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一切立志有益于社会的人来说,抑制住灵魂的浮躁,保持住理性的人生,就是完全彻底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不移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面对现实生活和人生旅途上的种种挑战、困难和诱惑,不改初衷,...  相似文献   

2.
佛禅的智慧,常常能使我们凡俗之人的心灵佛眼顿开,在霍然之间明白了生命或生活的真谛。曾经有一个叫东方忆明的人,对他来说人生仿佛就是一场灾难,整天愁绪满腹,抱怨连天,读书时抱怨自己未遇好老师,愁自己未来的前途;做了官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仕途暗淡;结了婚看到自己的妻子容貌美丽,又愁她会红杏出墙;有了孩子,又抱怨他不用功读书,难成大器……  相似文献   

3.
《荀子·劝学》不仅开篇的论述别具深意,暗示了荀子的教诲是对"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说的,而且整个篇章全面继承和阐发了孔子的"君子学"思想,鲜明地揭示了孔子"由礼行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荀子承续孔子的思想见识,既区分无心向学的人与有志从学的人,又辨明立志向学者的德性或知性品级的差异,强调对不同德性品级的人应该实行不同的教诲。由此进一步,荀子不仅揭示了成为士君子的修学途径与内容,而且指明了有志学人从学受教的原则,即亲贤师与隆礼义。荀子希望通过礼义教化培养出德行完美的儒家士君子,并谨防有志学人因不懂得修学礼义而误入歧途,学成了一个陋儒或散儒。  相似文献   

4.
彼岸     
曹禺先生去了,我没赶上送他。为此,我十分遗憾!少年时我是他的戏迷,那时我常常一个人躲在屋子里朗读他的剧本,至今我还能背得那里的一些台词。可惜,过去我们一直无缘见面!几十年过去了,我和他相识在北京医院,这时他已是一个住院多年的八旬老翁,我也年近花甲了!看到少年时深情崇敬的人,如今正受着老与病的折磨,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可是他从不流露感伤,只是平静安祥地望着别人,镜片后的双眼仍然炯炯有神。阅历了人生舞台上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我们已无心情再谈戏文;经过了风风雨雨冬去春来的岁月,心中自然涌出人生的终极…  相似文献   

5.
盛珂 《哲学动态》2012,(10):58-62
王阳明多次谈到"立志"说,立志在阳明工夫论中实处于一特殊的地位。它不单单意味着确立"必为圣人之志"的抉择,同时也是切实的践履工夫。其特殊意义在于,"立志"实现了学者在为学践履过程中的一种视角的转换,令学者每一具体的行为都被放置在"念念存此天理"的整体视域之下理  相似文献   

6.
欧阳竟无(1871—1943)先生,是著名的佛学大师,亮节高风,学深识卓。生前在南京创支那内学院,讲学著书,陶铸群贤,沾溉学子,影响至大。本文仅就他的书学和书法艺术及其与佛学之关系,作一初步探索。一志不离道,游不废艺先生之学,一言以蔽之日“为人”。人有体、用,“立志办道其体也,多才多艺其用也……体用赅备乃称完人”《与陶闽士书三》。所以他主张“志不离道而游不废艺”(《论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绝大部分是第一流的科学家,是人类文化的精英和大师。这些大师们的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素养,往往令人惊叹!诺贝尔不仅因发明炸药而名震当时,同时他也是一位文艺的爱好者和实践者,其遗嘱设立文学奖实非偶然。他认为:“对自然科学的征服,是为子孙后代创造幸福的材料;而文学的理想主义使命,则将在这方面起着它的作用。”他自幼爱好文学,喜爱托尔斯泰、雨果、巴尔扎克的作品,尤偏爱雪莱的诗作,他少年时代在巴黎时曾写过一首诗,抒发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人生是大自然赐予的一块高雅的宝石/人在漫长的岁月里对它…  相似文献   

8.
中学时代是人生证途中的黄金时代、立志的时代、长知识的时代,也是长身体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相似文献   

9.
草木之间     
人们总爱说,人生如茶。有人说,从茶字来看,人就嵌在草木之间。也还有人说,撇开人不说,这茶不也是:不草不木,亦草亦木——属于一种中性的东西!于是人们说,人生如茶,是说人生是在向往一种中庸。  相似文献   

10.
兴趣和素质     
正不做无趣之人人活世上,一定要有好奇心,一是对世界有探究的兴趣,二是对人生有体验的兴趣。也一定要有自己特殊的兴趣之所在,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他才会活得有意思,你和他相处也才会觉得有意思。一个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的人,他的生活是无趣的,他作为一个人也是无趣的。  相似文献   

11.
弹性     
有人说,活力决定成败。活力,离不开弹性。它是活力的表现,又是活力的生源。 只一个动作就僵硬,只一副面孔就痴呆,只一种腔调就乏味,弹性展现人生的丰富多彩。跳跃的五线谱悦耳动听,抑扬顿挫的言谈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剧情赏心悦目,弹性尽在生活中。沟沟坎坎,需要弹跳而过;摩擦纠纷,需要弹性化解;曲径通幽,弹性出美境;千回百转,弹性有奇观;  相似文献   

