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管仲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思想中国教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管子》书中体现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基本思想,在倡导专业教育的同时,更注重通识教育,并认为通识教育才是决胜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培养出有精神教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全面人才的理念.这些理念对高校通识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颇有深意.  相似文献   

2.
宋代画院推动了宋代绘画的蓬勃发展,其教育理念对当代高校通识美术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阐释宋代画院发展的原因和背景,分析宋代画院教育与当下教育的相似点,结合当今高校通识美术教育存在的考核制度过于简单、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弊端,探讨宋代画院课程设置对当代通识美术教育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团以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学生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在通识教育成为高校发展共识和主流的当下,以通识教育培育全人以及融合艺术、人文和科学的理念,发展艺术团;结合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以选修课的形式展开艺术团的练习,将其规范化、制度化,提升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通识教育课程;运用活动为导向、慕课等通识教育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艺术团美育的展开。  相似文献   

4.
刘宏芹 《美与时代》2015,(1):125-126
河北省设计艺术学研究生的培养及就业情况是整个国家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状况的缩影。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应立足设计艺术实践性特点,将理论研究型和项目设计实践型的培养模式交互、融合,提升设计艺术学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构建更符合艺术特点的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使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教育中开展"通识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并逐渐在中国各大高校付诸实践。通识教育以"培养完整人格"为核心教育理念。美术史论类通识教育课程就必须打破原本专业艺术史教育的单一知识型和研究型模式,从知识、能力、思想等多方位、多角度入手构建全新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交往的缺失,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交往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高校交往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应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往转向,着力构建高校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生态圈、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美与时代》2007,(2):112-115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根据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健全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大学生本身及社会发展的双重需求,大力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的渠道主要有家庭模式、社会模式、学校模式。家庭模式和社会模式都不可能提供系统的通识教育内容。我国学校教育自古就有深厚的通识教育传统,现代教育中也不乏通识教育课程,但其"散餐式"模式以及单打独斗的课程生产方式,导致通识教育类课程通常是各说各话,各唱各曲儿,缺少统一规划,内容零散重复不成体系,针对此情形,应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出发,尝试构建以"主题→维度→要素"为逻辑关系的三层次套餐式自我塑造系列课程,作为"散餐式"通识教育的补充,"套餐式"通识教育具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袁志超 《美与时代》2014,(11):71-71
针对理工科高校艺术通识教育薄弱的现状来论述图书馆慕课在艺术通识教育中的作用及职能,以期通过图书馆慕课促进高校艺术通识教育开展。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方式、学习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面临着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时间碎片化、注意力碎片化的问题。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中美术通识教育面临着许多崭新的发展机遇,这些对于优化美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价值取向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从信息碎片化开展美术通识教育,优化美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美术通识教育能力,建构美术通识课程的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有责任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这就使得学校和教师肩上的责任不断加重。为了培养出这样的优秀人才,学校和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仔细看清楚目前时代发展的趋势,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变革,比如教学理念和内容的革新,调整师资队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以达到社会需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人文素质教育又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方向,大力推动通识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满足高职院校的教育需求。然而在我国高职院校中,由于过多地关注于专业课的设置,并没有有效开展通识教育,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开始转变观念,积极开展通识教育,运用一定的发展策略,使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以通识教育视角下财经类高校美术史类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财经类高校美术史类课程教学现状为依据,首先介绍通识教育概述,其次说明通识教育视角下开设财经类高校美术史类课程的必要性,包括财经类高校层面、学生自身层面,最后从将课堂内容与考古、课外参观相结合,注重美术史课堂中艺术类典型电影的研究,详细讲解与广泛讲解相互融合三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通识教育视角下财经类高校美术史类课程构建体系有效措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自"互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被提出之后,它对于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日益扩大。而现阶段高校无神论教育也必然会受到来自教育对象、教育流程、教育主体和教育观念的冲击和挑战。因此,需要仔细审视诸多要素对高校无神论教育的影响和利弊,通过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融合、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相渗透、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并举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协同等举措回归无神论教育本质并构建起智慧教育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5.
沈亚生 《学海》2001,(4):80-84
当前我国哲学事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对高校哲学教育和哲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变革.为推动这一变革的进程,我们既要理清国内高校现行的哲学教育模式和指导思想,又要借鉴和瞄准具有世界一流哲学教育水平的国家和学府,汲取其经验.本文通过将我们国内高校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高校哲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旨在说明能否尽快实现我国哲学教育的国际化,实现哲学人才培养机制的产业化、市场化,能否尽快完善我们的教学课程体系,丰富哲学教育的内容,优化我们的教学手段,优化博士培养,这些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哲学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金淑芳  李志 《美与时代》2015,(1):127-128
"纯艺术"和"设计艺术"二者在通识美育中的作用不同。一方面艺术史、绘画类课程的"纯艺术"性教育满足了有高雅审美需求的部分学生自我修养的建构,能够对有兴趣的同学进行一定的高雅艺术知识普及;另一方面生活化和普及性的设计艺术更加符合大众化教育时代高校学生普遍的审美需求,应该将其纳入通识美育课程并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同时,可以预见的是设计艺术通识教育的推行将能够通过提升受众审美品位来形成保障中国设计艺术自身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7.
医学教育与医学发展始终是同步互动的.现代医学在走势趋向、目的审视、模式转换、质量提升、健康需求、教育变革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全面影响着中西医结合的教学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昭示着中西医结合教学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逐步走向综合的世纪,而综合性通识课程内容的构建则是通识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有助于我国医学院校构建综合性通识课程,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综合性通识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和实施的分析,探讨了高等医学院校综合性通识课程内容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是理论不断创新的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在百年间由传统向现代迈进,历经艰难曲折,不断求索发展而确立了艺术学.如今,艺术学已上升为门类,下设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旨在打通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从而建立一般的、普遍的基础艺术学.艺术学理论应如何建设、构架?避免重复以往艺术学基础理论存在的种种弊端,促进学科健康发展是艺术学理论研究者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对艺术学基础理论,尤其是对20世纪艺术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反思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高校艺术教育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完善大学生的人格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功能,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艺术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提高艺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