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对待理论和实际问题,是目前心理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觉得这几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工作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需要明确的认识上的问題。下面提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粗浅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中从学科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矛盾心理学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常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我觉得,心理学是可以大有用处的,但也可以用处很小甚至没有用处,这主要看我们如何对待它。假使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贯彻科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心理学肯定是  相似文献   

2.
认知科学的一些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今天我要谈的是这几年来认知心理学的一些新进展。我1983年在北大讲演的时候谈到认知心理学的一些情况,这个讲演后来被整理出一本书,即《人类的认知》。因此,我想谈谈在那之后有了哪些新的发展,主要是近一个阶段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的新情况。我  相似文献   

3.
一 关于心理的阶级性问题,是心理学界长期爭论未决的问题。在最近心理学问题的讨论中,不少看法都直接与这个问题有关。有人认为研究人的心理不能离开人的阶级性,有人认为心理的阶级性问题不是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最近曹日昌同志在“关于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对此问题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看法。我认为明确这个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你幸福吗?"这可能是当前最热门的问题之一。看着电视上记者追着行人提问,我突发奇想,想问问孩子们"语文课堂上,你幸福吗?"就这个问题我稍作调整做了调查。结果出乎意料,认为自己幸福的孩子不到一半。"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我们常说教师应提升职场幸福指数,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更好地投入工作中。学生也一样,在课堂上找到幸  相似文献   

5.
一位心理学教授在给学生授课时,向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幸福吗?”教室里顿时哗然,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自己不幸福,有的说从未感受过幸福,还有的说经过努力会得到幸福……针对大家的议论,老教授庄重地说道:“同学们,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事情比你们多得多。我学了一辈子心理学,人到晚年,终于悟到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无论世事多么不顺,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6.
旅途闲话     
甲:不知道你是否记得,你在去年第二期《佛教文化》的《旅途闲话》中和一位作科技工作的读者谈到了对佛的信仰问题。乙:我当然记得,你对我的谈法有什么意见吗?甲:没什么意见,我只是想再和你谈谈“信”的问题。乙:嗅!你信佛吗?甲:我想和你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去年第三期《佛前独徘徊》中你和另一位居士谈这个问题。乙: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说“信佛,但不是佛教徒”的问题。甲:不,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我是一个对佛学很有兴趣的人。通过学习研究后,对于佛教的许多教义我深信不疑,不过也有不少问题没有弄明白,我是不信的。我以…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发展心理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1,24(1):71-77
本文是对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总结。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这个时期中国发展心理学总的情况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下列各个领域的介绍:认知发展研究.语言发展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超常儿童研究,独生子女研究,心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老年心理研究。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出他对中国发展心理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论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学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要致力于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提出在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这可以说是他的心理学思想理论的核心。在这里,根据我多年跟随潘老研宄中国心理学史的实践和体会,专门探讨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学史的贡献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 与生命美学结缘的三十年后回顾往事,我首先想提及的,甚至都不是美学,而是一部电影. 香港有一部电影,叫做《无间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位老警察问年轻的新警察的一个问题:“我们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想做一个警察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警察?”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真实.我想说,这也是我在研究美学的时候时时刻刻都在追问自己的.“我是想做一个美学学者”呢?还是“仅仅只想看上去是一个美学学者”?  相似文献   

10.
确立心理学的学科属性是审查该学科发展状况的基础。心理学作为一门人性科学,却没有按照人的本质属性来发展适合自身独特对象的研究方法而直接照搬探究物的自然科学的客观实验方法。因此,人作为心理学的主题和对象逐渐迷失在大量的经验研究中,以至于当人们读完心理学的著作之后,根本不能回答"人是什么"这个促使近代心理学诞生的古老哲学问题,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要使心理学健康发展,就必须认识到本学科旨在探究人性的历史使命,必须意识到心理学作为人性科学这个基本前提。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建立起符合人性本身的方法论、学科观、价值观,进而发展出具有独特学科价值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1.
一天,高一(2)班的班主任告诉我,他们班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在区街中心打起来了,随即我把两位同学请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问起他们打架的原因,女生对这个男生又开始大声训斥:“借东西不还,你从小就这样吗?你妈是怎么教育你的?把你妈请来,我倒要好好问问!”可这个男生却看看女生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12.
1985年第1期《心理发展与教育》,曾发表了我的一篇题为《试论我国儿童心理学前进的道路》的文章.在那篇拙作里,我首次提出了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问题.最近,有幸拜读台湾大学杨国枢教授的论文《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层次与方向》,我感慨很多.看来,海峡两岸的心理学家都在主张我们的心理学研究要落实到中国化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不仅是发展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具有指导实践意义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心理学文献中一直探讨得很少,很不够,各方面的意见也远未取得一致。这对深入研究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是颇为不利的。本文主要在于提出个人一点不成熟的初步看法,供读者批评指正。(一)谈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外因的人,一般喜欢引证“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的论点,这当然是不错的,这个论点的确是适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但是个人觉得这个论点本身似乎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光依靠这个论点似乎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不过本文并不打算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因为那是一个需要专门探讨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假如你第一次跳伞,你的心跳急速加快,在你从飞机上往下跳之前,教练给你进行最后的指导。你问了教练一个重要的问题:“你确信这个降落伞能打开吗?”你希望教练给你哪一种回答:是“我相信它能打开”,还是“我知道它能打开”?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们暂且把19世纪末叶冯特的心理学看作是近代心理学的开始。冯特的“新心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当时唯一的心理学体系。冯特好比登上新大陆的第一个探险者,从局部地貌就作出关于整个新大陆的概括。但是不久以后就暴露出这个体系的弱点,它远不能解决心理学的全部问题。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许多新的学派相继问世,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而每一个学派都自称是心理学的主流,找到了心理学问题的科学答案。从此,心理学  相似文献   

16.
心理科学应当面向社会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提出心理科学与社会生活这个主题,其目的在使心理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解决社会生活中提出的各种心理学问题提供更多的帮助,也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心理科学与社会生活”这个主题的核心是要加强心理学的应用与普及,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1979年在天津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学术会议上,我提交了《略论心理学的应用与普及》的论文①,去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心理学基本理论学术会议上和在南昌召开的江西省心理学会年会上,我报告的题目是《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发展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范 《心理学报》1982,15(1):4-13
……我曾不止一次地被国外的同事们问到,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有多长。我回答他们,我也这样认为:它既很年轻,又非常古老。你们知道,中国文化是历史悠久的。毫不奇怪,近代的中国发展心理学以及整个的心理学,在早期中国文化中能找到它的一些思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心理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这是自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作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结论,这本来是已不成为问题了。但是,目前这个问题又以种种原因重新被人们提出,我以为有进一步讨论明确之必要。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说,近年来有关心理学的相关或邻近科学的迅速发展,如信息论、控制论、人工智能、脑生理学等科学的研究和发展,都极大地刺激着心理学本身。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人,急匆匆地去找到上帝,他说:"上帝,你是无所不能的主,我有一个难题,希望你能帮我解答!"上帝说:"你说吧,我尽力而为。"这个人说:"我看到每个人都对别人笑,可对我就是没有一点笑容,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0.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概念或掌握一个概念的?这个问题历来是心理学在研究人的思惟和学习时所关心的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这一问题也有一些研究。什么是概念?有的认知心理学者提出,人们用以表现一个范畴的心理结构便叫做概念(Moates等,1980,P.208)。概念是抽象的,它代表一类事物,而不是指这类事物的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