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文化中自尊结构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耿晓伟  郑全全 《心理科学》2005,28(2):379-382
本研究同时运用外显的自陈式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内隐联想测验(IAT)及Go/No-go联想任务(GNAT)来研究中国大学生的自尊结构,结果表明:(1)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Go/No-go联想任务来测量内隐自尊是敏感的;(2)中国文化中自尊是一个双重的结构:包括一个内隐的成分和一个外显的成分。(3)自尊在内隐和外显两个层面上都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蔡华俭 《心理学报》2003,35(6):796-801
研究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自尊进行了研究和测量,同时还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对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东方文化下内隐自尊是存在的,个体无意识中对自我持有一种积极的评价,但强度不如西方个体。(2)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结构,二者间仅存在低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发现品质/外貌自我评价与外显自尊密切相关且受性别的调节,而内隐品质/外貌自我概念是否与内隐自尊相关以及其中的性别差异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多因素特质内隐联想测验(MFT-IAT)及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被试的内隐品质/外貌自我概念以及内隐自尊,结果发现在内隐自我概念里,男性将品质与自我联系更紧密而女性将外貌与自我联结更紧密;内隐品质/外貌自我概念对内隐自尊的预测作用受性别的调节,在男性中内隐积极品质与自我联结越紧密其内隐自尊水平越高,而女性中内隐积极外貌与自我联结越紧密其内隐自尊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尊自评量表(SES),内隐联想测验(IAT)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100A大学新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以及成就动机进行测量,探测大学新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及外显自尊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对成就动机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关系;IAT2对成就动机有直接预测作用,而IAT1却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是外显自尊在IATI和成就动机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IAT范式下自尊内隐性的再证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用IAT测量了被试的内隐自尊,并通过操纵被试在不同的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来考察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在低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没有表现出一致性;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进行外显自我评价时,外显自我评价和内隐自尊表现出一致性。该研究在IAT范式下表明了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内隐自尊具有无意识性和自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人格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及其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博 《心理学探新》2009,29(3):52-56
该研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了人格反馈操纵前后被试的内隐自尊水平,同时探究了不同外显自尊水平被试内隐自尊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被试会出现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人格反馈操纵对内隐自尊起抑制作用,正负反馈的影响存在差异;外显与内隐自尊产生分离。  相似文献   

7.
早期经验对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义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8,31(3):556-561
本研究以内隐联想测验(IAT)为内隐自尊测量工具,以1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来自家庭方面的早期经验对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父母婚姻状况与青少年的内隐自尊存在显著相关,来自离异家庭的个体内隐自尊显著低于来自完整家庭的个体;(2)父母婚姻状况对青少年的外显自尊没有影响,个体可能通过形成积极的外显自我评价对父母离异带来的负性经验进行补偿;(3)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的偏爱对个体的内隐自尊有提升和促进作用,提示积极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青少年内隐自尊的发展;(4)父母的拒绝与否认、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母亲的惩罚与严厉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相关显著,提示消极的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一致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外显与内隐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量表法对11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在确认自尊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外显和内隐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结构是双重的,存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种成分;(2)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都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运用两种程序分别测量了青少年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由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外显自尊由三项自尊量表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中内隐自尊普遍存在;无论是内隐自尊还是外显自尊都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内隐自尊无显著的年龄差异;外显自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其中高中生比初中生和大学生有更低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自我评价体系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结构。以往研究基于统计独立性、自身发展性以及双认知系统等角度提出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改善测验工具、动机因素和研究方法之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显著相关,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到神经机制的佐证。虽然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两个不同的结构,但是它们并不是简单独立关系,而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于个体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探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和Go/No-go联想任务测验(Go/No-go Association Task, GNAT)测量大学生感恩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的关系。预备性研究从现代汉语字典中挑选自我词/他人词各16个,从汉语成语大辞典中挑选出与感恩相关的积极词/消极词各20个,根据65位大学生的评定结果筛选出自我词/他人词各8个,积极词/消极词各8个,用于正式研究。正式研究采用IAT、GNAT感恩测量程序和青少年感恩量表(Adolescent Gratitude Scale,AGS),对155名大学生同时进行IAT、GNAT及外显感恩的测量。结果发现:(1)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内隐感恩,内隐感恩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与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2)大学生的内隐感恩与外显感恩相关不显著,是两个不同的建构;(3)采用IAT和GNAT研究感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外部情绪性Simon任务(EAST)对109名大学生对代表自我和他人的刺激词的态度差异进行测量,从而探讨内隐自尊的特性。结果显示:在个体的认知图式中,对自我持有一种内隐的积极的评价或态度,对他人持有一种内隐的相对消极的评价或态度。具体表现在:(1)内隐自尊的特性是将自己与积极的评价和情感相联系,将他人与消极的评价和情感相联系;(2)自我姓名激活的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比一般性自我词更为强烈,而他人姓名激活的消极的内隐态度比一般性非我词更弱。本研究表明,EAST能有效检测出内隐自尊效应,并可以同时获得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内隐态度的强度和方向,为内隐自尊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但其应用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3.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李晓东  袁冬华 《心理科学》2004,27(6):1337-1340
采用实验和问卷法研究了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有不同的影响。内隐自尊对行动式自我妨碍和自陈式自我妨碍均有影响,外显自尊与性别在自陈式自我妨碍上有显着的交互作用,高外显自尊的男生更倾向于做自陈式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14.
Three studies investigated implicit brand attitud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explicit attitudes, product usage, and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mplicit attitudes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 Greenwald, McGhee, & Schwartz, 1998). Study 1 showed expected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attitudes between users of two leading yogurt brands, also revealin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IAT‐measured implicit attitudes and explicit attitudes. In Study 2, users of two fast food restaurants (McDonald's and Milk Bar) showed implicit attitudi‐nal preference for their favorite restaurant. In Study 3, implicit attitudes of users of two soft drinks (Coca‐Cola and Pepsi) predicted brand preference, product usage, and brand recognition in a blind taste test. A meta‐analytic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IAT measures increased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 relative to explicit attitude measures alone.  相似文献   

15.
The Dualistic Model of Passion (Vallerand, 2010) regards passion as a strong inclination toward a self-defining activity that one loves, values, and in which one invests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The model proposes two distinct types of passion, harmonious and obsessive, that predict adaptive and less adaptive outcomes, respectively. We hypothesized that individuals relatively high on explicit self-esteem would experience higher levels of harmonious passion, given their implementation of relatively adaptive self-regulatory strategies. Individuals relatively low on implicit self-esteem, on the other hand, would experience higher levels of obsessive passion, given their ego fragility and defensivenes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Passion Scale,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and the self-esteem Implicit Association Task. Path analyses revealed that, consistently with hypotheses, explicit self-esteem positively predicted harmonious passion, whereas implicit self-esteem negatively predicted obsessive passion.  相似文献   

16.
问题学生内隐自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杨福义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5,28(2):332-336
研究结果表明:(1)问题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存在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两类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2)总体上问题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初三阶段,两类学生的内隐自尊的差异显著;(3)问题学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自我评价系统。两类学生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组合状况不同,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差异显著;(4)问题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与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心理健康其他指标存在非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