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下名山僧占多,世界善言佛说尽”。这是五台山龙泉寺的一副楹联,道出了天下名山与佛教的关系。远离尘世、巍峨幽美的奇峰大山,在信徒心目中不啻为人间“净土”、“佛教天堂”,故天下名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佛教圣地,古代向有三大名山之说,即五台、峨眉、普陀三山,乃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道场。以后又增加了地藏道场九华山,成为著称于世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四大佛山以五台为最尊。五台山成为四大佛山之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它具有众多的不同寻常的佛教之“最”。至迟在北魏时期,五台山即创寺兴佛,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山。五台山被比附为文殊道场后,因文殊作佛祖的左胁侍,在四大菩萨中地位最尊,其道场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自然最高。四大名山中又以五台山国际声望最隆,自唐开始,这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载:东北方有山,名清凉山,佛祖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文殊菩萨及其眷属、诸菩萨众就住在这里,文殊于其中演说佛法。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认为五台山即是清凉山,所以五台山古称清凉山。由于对文殊菩萨的崇奉,五台山很快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历代前来观睹圣迹、礼谒文殊的人络绎不绝。唐代佛陀波利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关于他朝圣五台山还有一段极其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峨眉山佛教是继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形成以后,于北宋初年钦定的普贤菩萨道场。而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普陀山观音道场和九华山地藏道场,是明代万历以前形成的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首。“昔人颂字内灵奇之境,恒言五岳之外,复有三山。盖谓五台、峨嵋、普陀也。三山皆因佛迹显,而五台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敦煌石室遗书》)五台山在我国的佛教名山中之所以“得名独盛”,地位最高,其要者有三:第一,五台山传为文殊菩萨演教道场,而文殊、普贤、观音菩萨乃并称佛教中的“三大士”,其中又以文殊菩萨的地位最高,因而五台山在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中的声名也就最为显赫。  相似文献   

5.
<正> 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居住的灵圣之地。从南北朝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佛教徒巡礼朝拜的文殊信仰中心。唐宋时期寺院林立,天台宗和华严宗等佛教宗派都很盛行。有关五台山的文殊信仰和佛教流行情况,以唐慧祥《古清凉传》、宋延一《广清凉传》、张商英《续清凉传》的记述最为有名。现以此三传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其它有关文献,着重对唐宋时代五台山的文殊菩萨信仰进行考察。一、清凉三传及有关资料唐慧祥撰《古清凉传》二卷。全书分五部分:(一)立名标化,引证《华严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住处,并引图书介绍此山名五台山和清凉山的原因;(二)封城里数,介绍五台山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6.
后记     
迎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一朵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术研究刊物之花——《五台山研究》,在晋阳大地上绽开了。五台山是中国教佛四大名山之首,相传为文殊菩萨演教道场。它历史悠久,寺庙林立,梵声琅琅,香火不断,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成了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它以古老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研究中国佛教的历史、建筑、艺术,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五台山以婀娜多姿的天赋形态,变化异常的自然景观,清静幽雅的“清凉胜境”,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是文殊道场,文殊是释尊的左胁侍,位于诸菩萨之首,所以五台山就成了中国佛教名山之首。随着文殊信仰的流布,五台山也传遍了国内外。至2015年计,国内有12座五台山,国外有3座五台山;而以五台(山)命名的寺(楼)等达20处。它反映了文殊信仰在国内外的传播,证明了文殊信仰是一种超越时代、地界的生命力依然旺盛的世界佛教信仰,五台山是世界文殊信仰中心。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自后赵时佛教传入山西,五台山始有佛法流布。由于北魏诸帝的崇佛,特别是魏孝文帝的开拓,遂使五台山佛教兴盛起来。到唐代贞元年间,澄观国师作《华严经疏》,又把五台山比附为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佛教在五台山的初传《清凉山志》以为,“周穆王时已有声教及此。清凉山者,曼殊所居,穆王于  相似文献   

