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319名初一至高三学生作为被试,主要采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结构具有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和回避性四个维度;(2)师生关系类型包括矛盾冲突型、亲密和谐型和疏远平淡型三种类型;(3)师生关系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师生关系质量随年级升高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初一学生的师生关系最好,初二和高二学生的师生关系最不理想;(4)师生关系各类型的人数比例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师生关系学生知觉和教师知觉问卷,分别由508名3~6年级学生及其16名班主任教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教师和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具有相似的结构成分:亲密性、冲突性和反应性;(2)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与教师知觉到的师生关系特点有显著的不同:相对于教师而言,4~6年级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更为消极;而3年级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则更为积极.(3)快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知觉和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可以聚为两种相同的类型:亲密型和冲突型.教师和学生知觉类型一致的比例为62.5%;不一致类型的比例为37.5%.(4)在师生关系的类型上,三年级学生知觉到的亲密型比例显著高于教师知觉,而冲突型比例则显著低于教师知觉;六年级学生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3.
该文采用深度访谈、理论分析等方法编制初中生师生关系评定问卷,经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初中生师生关系包括理解性、回避性、亲密性、反应性及冲突性五个因素.研究编制的初中生师生关系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师生关系包括矛盾困顿型、冲突回避型、亲密和谐型及平淡顺应型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了解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对探索学生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机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采用《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对全国7017名3~6年级小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心理素质整体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各维度的发展不均衡;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女生、城市生源、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分别好于男生、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和普通学生;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随年级增加而提高,与父母受教育水平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与问卷法,选取北京市3所小学的498名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男生255名,女生243名)及其班主任作为被试,考察了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的冲突性、亲密性和反应性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具有显著相关。(2)师生关系对自我概念不同方面的发展的预测不同,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和反应性对自我概念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预测性。(3)亲密型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冷漠型师生关系最有碍于小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本研究结果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曾琦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2):41-44,49
综合运用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以263名小学1~6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类型及其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根据学生课堂参与的性质、参与的程度可以将小学生划分为三类,即消极参与型、主动参与型和被动参与型;2)从总体分布上看,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类型是比较多样化的,相比较而言,被动参与型的人数最多,主动参与型次之,消极参与型最少;3)在学习成绩和自我概念方面,主动参与型学生的发展要优于被动参与型和消极参与型学生。  相似文献   

7.
4~6年级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敏  雷开春  王振勇 《心理科学》2005,28(1):183-185,177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对4~6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学习动机包括回报动机、求知动机、交往趋利动机、利他动机、学业成就动机、生存动机、实用动机七类。(2)男生在交往趋利动机、生存动机、实用动机上动机强度高于女生,重点和非重点小学学生在七种学习动机上差异不显著。(3)四、五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结构差别不大,六年级小学生开始形成具有长远社会意义的自我实现动机。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采用师生关系教师评定量表,由14名班主任教师对498名3—6年级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进行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因素对其师生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年级与其师生关系有显著的联系.五年级学生表现出高亲密、高反应和高冲突的特点,而六年级则表现出低亲密、低反应和低冲突的特点.(2)男女学生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和反应性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师生关系比男生更为积极.(3)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师生关系特点有显著的联系,学业表现好的学生有更积极的师生关系.(4)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学生的年级、性别、学业表现对师生关系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9.
一~四年级小学生发展性计算障碍的亚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4年级小学生为被试,探讨发展性计算障碍的亚类型.对筛选出的54名发展性计算障碍学生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小学1~4年级学生中,存在着4种发展性计算障碍的亚类型,分别是听觉型、视觉型、类比型和听觉——类比型,这几种亚类型在数字加工和计算能力不同功能模块上的缺陷模式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658名儿童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流畅性和独特性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开放性可以调节创新效能感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开放性高时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开放性低时该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教育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创造性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级665名学生的师生关系及学校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维度,初中三年级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级,而在冲突性维度则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在冲突性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师生关系可以归为3种类型:亲密型、一般型和冲突型。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在学校态度、学业行为和社会行为方面均显著好于一般型和冲突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师生关系对学校态度、学业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喜欢和回避对学业行为、退缩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对儿童的学校适应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对6个年级867名中小学生进行测查,以了解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对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亲密性、主动性、合作性;年龄也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但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3.
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与其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整群取样法, 选取387名小学儿童, 采用问卷法、同伴提名法和成绩评定, 考察了其社会创造性与其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的社会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社会喜好、社会影响, 学业成绩与社会喜好均呈显著正相关;(2)社会喜好在社会创造性与学业成绩之间、学业成绩在社会创造性与社会喜好之间、社会创造性在社会喜好与学业成绩之间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社会影响在社会创造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189名3-6年级小学儿童进行半结构的故事情境访谈,从独创性、适当性、有效性、流畅性、变通性、好奇性、挑战性和冒险性八个指数,考察了儿童在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和亲子交往三种典型情境中的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发展。结果显示:(1)小学儿童的流畅性、变通性、好奇性、挑战性、冒险性与其实际的年龄呈显著正相关;(2)5、6年级儿童的流畅性和变通性显著地高于3年级,在三种情境中表现出类似特点,4年级前后可能是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选取384名初中生为被试,考察初中生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1)初中生师生关系主要表现为亲密性、依赖性、冲突性三个维度;(2)师生关系在冲突性上年级差异极其显著,在亲密性、依赖性上不显著;(3)师生关系与学业成绩为显著正相关,在冲突性方面差异显著,在亲密性、依赖性方面差异不显著.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少师生之间的冲突;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6.
采用《儿童学习适应性调查表(I)、(II)》和《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对231名学优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学优儿童和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学习习惯和应试技能存在显著性差异;(2)城市学优儿童的学习生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阅读习惯和技能明显优于农村学优儿童;(3)学优女生在学习适应性明显好于男生,但女生有独立性差、情绪障碍等症状,而学优男生则在学习习惯方面不如女生。在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方面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4)除了对学校的态度因子外,学优儿童学习适应性与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阅读习惯和技能、准备与应试等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