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Sinn"与"Bedeutung"这两个词开始得到研究和讨论。但各个译本对这两个词的翻译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者们对这一讨论的参与。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中译本翻译状况的考察,指出这两个词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澄清不仅能够维护原文的严谨性,而且明确了"Bedeutung"在康德的真之理论中所起到的作用,此外,对康德先验哲学作某种语言哲学或符号学理解的前沿讨论也因此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为信仰留余地,则必须否定知识”。这是康德哲学的一条名言。多年来,不少著述引以之为评价康德哲学的根据和原则。但我认为,这条名言的译文与康德的原意不符,现提出个人看法,以供讨论。本世纪30年代,康德的这一名言被译为:“所以我必须废除知识,替信仰留出地位”(《纯粹理性批判》第26页,胡仁源译,商务印书馆)。50年代的蓝公武译本,这条名言译为:“故我发见其为信仰留余地,则必须否定知识”(《纯粹理性批判》第19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这一名言在  相似文献   

3.
H.劳纳教授领导的伯尔尼方法论研究所(F.格瑞特联合会)于1980年5月1日至4日召开了一次康德哲学讨论会,有十一篇论文讨论了康德哲学的各种问题。讨论会不但表明了,对康德的解释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而且也表明了,康德的学说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康德学说的兴趣已打破了语言的界限和哲学的传统。在这一方面最突出的例证就是那些试图用(内涵)逻辑的形式方法来解释康德某些著作的论文。 L W.贝克的《康德论自然界的规律性》,E.埃  相似文献   

4.
康德哲学是近年来我国西方哲学史界研究比较热门的一个领域。其中涉及到康德哲学的评价,康德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康德的认识论研究,康德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关系等问题。现将1978年至1987年学术界研究这些问题的情况,概述如下: 一、对康德哲学的评价对这个问题的见解很不一致,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 (1)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中第一个强调和系统论证统一性以及人的主体性、自由本质的人。他讲现象界实为建立本体界;他限定知识和必然性的范围实为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本质留地盘;他关于统一性的理论实系说明,一个真正的人或者说人的主体性,在  相似文献   

5.
袁捷 《哲学动态》2004,(10):34-35
2004年4月23~27日,由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山西大学共同主办的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康德的理论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6.
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国家出版社在1958年年底用俄文出版了哲学博士卡别江教授的一部长达三十余万言的新著“康德哲学的批制分析”。本书共分“导论”和九个专题。“导论”部分对康德哲学的时代背景和对康德哲学的各种评价怍了扼要的介绍,作者不但批判了康德哲学的反动方面,同时也对康德作了全面的估价,指出了康德反地旧形而上学的重要意义。其他九个专题是:康德哲学的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7.
方旭东在其论文《道德情感是能力吗?──论牟宗三对康德"道德情感"概念的误读》中批评牟宗三对康德"道德情感"概念的误读。经我仔细检查方旭东的论点,发现牟宗三受限于英文译本或疏忽,的确有若干误译康德文本之处,但情节并不严重,基本上无碍于他对康德思想的正确把握。反倒是方旭东,由于他自己对康德哲学的隔阂,严重误读了康德的"道德情感"概念。  相似文献   

8.
此次访谈涉及了奥尼尔教授个人的求学经历、对哲学兴趣的由来、英美哲学系的训练方式、对罗尔斯哲学的评价,以及当代自由主义者能从康德哲学中学到什么。其中重点探讨了罗尔斯与康德两种不同的建构主义、罗尔斯证成方法的缺陷、规范性思考的边界(boundaries)问题,以及当代英美政治哲学对现实政治不够重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书讯     
对于康德哲学的研究,解放以后出版的专著不多。本书作者力图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批判康德哲学,对康德哲学作了比较全面地介绍和评论。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论述康德的思想来源和发展过程;第二至第七章论述康德  相似文献   

10.
形式先天,或质料先天——论舍勒对康德"先天"概念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任之 《现代哲学》2008,4(1):74-80
先天(a priori)这一概念是康德哲学原则性的主题之一,他将先天等同于形式,这不仅成为其理论哲学的起点,实际上也构成其伦理学的基础.舍勒正是将其对康德伦理学的批判建基在他对康德先天概念的批判之上.本文将主要着眼于"形式先天"与"质料先天"的区分,集中讨论并初步检讨舍勒对康德先天概念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