9.
辛巳初秋,我有幸与雍和宫众僧赴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礼佛参访。《清凉山志》载:“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项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隋文帝下诏五台各置一寺。”其实,五台山自东汉永平年间,就建有寺院,后经历代兴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文殊菩萨     
相传,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四大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其中,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的说法,是出自佛教经典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文殊师利,与  相似文献   

11.
贺词     
《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五台山研究会:最热烈地祝贺《五台山研究》的创刊!五台山五台嵯峨,崇岩叠嶂,谷抱峦回,林木茂郁,独具风光,自古以来系我国佛教圣地,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这里传为文殊菩萨演教道场,相传东汉永平时即建有佛寺,至隋唐已寺庙林立,臻  相似文献   

12.
菩萨信仰是中国大乘佛教的重要特色。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菩萨信仰及其应化道场信仰,即四大名山信仰。早期大乘经中,多次提到了"四大菩萨",但皆非特指。中国四大菩萨信仰渊源于大乘经典,文殊信仰是最先兴起的菩萨信仰之一,在《华严经》等大乘经典的影响之下,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开始并重,不久,又融合观音菩萨而共同被称为"三大士"。文殊信仰兴起以后,其应化道场逐步确定于五台山,唐代时,五台山与普贤道场峨眉山并称"名山";明末,三大名山开始有了特指,即五台、峨眉和普陀;明末"三大名山"兴起之时,大约万历年间,"四大名山"也几乎同时出现;清初,"四大名山"开始流传,清代晚期,"四大名山"基本定型;民国时期,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组成的四大名山体系已深入民心,广为人知。从民国开始,弥勒菩萨有进入"五大菩萨信仰体系"的趋势。当前,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亦在逐步形成"五大名山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为金口玉言敕封的佛教圣地。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和《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就说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与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者,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法师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 ,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五台山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在此 ,我谨代表五台县委、县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区委、区政府 ,对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法师、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五台山位于五台县东北部 ,总面积 376平方公里 ,为文殊菩萨道场 ,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合称我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居于四大名山之首 ,也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千载文明积淀 ,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 ,…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风光旖旎,巍峨庄严,享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历史长廊”、“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历史画卷”、“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等多项美誉。五台山的佛教历史融合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精华,见证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兴衰与近代社会的发展,更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期望。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之一的日僧圆仁,在唐文宗时以“请益僧”的身份来华参学,曾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四月来到五台山,他在五台山巡礼朝拜文殊菩萨圣迹,参观瞻仰五台山佛教寺院,前后逗留将近两个月。在他所作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不仅大量记叙了唐代中国佛教的状况,也对五台山佛教作了翔实具体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五台山佛教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因是文殊菩萨道场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五台山自然气候的清凉与文殊菩萨智慧的清凉深度契合。"清凉智慧"沉淀深化成为五台山文殊智慧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核。清凉智慧导人超脱烦恼,达到彼岸,获得开悟,明心见性,其禅学价值对净化人心、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在宗教名山选址过程中表征出宏观尺度下的空间对位和空间控制关系,这种空间观可被概括为"大地理观"。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它在国土空间中的定位中体现了佛教名山选址中的"大地理观":四大佛教名山是基于山岳崇拜和宗教信仰形成的佛土格局,其空间布局形态和位置关系具有"圣几何学"特征的构图逻辑;五台山和周边四埵形成的五方定位,构建了拱卫五台山"须弥圣境"的轴线对位关系。以上现象均可作为五台山被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人文地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安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八宗法脉,六宗源于长安,是佛教的第二故乡。西安建设国际化文化大都市,也是利国利民、众望所归的共识;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也就成为西安文化建设中顺理成章的重要议题。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之一。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内蕴深厚,世所敬仰,文殊智慧源远流长,被及后人。秦晋之好,代有传承。思考西安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与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联袂互动,有助于两地的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是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历史悠久。自佛教传入五台山后,从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在五台山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使五台山成为古代寺庙建筑的集群区。历代五台山寺庙建筑,由于各时代生产水平、生活习惯和美学观点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据唐代沙门慧祥所撰《古清凉传》记载:“大孚图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帝曾游止,爰发圣心,创兹寺宇。”明未清初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