除中国外,美国、英国、俄罗斯、印度、伊朗、埃及、希腊、土耳其、日本以及梵蒂冈等19个国家200多名代表应邀与会。 塞浦路斯基科修道院文化中心发起这次“宗教与文化”世界大会,一方面是应对“9·11”事件后,宗教在维护…  相似文献   

12.
马丁·路德热爱音乐,是个出色的歌手,在作曲方面也十分在行.无论在故乡、在修道院、还是在德国的其他地方,回荡在他耳边的除了弥撒曲或经文歌以外,就是民歌.因而在如何营造理想的新教圣乐方面,路德无疑是从民歌那里受到莫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梅康钧 《天风》2006,(23):16-17
我们表达自己看法和意见,不仅在不同宗教间,亦可在不同信仰之间,无论采用如何方式,这种以对话方式的相遇是在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当我们在社会中,不同宗教间,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中,如果给予世界增添一点良善的话,那就是促进人的思想和心灵。这一切从宗教信仰角度而言是"神意",而从社会角度来看,则是"民意"。  相似文献   

14.
我们视为真实的东西是我们感知到的现象世界的客体。我们将那些我们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客观看到的东西视为真实的。那么什么是感知世界的心?对我们来说有可能认识到这个感知世界的心吗?本文讨论被心所感知到的世界的存在,是为了讨论感知世界的心的存在以及心的可知性。现象世界是一个感知世界,是一个由我们的概念化语言系统构建的虚构世界。而这个虚构的现象世界的基底,即客体本身是空。空是指感知和构建世界的心是空的。因此,对于世界之空的意识就是心的自我意识。由于我的心的空与所有其他存在物的空是同一个空,因此心就是与整个世界产生共鸣的能力,即普遍的心、一心。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即一心。佛教的"空寂灵知"和"本觉"指的就是心的自我意识,即空。  相似文献   

15.
艾洁:主内平安! 我已两次给你写信,询问有关进修道院的事,但我知道基督教没有修道院,那么,请问基督教的信徒到天主教的修道院可以不可以?需何条件?盼给予解答。 你不禁要问为什么要到修道院?请看我的  相似文献   

16.
杨楹 《哲学研究》2012,(2):9-12
<正>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自由理念、人道原则和解放逻辑等置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系格局、生活自身的辩证历程中考量,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哲学的最高价值诉求乃是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相似文献   

17.
陈新 《学海》2001,(4):44-50
"世界历史"观念作为我们理解世界、描述世界的理论框架,起源于希腊化时代;中世纪,它融入宗教哲学,完成了哲学化转向.近代以来,理性取代了上帝,"世界历史"观念随之转向认识论,并逐步成为孕育欧洲中心论的温床.近代早期,维柯与伏尔泰为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确立了基本的范式,这种范式大大削弱了中世纪"世界历史"观念广泛具有的实践性.自康德始,近代"世界历史"观念以德国思想家为其表述者.康德的创造性表现在,他认为普遍世界历史的存在,首先是人们以某种预想为线索进行撰述的结果;赫德尔则以强调个体的特殊性与历史性的方式来撰述世界历史.西方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他的世界历史思想代表着近代"世界历史"观念的确立与完善,同时意味着中世纪普世主义"世界历史"观念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8.
桂强 《美与时代》2005,2(9):8-10
艺术典型作为文艺学、美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范畴,是和人类"艺术地"认识自身和表现自身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典型范畴的核心就是显现人的本质,使人认识自身.研究典型范畴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现时学界普遍以"灵活性"来诠释"权"之内涵,但通过对《孟子》原文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孟子"权"之内涵应为一种实践智慧。"权"是使"经"由抽象走向现实的实践方式。在此基础上,孟子"权"思想的内在品质、抉择原则及价值原则得以明晰。孟子"权"之价值原则,合而言之就是"仁",分而言之就是以本心为代表的生命价值,以亲亲为代表的伦理价值,以尧舜之道为代表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许鼎新 《天风》1997,(3):37-39
夜登西奈山 西奈半岛南部的圣凯塞林(St.Catherine)修道院,面对着巍峨耸立的两奈圣山。加拿大圣地研习团(连我们共22人)7月18日夜宿修道院附近的一所较简陋的阿拉伯宾馆。19日凌晨2时,团友各个房间的电话铃声同时响起。不多时间的准备,大家携带水壶、干粮和不可少的手电筒出发了。四周静寂一片,正是没有月亮的月朔期间,大家快速行进约半小时,来到了西奈山下一片空旷的平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