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动词“To Be”与Being概念研究之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从1963年开始研究希腊语动词“to be”.原计划写成《希腊语动词“tobe”与Being概念》一文,但实际上于1973年完成了一部关于希腊语动词“to be”的书。我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用以研究希腊存在论的语法导论。我试图在哲学家对“to be”的特殊用法之外,对其日常用法及涵义的语言事实作一番描述,以澄清与巴门尼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发展的关于Being的理论相分离的前理论(pretheoretieal)要点。  相似文献   

2.
读了马宁同志《“没有六十”和“没有六十了”》一文(载《逻辑与语言学习》1984年第3期25页),觉得该文夸大了“了”在区分“没有”一词词性时作用。“没有”一词确有动词、副词两个词性。语法上管它叫兼类词。但靠“了”这个虚词,是不能分开特定语言环境下“没有”的词性的。再说例中“A:有六十了吧?B:没有六十了,我都六十四了。”其中的“没有六十了”本来是是句不通顺、不规范的语句,怎能拿出作例证来区分“没有”的词性呢? 请看下面例句: A:今天下午植树,领导要求你班出六十个人。B:今天星期天,同志们都回家  相似文献   

3.
追踪观察一名婴儿(6~20个月), 分析其中看护者的言语输入特征及婴儿早期词汇获得的发展变化。主要对成人言语输入中动、名词比例、单词在句中的位置、具体环境等因素及婴儿早期动、名词理解和产生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显示, 成人言语输入中动词比例显著高于名词, 更多动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使得主语和宾语省略; 同时, 这种动词优势的输入特征促进儿童早期动词获得, 使得婴儿早期语言样本中动、名词理解相对比例与成人言语输入一致。这一结果表明, 婴儿词汇发展初期就已经利用言语或社会线索, 同时这种早期词汇组成中较高的动词比例进一步支持“名词优势”理论存在跨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4.
Performative(本文译作"行为式"[1])是言语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个英文词是言语行为理论奠基人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它道出了语言具有"说事就是做事"的特点.对于"行为式"这个概念,西方的哲学家或语言学家并不感到陌生,有的意见似乎认为,行为式就是关于一些特定的动词的语义学事实,但问题是,这些动词具有把行为完成的做事作用,仅仅因为是语义;抑或有别的因素决定行为式的进行?究竟这种行为式的本质是什么?为何人们要完成某些行为时,只需说出特定语词便能达成(如,我承诺),而有些则不能?(如,我煮饭).对于行为式如何进行的问题,西方当代著名哲学家塞尔曾发表论文"行为式如何进行"(How Performatives Work)展开讨论,其文章曾引来多方抨击,但该场争论在国内少被关注.本文首先介绍行为式的背景,然后剖析塞尔如何对"行为式"进行论述.并指出对此问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同样的知识状态,在某个语境中可以认为“知”,而处在另一个语境中却有可能被视为“不知”。这就涉及所谓的知识归赋问题。这个问题虽曾引起过语言哲学的精神教父维特根斯坦和言语行为论的创始人奥斯汀的兴趣,但对知识归赋全面系统的广泛关注则始于21世纪初叶。目前,围绕知识归赋语句(下文简称“知识语句”),语境敏感性的探究方兴未艾,不仅吸引了语言哲学家的踊跃参与,而且激发了心理学家与知识论者高昂的研究热情,继而催生了(知识)语境论、恒定论、对照论(contrastivism)等不同理论,旨在解决所谓的“知识归赋难题”。  相似文献   

6.
“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 民间的这句谚语是用来形容口头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神奇功能的。然而,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语言——姿态(也叫体态语),它能发挥虽不能言传却能意会的微妙作用。 一天,你因事去拜访一位你并不熟悉的人。“笃笃、笃”,门开了,主人出现在你面前。假如他一边说;“欢迎光临,一边摊开双手说“请进!”那么这就表明他的欢  相似文献   

7.
言语交际是一种双边的或多边的言语行为,是社会能够成立和维持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能够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应用者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就是语用原则。包括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于1967年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利奇(G.N.Leech)等人提出的“礼貌原则”。因此,实践语用原则,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语言交际的效度和创造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批评有颜色吗?有的。%一位教师批评学生时爱用“警告”一词:“我警告你,以后不许再迟到”、“我警告你,假如再讲话,别怪我不客气。”于是学生在背后就叫他“红灯闪闪”。%如果说警告型的批评是红色的,那么嘲讽挖苦型的批评对学生来说,则是黑色的了。有位叫夏冬的学生有流鼻涕的毛病,有次上课,老师提问他,见他答不出来,光用手抹鼻涕,就说:“夏冬呀,我看你不如回家找个叫春秋的老婆,开个‘四季粉丝店’算了。”此话一出,全班大笑,也许这位老师对自己的黑色幽默颇感得意,但这无疑深深地伤及了这位学生稚嫩的心灵。可以说,这是他金色童年的一次…  相似文献   

9.
感情人生     
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相似文献   

10.
意识、觉知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在日常的意识体验中,体验总有特定的体验内容。然而,意识不但关指某物,它也与特定的我粘连着。例如,你正在看一本书,你一边阅读一边建构着你读到的文本的意思;但对文本的知觉和对文本意思的理解并没有涵盖你心智中发生的一切。除了这些感知和体验的内容之外,在你的心  相似文献   

