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说明这样一种方法,就是用亚里士多德首先研究并称为模态逻辑的一个古代的逻辑分支来阐明一个现代的逻辑分支,即由 D.希尔伯特开创而由 K.哥德尔实现的对于数学自身的数学研究。模态逻辑研究的基本概念是必然性和可能性:一个陈述称为“必然的”,如果它必定是真的,称为“可能的”,如果它可能是真的。比如,因为在2000年可能有一场战争,陈述“在2000年将有一场战争”是可能的,但它不是必然的,因为那时可能没有战争。另一方面,“在2000年将有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2.
未来战争将是信息化的战争。美军为打赢21世纪的信息战,早在80年代末,就制定了“士兵现代化计划”,目标是研制一种杀伤能力、指挥控制能力、防护生存能力、机动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强的单兵武器装备系统。该计划研制的系统包括综合性头盔、计算机、电台、武器与弹药、气候控制、生存防护等16个子系统,1993年,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及特种作战部队进一步制定了一个满足未来先进陆地战争要求的“21世纪陆战勇士”计划。按照该计划,1997年2月至1998年1月美军将制造24—36套新型的士兵综合防护系统,并于1997年10月至1998年9月进行演示,2002~2003年开始批量生产,2010年全部士兵都装备这种系统。  相似文献   

3.
1、日本圣公会,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年之际,就其在战争之前与战争期间曾支持和容许日本国的殖民统治与侵略战争承担责任并悔罪。 1945年,日本圣公会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日本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结束了。在同年举行的第21届总议会的特别会议上,佐佐木镇次主教对教会在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4.
关于宗教与战争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布什总统于5月1日宣布,美英联军于2003年3月20日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基本结束。但是在战争伊始,人们就对它给予了强烈关注,现在又开始从各个方面对战争进行评估和总结。虽然这场战争的起因源于据说伊拉克藏有生化武器,但是宗教作为不同价值观的依据之一,也曾经或多或少地被作战双方提及,这说明宗教与战争还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刊这期推出“宗教与战争”专题,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前瞻、事件与人物等诸方面进行评述,为读者诸君提供另一个视角,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这里发表的各篇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并不代表编辑部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天风》2002,(8):63-63
印巴局势吃紧,教会呼吁和平,避免战争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武装冲突不断,危机随时可能转化为战争。对此,印度教会呼吁双方应予克制,避免危机升级。印度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发表声明指出,战争的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寄希望于通过战争取得和平犹如缘木求鱼,并不可取,应运用智慧的方式避免战争,谋求和平。  相似文献   

6.
王婷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83-283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形成今天的中华民族不仅仅是因为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形成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民族之间的战争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么首先要弄清楚古代历史上的民族、民族战争的定义,以及战争对我们今天的民族形成有着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陶艺丹 《美与时代》2013,(12):134-134
战争作为人类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长期扮演着恐怖、血腥、死亡的角色,这是残酷又现实的。然而有着无国界语言之称的音乐,在历代战争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究竟是什么样的音乐魅力,让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走向战场、勇敢冲锋、面对死亡呢?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陈勤 《学海》2003,1(2):161-163
纵观近代德国外交 ,1890年是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少有冒进与盲动。此后的“新路线”外交却表现出了对局势与形势判断不清等特点。本文试图对俾斯麦外交的成功及新路线外交的失败作些辨析。1871年 ,普鲁士经过了三场王朝战争建立起了德帝国。刚刚成立的德帝国称不上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一体化帝国 ,而只是一个联邦国家。俾斯麦在外交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防止法国在欧洲找到另一个盟友 ,从而加速其复仇战争的步伐。“这个帝国是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物 ,包含统一的因素太少 ,真正掌握帝国主权的人并不是皇帝 ,联合起来的2 2…  相似文献   

9.
越南佛教的国际化与1945年到1975年的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战争等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一行禅师一直竭尽全力,尝试结束战争,使越南人民从战争的浩劫中摆脱出来,努力为战争难民提供帮助。定居法国后,他创立梅村禅修中心,成立统一佛教会,在欧美各国建立道场,积极培养弟子,撰写大量著作,为越南佛教的国际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4,(12)
正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佛教已传遍世界各地。佛教不仅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著称,同时也因其中道、慈悲、和平与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赢得世界广泛的尊重。佛教是一个和平的宗教。佛教教团对内要求"六和敬",对外主张非暴力。佛教在两千五百多年的世界传播史上,从未因自身原因和传教而发动战争,相反,佛陀和历代祖师在延缓、消弭战争或有效医治战争创伤、和谐社会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佛教是一个重视文化交流、以  相似文献   

