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年轻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与预防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北京市50个18-30岁以及2201个农村流动人口开展定性和定量调查,深入考察了北京市年轻流动人口的生存状况以及心理行为问题,分析在该人群中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干预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预防干预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保护动机对农村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国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为了探讨流动人口所存在的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以及保护动机(Protection Motivation)对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选取2201名从农村到北京打工已有3个月的流动人口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要求其报自己报告初始性行为发生的时间、性伙伴的数量、商业性行为、性伙伴的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对我国性病艾滋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所拥有的性病艾滋病症状知识和传播知识。对904名已发生性行为的流动人口的统计分析发现:(1)农村流动人口存在较多的高危性行为,男性流动人口的高危性行为明显多于女性流动人口;(2)保护动机理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其中的外在奖励、内在奖励、反应效能和反应代价与农村流动人口的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更为密切。研究揭示,保护动机理论可以作为我国今后开展农村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预防干预工作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影响就业收入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的工资和收入的影响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是对人力资本的衡量以及人力资本各部分对就业收入的影响程度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运用改进的明瑟收入模型,以北京市为例分别从教育、健康、培训、迁移四个方面考察人力资本对流动人口就业收入的影响程度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提升对就业收入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教育贡献最为显著,接受培训达到两次以上有正向显著影响,而流动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利于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4.
儿童贫困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贫困对儿童的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和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均会产生影响。研究者试图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解释贫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未来的研究应加强贫困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研究,探索儿童期贫困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及其成因,进一步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开展本土化研究,为实践上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实施条件较差、形式主义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为加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文章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矫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预防突发事件治疗学生心理疾病的心理疾病治疗与危机干预体系等三个子系统,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中小学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事实孤儿的定义及特点、常见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和现有事实孤儿心理健康干预及不足等。认为事实孤儿是儿童中的最为脆弱的一类儿童。事实孤儿的心理存在多种健康问题,包括情绪障碍、人际关系不稳定、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应对能力减弱。初步探讨和总结了国内外心理健康干预作用于事实孤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健康干预在事实孤儿领域未来初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者系统地认识事实孤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李虹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03,35(2):222-230
目的是探讨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意义在于根据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不同关系,有的放矢地制定干预策略,使大学生在压力之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大学校园压力被定义为学习压力,个人压力和消极生活事件,并由相应的量表所测量。心理健康被定义为:一般健康状况和自尊,也由相应的量表所测量。研究问题是:(1)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2)学习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3)个人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4)消极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有负面影响?同时建立了4个相应的理论假设。研究所采用的是横断和相关设计原则,并采用回溯性调查问卷方法对来自北京市3所高校的788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了全部4个理论假设。研究结论是:大学校园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而与心理问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刘甜芳  杨莉萍 《心理科学》2012,35(6):1513-1518
继Caplan的“公共卫生预防模型”之后,Gordon提出另一个综合性预防模型;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绘制了“心理健康干预光谱”; 美国国家研究所和国家科学院医学院则进一步将“心理健康促进”正式纳入心理预防概念。“心理健康促进”是针对消极被动的传统预防而提出的积极主动的预防。心理预防概念的发展与更新,特别是将“心理健康促进”纳入心理预防体系,要求树立预防的全局观念,提高预防的针对性,将消极心理预防与积极心理健康促进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提高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 对91名精神科护士采取改善工作环境、改进护理用具、提高护理人员的配置、实施人性化管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等措施进行综合干预,在干预的前后运用SCL-90症状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评价.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突出表现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经综合干预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P<0.05).结论 管理者应长期关注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心理健康素养干预的有效性,以及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对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结果表明:1.基于网络教育的干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素养,进而促进专业心理求助意愿,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2.心理健康素养可以通过专业心理求助意愿分别影响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且专业求助意愿和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素养和幸福感之间起着完全链式中介作用。总的来说,心理健康素养的有效提升不仅可以改善专业心理求助意愿,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能增添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