11.
运用语言哲学的方法分析了目前中国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话语方式和文本内容,认为,如何划分医药卫生体系往往是界定问题和言语行动的逻辑前提,也是最重要的话语权的体现;“看病难”和“看病贵”可能是被误读的流行语;文件说什么,如何说,这是一种影响政府和市场行为的言语行为;如果作为医改指导思想的核心概念的语义含糊不清,那么,就难以保证言语行为的正确了。  相似文献   

12.
年轻人     
陈妙真 《天风》1996,(12):41-41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提前4∶12)这是保罗对年轻的提摩太的劝勉,也是对今天年轻的你我之劝勉。可是年轻人如何不让人小看呢? 大凡年轻人,或多或少曾与“血气方刚、大言不惭、好高鹫远、追求时尚”悄然挂上钩。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J.Austint)在五十年代提出的,但它的某些论点早已出现在弗雷格和维特根斯坦的著作中。弗雷格曾提出,我们不但可以用语句作出陈述或者断定,还可以用来下定义、提问题、讲故事等等。如果我们想用语句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我们就需要了解语句在被说出时所具有的特征。他把语句在被说出时具有的特征称为语言在被说出时产生的“力量”,它是被说出的语句的意义的一部分。维特根斯坦进一步提出语言游戏论和工  相似文献   

14.
自然语言的语用推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语言是表达职能与交际职能的统一。表达职能在于显示语言表达式自身的意义;而交际职能则是以表达职能为手段,通过言语对话达到交际双方的彼此沟通。同一个自然语句可以体现不同的语言职能,根据所体现的语言职能的不同,自然语句可分为两类:只体现表达职能的语句为语法句;不仅体现表达职能,而且体现交际职能的语句为话语句。语法句只有在进入交际过程、体现交际职能时才能为话语句。一个自然语句因所处地位的不同,既可  相似文献   

15.
奥斯汀论言和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斯汀 (J .L .Austin ,1 91 1— 1 96 0 )是二战后英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 ,是所谓牛津派普通语言哲学的领袖人物 ,在英美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奥斯汀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其中“施事话语”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是对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的、永久性的贡献。本文着重从哲学角度阐述奥斯汀的“施事话语”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及其意义。一、“施事话语”和“记述话语”区分的提出及其困难奥斯汀有关言语行为的系统观点在他的《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得到较为完整的表述。他先是提出“施事话语”和“记述话语”区分说 ,但是 ,由于他的“施事话语”概…  相似文献   

16.
索引表达式是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常常运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们具有同语言行为发生时的语境状况直接相关的特殊语法特征。如指示代词“这个”、“那个”,人称代词“你”、“我”、“他”,时态词,时间和地点副词等等。对于这样的表达式,如果我们不知道它们被使用的语境情况,就不知道它们的确切意义,例如,某人门上贴有字条“将在1小时内回来。”如果不知道什么时候写的,也就不知道笔者究竟何时回来。又如语句“我是中国人。”我们不知道谁是说话人就无法断定它的真值。正因为对索引表达式的分析研究同表达式的运用密切相关,索引表达式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索引表达式有不同类型的范畴。例如人称索引就因人物在言语活动中的角色不同而有区别。第一  相似文献   

17.
当你享受阳光拂面的温暖的时候,当你的婴孩伸开手臂要你抱起她,她笑容中的依恋之情使你感动得流泪的时候,你的确是愉快的。现在,科学家认为,这些时候的积极的心境对于你的健康的确具有一种微妙而显著的作用。一个被称为“心理神经免疫学”(PNI)的新研究领域揭示了脑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例如,一项长期调查——社会学家J·豪斯对密歇根州的蒂卡姆西2754个人进行的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发现,在社交上活跃、已婚的人比不爱社交的、分居的和离婚的或独身的人往往寿命更长。最近,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精神病学家J·基尔特  相似文献   

18.
感悟人生     
在金钱与世界之间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人们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个著名的慈善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了双眼。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  相似文献   

19.
所有社会都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的东西的成员组成的。社会成员凭借这些共同的东西一方面去相互理解、认同和沟通,另一方面去确定与其他社会的成员的差别。这些共同的东西中最为重要的即是语言。就语言而言,让我们回顾一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所列举的两个例证。第一:“语言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1]第二:“相反,言语不同于语言,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他的个人思想”。这里所讨论的是一个疑难问题,其中与每一个例证相对…  相似文献   

20.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像。由于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神像,哲学家便好奇地问他:“你是什么神啊,为什么有两张面孔?”神像回答:“我的名字叫双面神。我可以一面回视过去,吸取教训;一面展望未来,充满希望。”哲学家又问:“那么现在呢?最有意义的现在,你注意了吗?”“现在!”神像一愣,“我只顾着过去和将来,哪还有时间管现在?”哲学家说:“过去的已经逝去,将来的还没有来到,我们惟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如果无视现在,那么即使你对过去未来都了如指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神像听后,恍然大悟,失声痛哭起来:“你说得没错,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