11.
“战争的精华 ,却不是在胜利 ,而是在于文化命运的展现”。 (斯宾格勒 ,第 110页。)斯宾格勒评价拿破仑战争的偶心一语 ,把我们对战争、军事活动的理解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当代战争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深 ,文化在当代军事活动中的作用愈益重大。而作为文化的核心 ,伦理从来都不是可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的和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与和平贯穿于人类的历史。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和痛苦;而和平给人类带来的是安宁和幸福。人类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各种宗教也都谴责战争,提倡和平,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和平观。一、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伊斯兰教是一个崇尚和平、反对暴力的宗教。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首先,从伊斯兰教的名称来看,没有以其先知的名字来命名,也没有以其发祥地的地名来命名,伊斯兰教超越了所有这些个人的、民族的、地域的界限,而被命名为“伊斯兰”。“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音译,其含义…  相似文献   

13.
张峰 《哲学动态》2006,(1):70-71
2005年9月24~25日,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60余人,会聚在北京香山,举行了“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来自中、韩、美等国的学者围绕高科技给当代人类造成的伦理困境与道德冲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一、军事与国际关系伦理军事与国际关系伦理问题的研讨是本次会议的一个亮点。与会代表对战争伦理是否可能,对超限战的道德评价、高科技战争对战争伦理和国际伦理的冲击、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以及人类暴力和攻击性等问题的探讨,都不乏创见。韩国延宕大学的孙兴?(Son Heung-C…  相似文献   

14.
说到“一”,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在战争中,“一”有时直接关系着战争的成与败。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中的师卦是集中论述战争的一个卦,反映了我国商周时期的战争状态和军事思想。几乎涉及战争的各个方面,比较完整的展现了一场战争的宏大画面,涉及战争的背景,战争的动员,军纪的整顿,将帅的选用,战场直接交锋的惨烈,排兵布阵的兵法,战争结束后的赏罚以及分封诸侯国等诸多领域。其中在外敌来犯(田有禽)的情况下,先执言以对,后出师讨伐的应对方略,体现了"执言出师,中行无咎"的政军一体的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义的战争与战争的正义——关于战争伦理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可以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有组织的政治暴力。根据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战争伦理大致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三个方面。在战争伦理中最重要的是所谓“正义”问题。“正义”与“非正义”这对概念并非规定战争的客观性质,而是一种煽动人们拥战或反战热情的主观态度和伦理立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三月八日和九日,美国豹翰逊政府悍然派遣三千五百名海军陆战队进入南越。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美帝国主义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了四次空中袭击以后,又用地面部队参加南越战争,这是进一步扩大印度支那战争的严重步骤。  相似文献   

18.
越南佛教的国际化与1945年到1975年的印度支那战争、越南战争等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一行禅师一直竭尽全力,尝试结束战争,使越南人民从战争的浩劫中摆脱出来,努力为战争难民提供帮助。定居法国后,他创立梅村禅修中心,成立统一佛教会,在欧美各国建立道场,积极培养弟子,撰写大量著作,为越南佛教的国际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战爭与革命     
这是一篇围绕战争与革命问题宣扬现代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文章。全文分三节。第一节谈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战争与革命的相互关系”。战争与革命彼此有深刻的联系,而且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又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差别的现象。它们的目的是不同的。不是任何革命都是由于战争而开始的,也不是一切战争都导致革命。革命与战争的后果也不同。民族解放革命往往可以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来进行,但是应当把它们加以区别。民族解放革命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它既反对外国的奴役者,也反对国内的反动阶级。民族解放战争则是反对外国的奴役者。国内战争不是永远与革命相联系着的,也不总是革命的形式。第二节谈帝国主义独占统治时期的战争与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帝国主义独占统治时期世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时期世界革命过程通常是在各个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开始和展开的,例如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都是在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两次世界性政治危机时期发生的。因而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战争是革命的直接原因。战争和革命在时间上的接近是从帝国主义时期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这一规律起作用的特点中产生出来的。虽然战争引起了革命,但这远不意味着战争是革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不意味着战争是革命的原因。第三节是作者修正主义观点表现得最突出的一节。现时代,革命与战争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改变了。从前,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条件下,和平共处的基本目的首先是保持和平的喘息时机,现在在和平共处过程中所提出的任务是使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取得对过时的剥削制度的胜利。和平共处正在转变为使我们易于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在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环境下取得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胜利的最伟大的革命化力量的一个因素。世界大战不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了。以前,如要发生革命,战争不是必需的,在现时代为要形成革命形势,战争就更加不是必需的了,如古巴的革命形势就是在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环境下形成起来的。世界战争不但不会促进人类的全面进步,而且将会严重地妨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把争取和平的斗争看作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首要任务。列宁曾提出用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和平经济竞赛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战争伦理:一种世界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伦理主要论及战争如何受到道德强制,或者说,它涉及道德的进步如何影响到战争。同时,与人类其他活动相比,战争行为更具国际性,因此,战争伦理作为抑制战争的一种道义力量,也更易成为一种世界观念。可以将战争伦理分为军事伦理、军备伦理、军人伦理三个层面,分别代表基于人、武器以及人与武器相结合而采取的行动———作战之上的伦理规范,它们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