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的动机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
潜艇是在水下进行战斗的“蛟龙”,也是科考探测的得力工具。熟悉它的人都知道,潜艇艇体是由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即双壳体构成。说起双壳体潜艇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1893年,即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前10年,一个叫莱克的美国青年历经千辛万苦,造成了一艘形状奇特的小型潜艇。它靠压载物沉入海底,用轮子滚动在海底行进。可这艘形同柜子的潜艇稳定性不佳。莱克苦思冥想,未得其解。 一天,他约了几个亲朋好友到海滩野餐,以便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酒足饭饱之后,几个人兴犹未尽,玩起了扔酒瓶的游戏。一场比赛开始了,接二连…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的言行举止看似愚笨,实际上他们都是聪明绝顶、深藏不露的智者,著名的“微软杀手”托瓦尔兹就是其中最典型最有名的一人。 芬兰人托瓦尔兹于90年代初发明了操作系统LINUX之后宣布,凡愿意使用该系统软件的人都可以免费获得LINUX的源代码。周围一些人对他的这种做法疑惑不解,他本可以使自己的软件商业化,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的,可他根本没有凭借发明得到多少利益。其实,这正是托瓦尔兹的精明之处,他不需要金钱,他的志向是借助一个小小的系统打造一个自由、开放的电脑世界,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结果,由于他赠送了…  相似文献   

4.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手语专家苏珊·夏勒博士曾在《无语之人》一书中记载了一个让人既感动又感慨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伊尔德丰索的聋哑学生,他在一个家人听力都正常的家庭中长大。但不知出于何种目的,他的家人从来都没有告诉他物体是有名称的,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一种和语言有关的特殊教育。但幸运的是,伊尔德丰索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夏勒博士的课堂,一开始,夏勒博士试着教他最简单的美国手语,但发现他连手语是什么都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108个瓶子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周明是在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最有权威的专家之一,他的许多研究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奠定了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权成。在他的发明中,最奇怪的一项是他发明了中日翻译软件,说是最奇怪的一项发明是因为他完全不懂得日语,竟然发明了中日翻译软件,这也被称为微软的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社会真理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贝马斯(JurgenHabetmas)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之一。他对于社会真理、尤其对于“道德真理”的观点,对于我们对真理的看法,可以提供一个不同的参照系。我们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对于真理标准问题,曾有过一场深入持久而富有现实意义的讨论,为了把真理问题的讨论在理论上引向深入,我想专门讨论一下哈贝马斯对于社会真理的个案——“道德真理”——的观点。“社会真理”这一概念所表明的是,人类社会领域是一个认知领域,因而认识主体可以获得真理性认识。然而,人类社会领域是一个交融着事实(或事态)与价值两类现…  相似文献   

7.
胸怀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人民英雄纪念碑、重建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均出自大师手笔。梁思成毕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虽然无法与其父梁启超相提并论,但是他身上闪耀的光芒,直到今天,就连日本人也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8.
胸怀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大师,人民英雄纪念碑、重建的江南名楼滕王阁,均出自大师手笔。梁思成毕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保护工作,虽然无法与其父梁启超相提并论,但是他身上闪耀的光芒,直到今天,就连日本人也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9.
北大哲学系马列哲学著作教研室、毛主席著作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召开了第二次真理问题讨论会,黄楞森同志作了中心发言。首先他谈了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他的主要论点是:有些真理有阶级性。“四人帮”一伙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夸大真理的阶级性,胡说所有真理都有阶级性,这是完全错误的,对“四人帮”的反动谬论进行批判十分必要;但是有的同志认为:一切真理都没有阶级性,完全否认真理的阶级性,这在理论上也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正>"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经文:彼前5:2-4约8:31-32一、真理是按神旨意——管理的原则(参徒13:22、36;彼前5:2-4)使徒约翰明确宣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参约1:14、17)主基督是真理的本体,他就是真理在世间的活化与彰显;教会是主耶稣的身体,被他的真理所充满,教会管理必须依循真理。当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曾说:"神啊,我来了,为要  相似文献   