12.
对于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怎样立志起信,孔子尤重"志于道""道前定"。"我欲仁,斯仁至矣",人有"守死善道"之心,才有"行笃敬"的踏实努力。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追求"学行天下",一生为"求道"努力。这在孔子弟子后学传述孔子学说,编辑《论语》时体现。《论语》体现的孔子之学、孔子的追求、孔子对待"人不知"的态度,都与孔子的人生主题相呼应。  相似文献   

13.
王梵志诗     
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问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教?”禅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这谁不懂!”二、禅师:“三岁孩儿能懂得。三、八十老翁行不得!四、众生痴迷,岂知善恶! 常常是见钱心即喜,五、见死无不愁。六、广贪财色乐,七、时时度日休。八、平生不造福。九、死被恶道收。十、但看三恶处,大有我般流啊!”十一、白居易听后大悟。主持寄语 本期画的内容是选用《王梵志诗》编的。《王梵志诗》包括自隋末至宋初无名诗人的唱咏。诗文浅显质朴,内容反映佛陀的教义。虽是古时民间作品,今日看来却好似在说当今之人。可见佛…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青年的四个大梦(大梦指的是人生理想)?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李文逊认为人的青年时期(17岁到33岁),有四个大梦影响最大,这四个大梦的形成,决定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四个大梦中的第一个,就是对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期望。从小开始,有人立志做工程师,有人立志做音乐家,钟鼎山林,  相似文献   

15.
中华圣母     
圣母玛利亚既然是天主之母,教会之母,世人之母,也就成了中华之母。天主耶稣来到世界上是为救人的灵魂,我们的救主基督不愿意丧失一个人的性命,愿意所有的人都能得救。正如福音所载,耶稣说:“不是无病人的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需要医生;我来不是为了拯救义人,而是使罪人悔改。”救主耶稣不会弃舍任何人,因此耶稣不会舍弃中国教会,更不会舍弃中华儿女。圣母玛利亚是耶稣救赎工程的偕同教赎者,圣母也一定像耶稣一样眷顾中国教会,爱中华儿女,保护中华儿女都能战胜三仇,稳度人生。保持忠贞纯洁的信仰,在追随耶稣指示给我们道路…  相似文献   

16.
智慧语丝     
叶雨 《思维与智慧》2014,(11):33-33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要有木头,需要大树;要有大树,需要种子;要有种子,需要果实;要有果实,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一朵花。——意大利童话诗《需要什么》把一件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很多人都在做;而把一件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冯小刚  相似文献   

17.
“需要”是有机体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中由于某种不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欠缺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这些“需要”,一旦形成了一定的结构体系,各人就会采取一定的方式,向着一定方向争取着什么,追求着什么,这就促使人形成了一定的意识倾向及一定的调控机能,从而构成了各人的个性模式。志趣与性格表现了个性模式的意识倾向,体现了人的立场;志趣者志气趣向也,指的是意志的倾向性,意志是人对改变现实以满足需要与现实发展规  相似文献   

18.
谈“立志”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一个人立下一定的志向,不仅使自己明确前进的目标,而且给自己增添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由此开拓前进,坚毅不拔,便可达到事业的成功,理想的实现。可见一个青年人要振兴中华,为实现祖国四化多做贡献,首先要立志。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十分强调立志,尤其是那些在历史上对祖国对人民做出贡献的志士仁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注重立志。我国汉代有个史学家司马谈,是个大学问家,临终时嘱咐其子司马迁继续写史,留给后世。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书立说。为了做好《史记》的写作准备,他游历长江下  相似文献   

19.
从光怪陆离的世海跨入修道院,主的大家庭中便增加了一名修道之人。 每当夜幕垂下,走进圣堂,是在天主面前向天主倾诉衷肠的时候。回想以前许多得罪天主的地方,求得天主的宽恕,救我免于犯罪! 从喧嚣的氛围中解脱出来,走进圣堂,无人打扰、无人闲聊只需求得到天主的宽恕。于是我不再烦躁,不再苦闷,我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留得一份修道生活自己尝,渴望瞻仰耶稣无形而完美的足迹,求得人生的丰满。天主的指引,将来才能回到天堂上的故乡。 拥有一份修道生活,悲欢离合,荣辱得失均显得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在五光十色的世界,我便…  相似文献   

20.
瞿冬玉 《天风》2007,(13):9
什么是宽容?在《新华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原谅,饶恕,不予计较追究。也就是说,宽容是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有一句名言叫:“沉默是金”,而我则更认为:宽容是金!宽容,是体现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贵的品德,一种修养,一种勇气。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宽容是一种爱,遮掩人的一切过失;在人际关系中、与人交往中它成了必不可缺的礼物,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格言: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