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产业“能力过剩”的实证分析——投资品产业结构问题杨兆馀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中各类产业及各类产业内部各行业、部门及基础与非基础、主导与非主导产业之间和各类产业载体的组织结构之间,共同构成的比例组合关系。产业结构雷同,则可简义为产业或产...  相似文献   

2.
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明 《学海》2003,3(3):66-70
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不断推进 ,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并由此推动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但江苏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中也出现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劳动力结构调整滞后、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文章最后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等角度提出了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若干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我国东北后工业城市未来几十年的关键使命之一。当前是国内新产业的兴起和构建的时期,东北经济却出现断崖式衰退,长春市作为东北传统的老工业城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废弃地的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工业废弃地使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枯竭、城市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阻碍了新产业体系的构建。结合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研究,通过项目对比分析长春市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构建出长春市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与设计的模式,为实现长春市未来工业废弃地历史保护型开发、经济转型型开发、生态修复型开发提供合理建议,以及再生规划后在生态修复、土地再生、景观营造、人口就业、人才引进等方面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促进长春市的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7,(6)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存在着对传统路径的依赖,使得原有产业结构的顽疾没有得到彻底根除。江苏供给侧结构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吸纳高端要素,以新动力、以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培育对象,注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配套,生态环境恢复与现代产业发展协调,生产性服务与加工制造深度融合,走高端发展的道路。江苏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迈进,其相关实践和经验对其他地方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高青县工业园区原有部分区域厂房闲置,如何腾笼换鸟盘活存量资产,激活城市活力,是其面临的巨大挑战。金海针织厂厂区更新为创业孵化园,城市功能、城市空间、城市形象得到了全面的更新,进而带动了城市片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3月22日上午,陕西省铜川市隆重举行玉华玄奘纪念馆暨玉华博物馆开馆仪式,陕西省暨铜川市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国内外来宾以及当地群众数千人参加了开馆仪式。这一天晴空万里,玉华山间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铜川市陈双全市长首先致欢迎...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面临着用地结构调整的现实问题。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环保角度,传统制造业为新兴服务业让步的趋势都是不可逆转的。从产业结构上来看,"退二进三"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但从发展空间上来看,传统制造业遗留下来的建筑并没有得到适当的利用。同时,建设过快导致公共空间的开发相对滞后,城市缺少应有的公共基础配套,使市民生活缺乏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作为载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诸多工厂产业升级,逐渐向城市外围转移,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闲置工业建筑。这些场所不仅失去其原有的经济生产价值,同时也成为一块日渐破败的废弃用地,残存的工业遗迹与城市及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当下,城市对闲置工业建筑的更新已相当急迫,利用改造再利用的手段使其新生相比拆旧造新,更能体现出其经济性、环保性、历史性,是促使城市良性发展的有力手段。从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为切入点,首先论述闲置工业建筑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相关案例;其次以上海1933老场坊改造为对象,研究分析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在城市更新建设、生态环境、居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积极意义;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出适合中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迈入全新的阶段,各项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和升级,而经济增长也由以往的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经济新常态"形势。西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城市之一,在城市发展建设方面应紧扣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产业升级,依托"一带一路"政策,将自身打造成西部龙头重镇,实现自我发展的良好转型。文章通过政策解读、文献调研等手段,从经济新常态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对西安城市建设的转型和发展提出探讨,分析了转型发展阶段西安新型城市建设策略的意义,以及对新形势下城市建设的思考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4月2日,隆道法师荣膺全山方丈升座法会在陕西铜川大香山寺隆重举行。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有关方面领导,陕西省佛教协会全体理事,来自两岸三地的诸山长老和四众弟子数万人参加了盛会。佛教大香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境内,是著名佛教名山。隆道法师,山东郓城人,出家前毕业于湖南东方武术学院,出家后分别就读于重庆佛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现任陕西省青年联合会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动漫产业与日本等国家相差甚远,这主要与我国动画市场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差、动画教育落后等有关,特别是动画教育。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动画教育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为中国动画产业未来的崛起培养人才。分析当前我国动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沈坤荣  徐礼伯 《学海》2014,(1):91-99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取得了怎样的进展,未来应坚持什么升级方向,如何取得突破?针对三个问题,本文客观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思考并剖析了产业结构升级难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研究认为:中国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中国产业结构状况不应"妄自菲薄",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难的内在原因在于思维僵化、路径依赖、体制障碍;突破产业升级难的关键是要实现思维转变、方向修正、路径调整、体制突破。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使得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而精神经济催生的创意产业则为工业废弃地改造提供了广阔前景。"工业废弃地——创意产业园"的景观改造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原有空间的潜在价值,提取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部分,加以改造,使原空间在功能再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精神层面的内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进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于资源概念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新的城市发展增长点和人才推动的重要途径,创意产业逐渐转化为了一种商业核心竞争力,为城市文化品质提升拓展了空间。比较菲尔德文化和曼彻特斯文化产业发展,以成都市打造特色城市创意音乐产业为例,着重探讨了基于资源概念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及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也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升级,由此面临着一些珍贵产业建筑物和土地被废弃。对南充市六合丝绸厂进行改造,需要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同时筑造新的南充市生活空间,应尝试对工业遗址的功能置换和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提供一个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做好工业遗址的保护、再利用,使其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厂区与新城市规划建设格格不入,因此,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的传统工业厂区改造案例,总结其设计改造策略。从有机更新的角度出发,以盐城市旧工业区景观设计改造为例,化解城市遗产原有功能性与现有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城市工业文化遗存景观获得重构,更好地融入城市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探讨其对研究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常德城头山文化遗产资源为例,提出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策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可从哪入手,提出一些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贫困人口心理和社会稳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个人等方面原因产生了下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大学生等大量的城市贫困人口。笔者从城市贫困者的个人社会等级评定、对贫富分化现状的态度以及分化程度的容忍度上分析城市贫困者心理差异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魅力往往不单单体现在它的欣赏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文化创意的产业。而随着文化产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党中央也越来越重视所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与国的竞争会很好地带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每个城市经济、政治和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其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而一个城市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形成一种特色的城市文化,最重要的是每个城市有它自己独特的产业,而在产业中也有其独具特色的品牌。通过艺术创新和艺术设计就能够把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个性更好地传达出来。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品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对整体艺术创新的环节进行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这整体的理论系统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品牌的推广逐渐成大家关注的焦点,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新型的推广载体之一。明确界定城市品牌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再对彼此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并提出推行城市品牌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