11.
盛足风 《天风》1996,(2):37-38
一次,主耶稣说出了权威性的名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 从来没有人像他这样说话的。 真理,给人指明当行的道路,又吸引人去接受更高的生命,而凡发展这生命,丰富这生命。这个生命又转过来发扬真理,印证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关于真理的本性是什么的问题,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其中,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F.H.布拉德雷(F. H. Bradley)主张真理是有等级的,而任何命题都不能被简单地说成是为真或为假的。本文试图简述他关于真理的等级原则,并分析其中包含的问题。首先,我们会讨论一下什么是布氏所谓的真理和谬误;然后来看看他对几种常见真理观的批判以及他所持有的关于真理的等同理论;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阐述什么是他所谓的真理的等级;最后,我们会分析这种等级原则面临的麻烦。在笔者看来,布氏的原则包含着严重的困难,而他之所以要坚持这种原则,其实还是出于自己一元论立场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仅仅从"普遍联系""普遍规律""普遍适用"的视角来理解辩证法,并没有真正地把辩证法与科学区别开来,因此,恩格斯又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视角规定了辩证法,以凸显辩证法的哲学性质,即"辩证的哲学",这是恩格斯辩证法思想中的显性的主题。恩格斯并非"连提都没有提到"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相反,恩格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并结合社会关系阐述了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这是恩格斯辩证法思想中的隐性的主题。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力图描绘一幅既是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又超出自然界范围的辩证图景,从而重建自然哲学,但他后来又放弃了重建自然哲学、建构自然辩证法的努力,并认为这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14.
心中有了主     
今晚,学圣经,看到马尔谷福音第二章18-22节,主耶稣基督又给我们说:“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囊里的,不然,酒涨破了皮囊,酒和皮囊都丧失了,而是新酒装在新皮囊里”。(谷二·22)主的话语,真是感人肺腑,使我臣服。 主耶稣以新酒与新囊为例,强调了,他的真理是新的,是爱的法律,是宽恕,只有那些赋有弹性和伸缩性的心,才能承当和接受他的真理,那些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乃是真理生发与持守的场所,而世界与大地亲密争执的裂隙过程,即是真理的发生。海氏的艺术思想始终都围绕真理的奠基、生发、持存与聆听,给予创作、作品、欣赏的存在论以回答。他的这  相似文献   

16.
很久以前,泰国有个叫奈哈松的人,一心想成为大富翁。他觉得成为富翁的捷径便是学会炼金之术,于是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炼金术的实验中了。5年后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都吃不上了。  相似文献   

17.
受难篇     
不能救自己(可,。:。l)“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祭司长呵!你们的嘲笑,却是他的心愿。自以为聪明的人哪!你们知道他为何不救自己?文士呵!你们使他丧失救人的意志吗2白日做梦!他不是不能救自己,是因你我的罪过!是因你我的生命!他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岂不是一个有力的宣言“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真理(约,、:。,1,:。8)真理是什么呢?彼拉多呵!好一个巡抚大人,真理岂不站在你眼前?执法的人哪!法在何处?竟将无罪者定死刑呢?为何将他出卖给扼杀他的人呢2彼拉多呵真理是永恒的生命任何力量都扼杀不了的。生命(约l、:。,雅,4:,4,赛4。:、8…  相似文献   

18.
表明上看来,尼采和列维纳斯的伦理思想似乎是截然对立的。因为尼采否定了一切超越性的维度,坚持内在性的原则,并且提出了主人道德和超人,而列维纳斯坚持一种面向他者的伦理学,并且试图重建伦理学的超越性维度。不过,从更深层的视角来看,尼采与列维纳斯的伦理思想并非只有纯粹的对立,而是有着很多基本的共识。首先,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对于人的内在性领域的肯定。对于尼采来说,这个内在性的领域就是权力意志及其所创造的意义、价值或真理,而在列维纳斯看来,这一领域就是主体通过享受和劳动所建立的内在性世界或家。其次,他们都肯定了一种无法被内在化的外在性维度,这一外在性维度在尼采的哲学中就是“偶然性”或“命运”,而在列维纳斯的哲学中则是“他者的面容”。不同之处在于,尼采所肯定的外在性没有伦理维度,而列维纳斯则明确地强调了外在性的伦理维度,并且将它理解为一种伦理意义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9.
真理的衣裳     
正真理和谬误一起到河边去洗澡,他们都脱得光光的,跳入水中。趁真理游得正高兴的时候,谬误偷偷地游回岸边,把真理的衣裳窃走了。从此,谬误经常穿着真理的衣裳招摇过市,而真理却赤条条地一丝不挂。寓言是真理的好朋友。起初,他常常带着一丝不挂的真理到另外一些朋友家里去串门,但是,人们远远地一看见他们,就紧紧地拴上了大门。寓言伤心地说:"你们怎么  相似文献   

20.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和海德格尔后期存在论都将艺术看作为一次真理的去蔽。伽达默尔后期的《言辞与图像》使他在同海德格尔不相抵牾的情况下超越了海德格尔。他将存在分为三种等级:混沌、已经变成的存在和混沌向已经变成的存在的变化。变化有两种形式:精神能量和运动。运动中没有存在的真理。在精神能量的变化方式中,真理自身显现出来。艺术的存在方式就是精神能量式的变化方式。精神能量决定了艺术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